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
在很多故事里,蝙蝠是邪惡的象征,而在現實里,蝙蝠只是一種很渺小的生物。
蝙蝠雖然是一種渺小的生物,卻是世界上千種最致命病毒的攜帶者,是很多新發傳染病病原體的自然宿主,比如埃博拉病毒、馬爾堡病毒、SARS、MERS冠狀病毒等。
蝙蝠屬于哺乳動物綱中的第二大目——翼手目,是世界上唯一能夠飛翔的哺乳動物。根據北京協和醫科大學建立的全球蝙蝠病毒數據庫顯示,在全球69個國家,科學家已在近200種蝙蝠身上發現超過4100種病毒,其中冠狀病毒超過500多種。蝙蝠是最大的病毒庫之一,但又對大多數病毒表現出較強的耐受力,其原因目前仍未十分明確,據目前學界推測,可能與它們的飛行能力和特殊免疫系統有關。
蝙蝠在飛行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熱量使得體溫升高,類似“發燒”,可抑制病毒的復制。病毒進入機體后會利用宿主細胞快速復制新的病毒,機體免疫系統主要防御機制則是通過發燒使體溫升高來抑制病毒的復制。蝙蝠飛行過程中體溫可升高到38℃~41℃,可以極大地抑制病毒的復制,減少體內病毒的載量,同時加快機體免疫反應,進而減少病毒對機體的損傷。
科學家通過對蝙蝠基因組研究發現,盡管蝙蝠的基因組與其他的哺乳動物有許多相同的成分,但是蝙蝠身上包含的某些基因比其他哺乳動物更多,這些基因有助于抵抗入侵病毒對自身的傷害。
蝙蝠特殊的免疫系統有助于抵抗病毒的侵害,可是為什么蝙蝠會成為天然的超級病毒庫?科學家推測蝙蝠種類多,喜歡群居,壽命長,而且具備長距離飛行能力,活動范圍廣,攜帶多種病毒且對病毒有較強的耐受力,易于傳播病毒。
蝙蝠一般不會直接將病毒傳給人類,而是通過果子貍、竹鼠等中間宿主來完成。不去打擾蝙蝠和其他野生動物,更不要把這些野生動物當成盤中餐,這或許是未來防止新的疫情發生最為有效的辦法。
網絡上有一個段子:“蝙蝠已經努力長成了不好吃的樣子,但還是逃不脫被烹飪的命運”,這足以看出人類的行為比蝙蝠攜帶病毒更可怕。隨著病毒抗藥性的升級,未來病毒的變異升級可能性非常大。每一種動物都有自己的棲息領地,人類自認有著超凡的智慧,但依舊不是地球的主宰。
《流浪地球》里說:“最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一個人息息相關。”
(選自《北京科技報》2020年2月16日,有刪改)
●訓練
請你從說明對象的角度分析本文標題是否恰當,并試著修改標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西晉城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