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行卓






我家要建房子啦,好開心!為了保證安全,在建房子前需要打樁,于是,我家請來了幾個建筑工人挖井下樁,井的深度需要根據土壤結構來定,有的要鑿二三十米深。
打井時,建筑工人要先在井口上方架定滑輪,再將桶掛在系于定滑輪的繩子上,把桶放入井中裝好土,然后通過定滑輪把桶吊起來。接著,站在井口旁的建筑工人將裝了土的桶取下來,把土倒在井外。這種通過桶把土從井內“運”到井外的方法費力又費時。
一天,父親要我給工人發手套。發手套時,我與建筑工人們交流,他們告訴我,一天要吊一百多桶土,腰酸背痛,有時雙手還會磨出血泡。我用照片記錄了他們辛苦勞動的場面。
你們看,在井口從繩子上取下桶后,建筑工人先用右手抓住提手,左手托住桶底,把桶放倒(見圖1),然后,左手抬高桶底,待桶垂直于地面時把土倒出來(見圖2),很吃力。
因此,我決定發明省時省力的吊土桶。
分析倒土方法費力費時的原因后,我踏上了發明之路。我運用對稱的科學原理,設計了兩根滑桿,并將它們分別安裝在桶的兩側,然后將提手安裝在滑桿上,提手可順著滑桿上下移動(見圖3)。
把這種吊土桶放倒后,我們只需要一只手握住提手往后一拉,提手順著滑桿滑到底部(見圖4),這時桶底朝上,桶口朝下,土便被倒了出來(見圖5),既省時又省力。
建筑工人用的吊土桶是普通的桶,提手兩端被固定在桶口兩側,作業時費時費力。而我設計的吊土桶,在普通的桶兩側各安裝一根滑桿,并將提手安裝在滑桿上,提手可順著滑桿上下移動,達到作業時省時省力的目的。
省時省力的吊土桶不僅可用于農村建房打樁鑿井吊土,還可以用于挑水澆地,非常方便。
通過這次創新活動,我發現科技可以改變生活,使我們的生活越來越方便。以后,我會結合生活實際,做出更多更有創新性的發明作品。
指導老師? 聶亞球 徐玉榮 王玥
推薦理由:
作者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和一顆同理心。他從生活的“小處”著手,對普通的桶進行簡單卻有創意的改造,使其裝上土后可以輕松地將土倒出來,達到省時省力的目的,大大減輕了建筑工人的勞動強度。而且這種桶可以“一物多用”,實現價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