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繁花
《思想者》雕塑:
思考中的深刻與永恒
《思想者》是法國雕塑家奧古斯特·羅丹根據但丁的《神曲》而創作的,藏于巴黎羅丹美術館。雕像塑造了一個勞動男子,他彎著腰,屈著膝,右手托著下頜,默視著。他那深沉的目光以及拳頭觸及嘴唇的姿態,表現出一種因為思考而極度痛苦的心情。他渴望沉入“絕對”的冥想,努力把那強壯的身體抽縮、彎壓成一團。他的肌肉非常緊張,甚至連他的腳趾都因為思索時的緊張,不自覺地蜷縮在一起。他在全神貫注地思考,作為罪行審判者,他注視著下面所演的悲劇,他同情、愛惜人類,因而不能對那些犯罪的人下最后的判決,所以他懷著極其矛盾的心情,體現了其內心的苦悶。
蘇格拉底:
在辯論中思考,在思考中進步
蘇格拉底是古希臘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被后人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在30多歲的時候,蘇格拉底作為一名沒有報酬的社會道德教師,整天到處找人談話,討論問題。有一次,蘇格拉底走在廣場上,攔住了一位路人,與他辯論了一番有關欺騙和道德的關系,直到得出了“欺騙是一種策略,它無關于道德”的結論后才肯離開。不僅如此,蘇格拉底喜歡在市場、運動場、街頭等公眾場合與各方面的人談論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什么是虔誠?什么是美德?什么是勇氣?什么是真理?等等。40歲左右,蘇格拉底在雅典開始和許多智者辯論哲學問題,主要是關于倫理道德以及教育政治方面的問題,被認為是當時最有智慧的人。
伽利略:
用自己的思考和經驗勇于質疑“真理”
伽利略·伽利雷是意大利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及哲學家,他的工作,曾為牛頓的理論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在伽利略之前,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認為,物體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樣的,它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1700多年前以來,人們一直把這個學說當成不可懷疑的真理。年輕的伽利略根據自己的經驗推理,大膽地對亞里士多德的學說提出了疑問。經過深思熟慮,他親自動手做了一次實驗。他選擇了比薩斜塔作實驗場,讓兩個大小一樣但重量不等的鐵球同時落下。最終兩個球幾乎同時落地。伽利略的試驗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學說,讓所有人目瞪口呆,在物理學的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