金艷明


作品中無論用何種文字作為載體,都有其創作目的,創作目的便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或是作者歌頌的精神品質,或是展示的深刻道理,或是抒發的某種情感,等等。我們了解了作者執筆文章的中心思想,才算是讀懂了一篇文章。不過就通篇文章來看,尤其字數較多的文章,其中心思想有的會直接點明,有的則暗藏其中,較為隱晦。
總結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是閱讀的基本功。任何事情都有方法訣竅,好的方法往往事半功倍,閱讀也是如此。我們提煉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有技巧的,只要我們能熟練運用閱讀方法和技巧,增加閱讀量并且刻意練習,同時做好歸納總結,就能準確且快速地提煉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一、通讀全篇分析主要內容
在閱讀一篇文章時,我們必須逐句、逐字地認真閱讀,若只是大致瀏覽,認為自己“看”完了,那只能算是走馬觀花。這種閱讀方式,我們往往無法掌握文章重點,更何談抓住文章主題呢?所以,認真默讀文章,找到敘述重點,這是我們準確找到中心思想的必經之路。
比如,在《濟南的冬天》里,我們通過認真閱讀全篇,發現本文極其細致地描寫了諸多冬日的景象,逐字、逐句不難看出作者對濟南的冬天的無限喜愛與其對冬日景色的真摯贊美。那么,我們通讀全篇即可歸納總結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作者通過對濟南的冬天景色的細致描繪,表達了作者對濟南的冬天濃濃的喜愛之情。雖然寥寥數字,卻精準概括了本文的中心思想。
不過,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就不是那么顯而易見,需要我們進一步領會作者的創作目的,然后用自己的語言總結歸納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比如寫人的文章,一般會通過對人物的言行、舉止、心理等方面的描繪,從而贊揚人物的某種品德,抒發人物的某種情感來展現中心思想。因此,我們在閱讀此類文章時,只有準確抓住人物描寫的重點內容,加以思考分析,才能準確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我們熟知的《“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文章,其主要介紹了作者在孩童時期,父親母親對他同一作品的不同評價,這使作者因父親母親的差異評價形成了不同心態,并對他產生巨大的影響。對于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通過我們提煉文章中父親母親的語言,那么母親“精彩極了”的愛——溫柔鼓勵的,以及父親“糟糕透了”的愛——嚴厲要求的,就顯而易見了。并且從“我”的心理描寫不難看出,在“我”的成長過程中,父親母親兩種不同的聲音、不同的評價所起的不同作用。
文章中涉及的人、物、事、景等都屬于文章的主要內容,作者通過對人、物、事、景的描繪,從而所抒發的情緒、歌頌的品質、展示的道理等,即為文章的中心思想。在閱讀過程中,我們根據不同文章的特性,準確提煉中心思想,就是真正掌握了文章的精髓。
二、標題蘊含中心思想
無論什么類型的文章,文章的標題大多會概括或者總領文章的主要內容或行文方向。我們通過對標題的思考擴充,多數文章都能被準確找到它的中心思想。
題目是文章的總領,有些文章一看題目就明白作者寫此文的目的,如《一諾千金》《詹天佑》《梅花魂》《索溪峪的野》《為人民服務》《心的翅膀》等。所以,通過文章標題做擴充句子,進而提煉中心思想的方式方法是十分奏效的。比如家喻戶曉的朱自清的散文《春》,我們通過標題“春”,一眼即可明確作者是在用大量的筆墨描寫春日美景。據此,作者單獨將“春”提煉出來書寫一篇文章,不難看出作者對春的喜愛與贊美之情,否則也不會通篇來描寫春天的景色。再比如《桂林山水》一文,題目即為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通過對桂林山水景色的描寫,突出景色之美、之秀麗,突出其為何被譽為“甲天下”,意在抒發作者對桂林山水的喜愛、贊美之情,進而抒發作者對祖國綠水青山的無限熱愛之情。
三、文章開頭表明中心思想
有些文章在開頭便抒發了作者的情感。有些是言情:親情、愛情、友情以及家國之情。有些是抒志:家鄉建設之志、社會發展之志、愛國貢獻之志、環球視野之志。這些歸納總結起來,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比如,耳熟能詳的朱自清的散文《背影》,開頭便直鋪筆墨,已與父親兩年多未曾謀面,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最不能忘卻的是父親的背影。如此文章開頭,我們便可知本文記敘的是“我”與父親的過往點滴,“我”對父親刻骨銘心的記憶,表達了“我”對父親濃濃的愛及深深的思念之情。據此,我們再去閱讀余下文章,會發現文章的中心思想正與文章開頭父親的背影相呼應。文章正是通過描寫父親到車站送“我”,并且讓“我”原地等待,他去為“我”買橘子這樣一件平常小事,表達了父親對“我”無言的愛,以及“我”對父親的敬愛、思念之情。
