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洋
1887年,《血字的研究》(英國偵探小說家阿瑟·柯南·道爾于1887年創作的中篇小說,是他第一本以夏洛克·福爾摩斯為主角的作品)正式發表,倫敦貝克街221B號首次出鏡:“從二樓的窗戶望出去,福爾摩斯看到的是灰暗而蕭條的倫敦街道,形形色色的案件委托人站在樓下,隨時準備按響門鈴。”
柯南·道爾以倫敦貝克街為背景,以福爾摩斯為主角,創作出了4部長篇小說和56篇短篇小說,共同組成了如今被譽為“偵探小說中的圣經”的《福爾摩斯探案集》。柯南·道爾設計的故事結構雖然簡單,但刑偵中交織運用的基本演繹法和化學、物理手段卻讓人目不暇接。一百多年來,這部篇幅并不冗長的系列小說被譯成了57種文字,暢銷世界各地。福爾摩斯本人成為名偵探的代名詞,他與華生的搭檔組合,以及“神探”的典型形象,都對后世的偵探小說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柯南·道爾筆下,倫敦是個濃霧籠罩的神秘城市,福爾摩斯和華生乘馬車在 城市里穿行,尋覓隱藏在迷霧中的罪惡。因空氣濕潤,多雨霧,所以倫敦市區常常充滿著潮濕的霧氣,因此有個“霧都”的別名。歷經兩千多年的風雨洗禮,倫敦有它獨一無二的厚度。亦舒在《如果墻會說話》中說:“我想如果倫敦的墻會說話,那它應該是一位年邁的智者,看淡了風風雨雨,云卷云舒。閱過千帆,歸來仍是少年心氣。”
貝克街地處英國倫敦西側的馬里波恩區,南起波特曼廣場,北抵攝政公園。18世紀末,建筑師威廉·貝克在倫敦馬里波恩區設計并建造了長度僅為400余米的貝克街。位于貝克街221B號的夏洛克·福爾摩斯博物館其實很小,在整條街上并不起眼。“穿著19世紀倫敦警察制服的看門人,正在門口維持秩序。恍惚間,讓人感覺仿佛走進了柯南·道爾筆下的世界。”如果你也去過,就會理解推理迷口中的那句話:“ 只要還有案件發生,貝克街的傳奇和福爾摩斯的探案故事,就永遠不會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