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東臺市素有“中國發繡藝術之鄉”美譽。在繡制車間內,繡娘韓亞鳳正全神貫注地創作著她的發繡作品。她時而凝神畫稿,時而飛針走線,熟練地運用著多種針法繡制,花了一年工夫,創作出了這幅國內首創的微發繡《一百零八將》。這幅長86厘米、寬28厘米的作品中,有108個人物,人物的頭部只有黃豆粒大小,卻神態各異,動作、服飾、兵器也迥然不同。《一百零八將》在中國美術館展出時,引起發繡界的普遍關注,榮獲“2016‘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
巧遇大師情定發繡
1972年,韓亞鳳出生在東臺市西溪工農村。18歲那年,高考失利后的她回到村莊。一天,姐姐春鳳拿著刺繡的物料回家嘗試著做平繡(線繡),亞鳳看著看著入了迷,姐姐讓她試試。平繡雖然簡單,但沒有耐心和美術基礎,想繡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面對畫稿,韓亞鳳在姐姐的指導下,一針針、一線線,像模像樣地繡起來,3個月后,她居然完成了單面繡《觀音》。初嘗戰果的亞鳳從此與刺繡行業結下了緣,四五年間,先后繡出了《清明上河圖》(片段)、《八仙過海》《十鶴圖》等15幅作品。其中最難繡的是《八仙過海》,因為作品要求立體感要強,人物表情要逼真,韓亞鳳認真領悟,細心揣摩,終于繡出了滿意的作品。在韓亞鳳隨姐學習發繡的這幾年,她要負責將繡品送到市里的發繡廠進行后期制作和加工。以往,她總是把貨送到樓下就回家了,有一次,廠長陳伯余看見她,招呼她到樓上繡房看看。這一看不打緊,韓亞鳳傻了眼:十多位繡娘一字排開,飛針走線,全神貫注地工作著;制作成功的發繡作品放滿了大廳,單面繡、雙面繡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接。陳伯余看出了韓亞鳳的心思,“你們目前的繡品層次比較低、品種也比較單一,很難參與發繡市場的競爭。到我這兒來吧,我會悉心指導你,讓你掌握全面的發繡技藝。”陳伯余期待地對韓亞鳳說。其實,陳伯余通過前期的了解,認為韓亞鳳是發繡行業的可塑之才。
“好啊,我就到您這兒來上班。”已經對發繡著了迷的韓亞鳳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之前她打聽到,陳伯余是東臺市發繡行業的領軍人物,多項作品在國內獲大獎。想在發繡行業有所作為的韓亞鳳說:“我一定好好學習,不負您的希望!”1995年7月,韓亞鳳正式成為刺繡藝術大師陳伯余的弟子。
不用揚鞭自奮蹄
發繡制作從傳統走向現代,自身演變發展的同時,也從其他刺繡形式中汲取著豐富的營養,其制作工藝、繪繡技法也有了新的發展。它揚棄傳統刺繡技藝,改進刺繡材質,融古今繪畫、繡花于一爐,獨特詮釋和解構詩、書、畫、印藝術,極具歷史、文化、藝術、經濟及學術價值。
韓亞鳳在陳伯余的精心指導下,從頭學起,不懂就問,常常深夜才回家,天不亮就到廠。做發繡需要耐心、細心。為了作品形象逼真,光針對一個節點的配色,韓亞鳳就要用上十幾種發絲反復對比,直到選到最佳的發絲才罷手。為了攻克微發繡的技術難點,她可以幾天不回家,吃住在廠里。由于她勤學苦練,技藝有了很大的進步,在繪制發繡長卷、彩色發繡、雙面繡、雙面異色繡、異色異樣繡、胎毛繡和微發繡方面有獨到之處。