再比如,《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一文開頭即寫明:“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其實此句本身就是真理,所以這就是作者開門見山、點明文章中心思想的一種方式。
四、文章的重點段落
作者在創作文章的過程中,大多會把與中心思想有密切聯系的內容作為寫作重點,從而著重筆墨、增加篇幅。換言之,我們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把重點段落找到,并進行縮寫,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由此可見,在閱讀過程中,我們若抓住了重點段落,從而認真思索、反復琢磨,就能快速準確提煉文章的中心思想。
在我們熟知的《少年閏土》這篇文章中,就需要我們思索、總結、體會、比較,從而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比如,文章的重點段中就寫到閏土帶“我”撿貝殼、看魚等有趣的生活片段,那我們在提煉中心思想時就要仔細分析這一自然段,思索作者重點寫這一段的原因,作者想給我們傳遞什么樣的情緒或者道理,或者作者想抒發怎樣的情感。這樣做的話,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清晰明了了。本文的中心思想即為,文章通過描述“我”和閏土過往生活的點滴回憶,為我們呈現了一位有趣、可愛的農村少年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少年閏土的喜愛與懷念之情。
五、文章的關鍵語句
我們可以通過閱讀,找到文章的關鍵性語句,進而提煉中心思想,這是眾多觀點中選定中心思想最為普遍的方法。我們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準確找到中心句子,對歸納總結中心思想是有極大幫助的。當然,我們找到中心句后,還需要對中心句進行適當修飾,這樣才能將文章的中心思想表述得詳盡且準確。
比如《詹天佑》的中心句是:“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我們再對本句進行擴寫,比如“本文主要敘述了詹天佑帶領大家修建京張鐵路的過程,作者歌頌了詹天佑對待工作的嚴苛態度,贊揚了詹天佑吃苦耐勞的精神,頌揚了詹天佑嚴謹的科學態度,表現了詹天佑對祖國的敬愛之情以及投身祖國建設的豪情壯志,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詹天佑工程師的喜愛與敬佩之情”。
六、文章末端
文章末端大多會有總結性段落或者語句,有時我們能感受到其表達了作者某種思想感情,抒發了作者某種情緒。如果作者在文章末端表達或者抒發了某種感情,我們將作者想要表達的情緒或者觀點提煉出來,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比如,我們熟知的魯迅《社戲》一文的結尾處寫道:“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這里就點明了主題,升華了情感,即為本文的中心思想:作者通過對鄉下淳樸真實的生活描寫,批判了都市生活的萬般丑態,表達了其對自然的無限向往與期望。
有些文章末端還會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可稱其為點睛之筆。分析這些文章結尾就能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比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文章末端寫到伯父的為人:“他一直以來就是很少考慮自己的得失,總是換位思考為他人著想。”這里完成了首尾呼應,點明了文章主題,升華了主旨。那么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通過對魯迅的描寫,贊頌了魯迅先生的是非觀——愛憎分明,以及其友愛身邊人,不計個人得失的高尚品質。
花多不艷,獨表一枝。縱觀文章,作者會提到很多人、物、事、景,如何在眾多鮮艷的“花”中,找到作者最想贊美表達的那一枝“花”,是我們整個閱讀過程中的終極目標。不同文章表達的中心思想不同,有些文章表明作者某個觀點,有些抒發某種思想感情,有些揭示某個深刻的道理。只要我們認真閱讀,按照上述方式方法深入思考,就能精準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