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



作品名稱:EM-BIKE 鋰電自行車
單位名稱:上海鳳凰自行車有限公司
設計人員:沈文嘯、劉守運、鐘曉瑜、錢婷、董晶晶、周麗
設計說明
此鋰電自行車造型科技感十足,整車有著向前運動趨勢。車架采用鋁合金材質,兼具剛性、韌性和舒適性,頭管處采用平焊補土技術,使整車看起來更簡潔。車架上管采用抽管工藝,且后端向下彎曲,以起到緩沖減震作用,來提高產品本身耐用性。車架下管內置電池,且電池可拆卸,既符合人機工學,也使充電更加便捷。后尾叉截面呈三角形,個性十足,且后叉上端向下彎曲來提高產品穩定性。車架配備高效同步中置電機,可輸出高達80 NM大扭矩動力,配備踏頻助力傳感器使騎行輕松且助力回饋迅速。
此鋰電自行車被稱為Mullet Bike的車款,它的依據標準指的是前29"、后27.5"的混合輪徑,采用了29"輪徑的車架,頭管角度和27.5"一樣,呈65°或64.5°,后輪為一條2.8"寬的plus外胎,輪胎外徑和29"基本一致。前后大小輪徑依據特殊實驗數據,可以提高騎行效率。
此鋰電自行車低碳鋼車把具有低密度、高強度、輕量化、易成型等特點,采用的是基于自行車行業需求,借助寶鋼多年來高強鋼開發生產經驗,研發的BIK系列BIK500高強鋼材料。此低碳鋼車把是鋁合金車把強度的2倍,成本減少一半,既經濟又環保,在局部設計方面有很大突破。此外,整車之所以采用這樣的設計,是因為有三電系統,可以在多場景下應用,帶有不同的功能使用模式,使騎行更具多樣化。
此鋰電自行車適用于戶外探險、郊外出游,以及山地、碎石等復雜路段出行。
作品名稱:Trance X Advanced Pro 29 2 自行車
單位名稱:捷安特(昆山)有限公司
設計人員:尼克森(Nixon)
設計說明
從快速的下坡到技術地形,這款以Advanced科技打造的越野車為用戶提供了競技避震、可調節的車架幾何,以及你需要的一切。
·29"的信心和控制力
29"的車輪經過優化,可以使此越野車在技術地形上保持平衡和穩定,讓用戶在棘手的爬坡時有更多的動力,在快速的下坡時有信心飛馳。同時,此越野車還增加了對2.5"輪胎的兼容性。
·與時俱進的懸架
Maestro后懸掛系統具有耳軸式避震器,行程更長,更順暢。后輪行程為135 mm(前輪為150 mm)。上搖臂采用Advanced科技以及復合材料鍛造而成,增加了硬度和強度,同時降低了車架的整體質量(重量)。
·可調節的幾何
Flip chip可以讓用戶通過微調操作,改變頭管和座管的角度,以及五通的高度。用戶可以選擇低位,以適應快速、開放的地形;選擇高位,以適應速度較慢、較有難度的賽道。
作品名稱:inno9 鋰電池智能電動車
單位名稱:浙江綠源電動車有限公司
設計人員:唐勇超
設計說明
·外觀獨具一格
inno9的靈感來自太空,采用了仿生太空探測車風格,提煉經典的機輪元素,融合了幾何線條設計,簡約、飽滿且大氣。
inno9采用汽車級智能光感應大燈,360°的球體旋角,可根據光線的明暗自動打開和關閉大燈;配置LED節能燈珠、磨砂光罩,消除頻閃對于人眼的傷害;配備愛心后尾燈,警示效果好,且具有極高辨識度。
前后輪轂處大小圓球設計及座桶側面板的斜拉造型設計,使其看起來更具科技感。優秀的漆面做工細膩,更具質感。
·智能交互
inno9可采用APP解鎖、藍牙無感解鎖、NFC刷卡解鎖……隨時隨地,立即出發;GPS、北斗、基站三重精準定位;遇車輛異動、傾倒自動鳴笛并推送消息提醒。
inno9標配SOC智能續航系統,電量百分比精準顯示;炫彩追光儀表,可根據車輛實時動態切換界面,給用戶沉浸式的體驗。
用戶只需通過手機分享車輛操控權限,即可遠程借車。
·鋰電科技
inno9配備48 V 24 Ah/48 V 26 Ah/48 V 30 Ah超強續航鋰電,可供用戶選擇;最長續航里程達120 km,鋰電超長質保5年。
全密封鋰電快充,比普通充電器快2倍;呼吸閥自動散熱,可選配斷電插頭,充滿自動斷電。
BMS電池管理系統,5年質保,180天超長待機;IP67防塵防水,V-0級阻燃,實現充放電智能管理。
·綠源王牌技術
液冷電機通過往電機內注入絕緣冷卻液,精準降溫,保證電動車“心臟”的長效使用,達到“一部車騎10年”的目標。
陶瓷化復合材料剎車片搭配羅拉剎車抱閘系統,釋放耐久行動力,剎距短至1 m,壽命長5倍。
在鋼絲輪胎的基礎上,inno9加入石墨烯材質,做到低阻跑更遠,耐磨更抗扎。
