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達令
而每每在對自己的人生產(chǎn)生片刻質(zhì)疑時,我都會閉上眼睛,穿越回那個傍晚。一個女同學在我身后拉了我一下,然后說:“我想了想,還是要說出來。”
我上高中時,住在集體宿舍。一天傍晚,我洗完澡,準備去教學樓上自習。忽然覺得被人從身后拉扯了一下。回頭看,是一個當時還不算熟悉的女同學。她將我的褲子往下拉了一下,然后悄悄地對我說了一句:“我觀察了好一陣子,發(fā)現(xiàn)你穿褲子時總是提得太高,這樣從后面看起來不太雅觀。”我一陣臉紅。
“其實我以前也這樣。”她繼續(xù)說,“后來姐姐告訴了我這個細節(jié),我只需要把褲子向下拉一些,就會顯得很整齊,也不會那么尷尬了。”
我恍然大悟。
她有個那樣的姐姐,真是太好了。上晚自習時,我坐立不安,不是因為她跟我說的那些悄悄話,而是羨慕她擁有一位引領者。
又一個晚自習,我收到一張字條,照舊是這個女同學。她邀請我周末去逛街,我答應了。她又傳來字條:“我要跟你一起買內(nèi)衣。不,應該是我要幫你買內(nèi)衣。”
第二天中午,她帶我去了一家內(nèi)衣店。老板娘看出我們是學生,所以特別有耐心。還沒等我開口,女同學就跟老板娘說:“我們的預算不多,麻煩您幫她挑選兩件適合她的內(nèi)衣。”她看了看我,接著說:“也麻煩您給她講解一下如何挑選內(nèi)衣。”
那個午后,帶著一半羞澀,一半奇妙,我買了人生中第一件可以稱作“屬于自己”的那款內(nèi)衣。為了表示感謝,我請她吃飯,還一起買了水果。就這樣,我和她正式結(jié)下了友誼。
那時流行書友會,教室的宣傳欄經(jīng)常會貼上一張張訂購書籍的宣傳單。我們幾個同學湊錢買了一個會員,然后將各自想要買的書單匯總起來,交給她——就是那位可愛的女同學,她是這件事的發(fā)起人,由她給大家訂購書籍。
不久之后,書來了。同學們訂購的大多是青春雜志,唯獨她,手中捧著厚厚的三本紅色硬皮封面的《平凡的世界》。別人的表情都有些不屑,還有同學說:“這種書看一年都看不完,何況我們還有那么多考試和作業(yè),太吃力了吧。”
從那以后,課間休息或晚自習時,我都看見她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捧著厚厚的書。她平靜而入迷,看得津津有味。
臨近期末考試,大家都緊張起來。她照舊擠出時間來讀書。晚上宿舍熄燈后,她就舉著手電筒讀。我不知道那是一個怎樣的世界,也無法體會她對閱讀的癡迷,那時我的主要任務就是認真上課,完成作業(yè),考出好成績。“或許將來,這些分數(shù)會帶我去往更大的世界吧。”這是那時我心里的想法。
升入高三后,文科班重新調(diào)整分配,我與她分到了不同的班級。我心想,反正都是在同一個學校,同一個樓層,我們還有碰面的機會。
然而,除了課間操或洗手間的短暫片刻,我們會碰面,其余的時間我們都在教室里埋頭苦讀。我們離得很近,卻又相隔萬里。
時間飛逝,等我們再次好好聊天時,已經(jīng)是高考結(jié)束后的那個假期了。那時我很不開心,不只是因為擔憂高考成績,而是為我未來如何發(fā)展,以及如何建設自己的生活而焦慮、憂心。
她問:“為什么你總是那么擔心將來的事?”
我說:“因為眼下的一切都讓我感覺很無奈。我不知道該如何改變眼前的事,而且我很害怕,萬一將來很多事情比現(xiàn)在還要難以應付,那我該怎么辦?”說完這些,我忽然想起來之前的那些小事。于是問她當初為何提醒我“要將褲子穿得得體一些”。她說這些都是姐姐告訴她的。姐姐還對她說:“這些看起來不算事情的小事,只有在乎你的人才會告訴你。”
“如果一直沒有人提醒你,你就會覺得周圍人的評價和議論都是對的。比如,你會覺得爸媽說的都是對的,老師說的都是對的。可是很多事情并不是這樣的。”她又說道。
“如果事情不是這樣的,那又是怎樣的呢?”我提出疑問。
“這個就不好說了,姐姐也沒說很多。她只是比我大了幾歲而已。但是她已經(jīng)盡量把她所知道的都告訴我了。”她說,“所以我在觀察你許久之后,還是想要提醒你穿好褲子這件小事。”
后來的事情也是這樣的:她陪我去買合適的衣服,教我如何節(jié)約熱水也可以把頭發(fā)洗干凈;她在課堂上閱讀那三本厚重的《平凡的世界》,而不在乎其他同學的看法,或者老師苦口婆心“學業(yè)為主”的叮囑。
“因為我覺得這些小事很重要,所以我想告訴你;因為我覺得他們的話都不重要,所以我也要告訴你。無論將來的高考成績?nèi)绾危松ネ翁帲叶加X得,盡量不要讓自己帶著遺憾生活。”這是她告訴我的人生哲學。
時至今日,我已經(jīng)可以自己買到更為舒適且好看的衣服了,并從容地將自己收拾得大方、得體。同樣,我也逐漸從年少時的抑郁和沉悶中走了出來。而每每在對自己的人生產(chǎn)生片刻質(zhì)疑時,我都會閉上眼睛,穿越回那個傍晚。一個女同學在我身后拉了我一下,然后說:“我想了想,還是要說出來。”
“嗯,還是要說出來。”她說:“因為在乎你,所以想要告訴你。”
“嗯,還是要寫下去。”我這樣對自己說。
因為我在乎,我不僅在乎自己的人生,更在乎自己所處的這一段時空里的世界。
我在乎,因為我相信世上會有與我類似的人,我們悲喜相通。
楊吟摘自“哲言微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