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彤
“正月里忙過年,二月里忙種田”,這是農民春節期間生活的寫照,但今年春節,隨著鄉村特色農業產業的興起,正月里的村民也閑不住了,由于摘果蔬的游客絡繹不斷,原本的“閑正月”變成了“忙正月”。
走進瑞信果蔬的西紅柿大棚,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大棚內的西紅柿已進入成熟期,一排排綠色的藤蔓整齊排列,一個個成熟或半成熟的西紅柿從藤蔓與枝葉中探出頭來。這里產的西紅柿形態圓潤飽滿,色澤鮮亮,一口咬下去,皮薄、沙瓤、多汁。“我們的西紅柿口感好質量優,已經逐漸叫響名氣,現在根本不用跑銷售,4個棚的西紅柿,過來采摘的游客就已經供不應求了。”瑞信果蔬的負責人郭榮高興地說道。

“西紅柿是去年8月份育苗,9月份開始種植,12月中旬出果,我們每天工作8小時,以前冬天只能在家待著,自從有了大棚種植,也能為家里多掙一份工資,日子越過越寬裕。”工人紀慧慧一邊摘著又紅又圓的西紅柿一邊和記者聊著。
“今年西紅柿產量還不算大,引進的新品種‘嘉紅100’,采用的是蚯蚓糞秸稈和寬溝種植,雖然產量低,但長勢旺盛、抗病能力強,肉厚多汁、口感風味更佳。今年還是試種階段,它的成功對我們來說意義重大。”為了新品種,郭榮承受了不小的壓力,開始由于技術薄弱、經驗不足,2017~2018年持續虧損。但他沒有放棄,繼續在摸索中不斷改進,加之農業技術專家定期入戶進棚培訓指導、加大病蟲害防治和新技術推廣力度,種植管理水平才慢慢實現了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好的種植模式加上優質品種,才能構成豐產豐收的基礎。”郭榮頗有感觸地說。
近年來,習崗鎮堅持把人才作為鄉村振興第一資源,不斷引育農村實用型人才,特聘多名領軍型專家作為特色果蔬種植技術顧問,培育創辦休閑農業致富帶頭人159人,建立由專家、經營種植能手等組成的導師庫,設立技術技能幫帶“儲備庫”,依托“導師幫帶制”對農戶實施精準幫帶,龍頭企業和示范戶輻射帶動效應日益凸顯。依靠科技帶動農業種植產品深加工,創建科普示范基地4個、科技創新基地2個,推廣無土栽培技術、番茄低段密植等6項技術;努力發展第三產業,促進天緣設施農業采摘園、藝豐蔬菜主題公園、瑞信農莊、天俊青青生態園、蘭山溫泉小鎮等新型休閑旅游觀光農業綜合發展旅游景點,接待游客10多萬人,實現銷售收入500多萬元,初步形成了新品種引進、種植、休閑觀光、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

特色產業賦能共富,農旅融合驅動發展。集美景欣賞、特色采摘為一體的立體式、多樣化的觀光大棚正在激發觀光農業的新魅力,也為習崗鎮帶來了新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