一次,廠里決定把《閘口盤車圖》創作成發繡作品,這一任務交給了韓亞鳳。《閘口盤車圖》為五代南唐衛賢所作,是一幅古代利用水能資源進行機械加工的圖錄,是目前已經發現的水磨和籮面機的最早也是最完整的圖像資料。這幅作品難就難在線條的處理上。為了繡好建筑物以及磨面器具,將作品中的“界畫”特色展現出來,韓亞鳳動足了心思,在開闊宏大背景之上的《閘口盤車圖》發繡的制作,除了運用墨繡繡出質感之外,韓亞鳳把大量的功夫花費在如何運用白描的手法施行“界畫”技藝進行刺繡,在針法處理上基本運用“滾針”,具備“平、齊、和、細、光、順”的特點。經過近七個月的精心繡制,精細工致的《閘口盤車圖》在2014年江蘇省工藝美術精品大獎賽上,獲得“藝博杯”銀獎。
發繡作品《雄風》藝術掛屏,是韓亞鳳歷時近一年時間精心創作的。該繡品為一組兩件套,一為原色墨繡,另一為彩色繡。作品展現的是盤踞高山之巔睥睨前方的威武勇猛的上山虎的虎首,韓亞鳳采用平針加套針、局部則采用滾針、散套、點針等針法,無論整體還是局部、遠視還是近視均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視覺沖擊力。《雄風》中的翎毛單件規格之大,技術含量之高,藝術效果之佳,在2015年第十七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上榮獲金獎。
此外,她還繡制出《絲綢之路》《東臺條子泥歡迎你》等緊跟時代節拍的系列發繡作品,引起廣泛關注。
韓亞鳳在發繡藝術的天地里盡情耕耘,結出了累累碩果,一枚枚獎牌是對她癡迷發繡藝術最好的褒獎。從事發繡工作以來,她先后獲得了國家、省、市獎項十多項,多件作品被北京宋慶齡基金會、江蘇大劇院等永久收藏。她創新研制夫妻結發繡、胎毛繡、填補了發繡史上的空白;研制微發繡作品,發明獨創微發繡針法幾十種,填補了發繡史上又一個空白。
發繡藝術無止境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韓亞鳳不忘自己的責任,致力于傳承發繡技藝,使其不斷發揚光大。自2019年2月技能大師工作室成立以來,先后帶徒講課三百多人次,其中有四十多人被評為高級工藝美術師、鹽城市工藝美術大師、鹽城市工藝美術名人、東臺市“十佳繡娘”、發繡高級技師,作品先后獲得國家級金、銀獎三十多個。韓亞鳳多次攜作品參加省、市舉辦的展演、展示活動,并現場獻藝。
為了讓世界了解中國發繡這一古老的技藝,讓發繡走向世界,韓亞鳳在陳伯余的帶領下,先后攜繡品赴法國、德國、瑞士等二十多個國家進行文化藝術交流,得到了外國友人的贊賞,增加了中國民間工藝品知名度和美譽度,促進了中國藝術與世界藝術的交流。
如今,已經50歲的韓亞鳳依然每天與發繡打交道,除了技藝更加嫻熟外,她的鼻梁上也多了一副老花眼鏡。“從早上7點到晚上7點,一坐就是12個小時。做發繡拼的就是時間,沒有捷徑可走,一針針一線線,把作品繡出來。”韓亞鳳和繡娘們一坐上繡臺前就要全神貫注,為了提高效率,減少上廁所的次數,她們盡量少喝水,除了吃飯時間,都要把精力集中在針絲上。
對發繡藝術的追求永無止境,韓亞鳳正以滿腔的激情、靈巧的雙手在方寸之間描繪更加美好的畫圖。“我將繼續發揚工匠精神,勇于探索和創新,光大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積極傳承發繡技藝,致力培養新一代發繡人才,帶動更多的人創作優秀的發繡作品,為中國發繡藝術之鄉增光添彩。”
武桂成:江蘇省鹽城市作家協會會員、東臺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
編輯??? 沈不言?? 786559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