作品名稱:13速自行車變速系統
單位名稱:珠海藍圖運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設計人員:劉春生、朱力·斯米爾諾夫(Jurii Smirnov)、李棟生
設計說明
·先導性
全球頂級13速自行車變速系統,可變速范圍更寬,以適應更多使用場景。
·創新性
此系統授權發明專利(專利申請號:ZL201510027837.X),是一種具有多方向釋放操作的自行車換擋器,突破了日本禧瑪諾專利壁壘。后撥鏈器內部設置阻尼結構技術路線,已布局申請3項中國發明專利。
·實用性
碳纖維、鈦合金、航空鋁材等材料的應用將后撥鏈器壽命提升至30 000次往復循環。上述材料的應用可使相關零部件實現輕量化,極大提高變速器的使用壽命及可靠性。
·美學效果
富有動感、符合美學標準、層次豐富的外觀詮釋了此系統的運動特性;多種現代CMF工藝有序組合,使時尚大氣的外觀和產品性能完美結合。
·人機工學
調速控制器(指撥)的雙向釋放操作結合亞洲人體工程學對產品進行嚴密調校,使產品更符合亞洲人的使用習慣,提高了騎行的安全性和舒適性。
·品質
后撥鏈器內部設置阻尼結構,明顯提高了后撥鏈器可靠性,利于穩定鏈條位置;后撥鏈器設置拉線擺孔結構,將后撥鏈器的拉線壽命相對于日美同類產品壽命提高35%。
·經濟性
與外國品牌同性能變速器相比,此系統價格合理、質量過硬且擁有良好的售后服務,產品保修期至少為2年。
作品名稱:碳纖維復合材料鐵人三項運動自行車
單位名稱:山東泰山瑞豹復合材料有限公司
設計人員:鄧龍洵、王春青、聶金權、高飛飛、吳榕、苑燕燕
設計說明
該車頭管位置設計靈感源自鷹隼及旗魚的仿生學應用。整車外觀整潔、輕巧且經過空氣動力學優化;精心打造的舒適一體式全內走線車把,使整車在外形干凈整潔一體化的同時,提高了空氣動力學應用;車架經過精湛嚴密的處理,具有低風阻、高強度的特點,沒有后上叉只保留后下叉的設計,使車架更新穎、靈動;水壺為整體成型。
新穎的造型,除了使該車更加具有辨識度外,也對車架材料的選擇以及碳布堆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座管、車架下管、前叉迎風面深化旗魚魚鰭造型元素,提升空氣動力學效應,使騎行者在騎行過程中大大減少風阻;車把區別于傳統設計,大膽創新,將把手與前叉設計成一體,將轉折點重心轉移到前叉位置,使騎行者在騎行過程中能夠靈活轉動車把,更具操控性。為使整車達到更高的破風效果,該車在座管上設計了鏤空寶石狀的造型。
整車涂裝采用中國金,象征著太陽的火熱、高貴、神圣,給人一種光明、華麗、溫暖的視覺心理感受。極具張力和辨識度的車架造型搭配封閉輪,體現出自行車競技運動帶來的速度感以及力量感。
該車使用高模量的碳纖維復合材料,從碳纖維復合技術的載體入手,自主開發梯度溫度固化可降解樹脂體系,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材料的生產與應用成本,解決了環氧體系復合材料使用后難回收的問題。
作品名稱:鋼強輕量化碳纖折疊車
單位名稱:深圳市美大行科技有限公司
設計人員:張文斌、韓德瑋
設計說明
為解決單梁碳纖折疊車的騎行安全隱患問題,大行秉承輕快強穩的設計理念,歷經數次優化改良,打造了首款傳統三角形全碳纖折疊車。此車速度快、安全性能高、剎車穩、柔韌性好、科技感強、運動氣息十足,滿足了人們對高端全碳自行車的時尚追求,深受消費者喜愛。
·全碳元素,彰顯品質:車架、前叉、橫把、座管、車圈、曲柄等全部采用進口碳纖維材料。在制作過程中,車架使用碳纖維布多層包裹,形成杯狀結構,可吸收沖擊力,達到減震效果;整車涵蓋了碳纖維強度高、密度低、化學性能穩定、力學性能好的優點,凸顯其快硬輕的特點,處處彰顯碳纖維優秀品質。
·結構精巧,安全強穩:車架結構采用最合理、最穩固的三角形結構,經實驗測試,剛性比市面上傳統碳纖公路車強8%,比單梁鋁合金折疊車強22%,比單梁碳纖折疊車強65%。車架通過了歐盟ISO 4210—6《自行車-自行車的安全要求-第6部分:車架和前叉試驗方法》中踩踏力等6項測試,前叉通過拉力等9項測試。
車架采用Lock Jaw(隱藏式折疊器)。該折疊器使用航空鋁合金接頭,接頭與碳纖維管件接合部運用大行專利技術(專利申請號:202122269164 .2),與車身融為一體,鎖緊后的車架非常結實牢靠。
·質量(重量)輕巧,設計新穎:此車為市面上同等尺寸車中質量(重量)最輕的雙梁折疊車之一,僅有9.4 kg,折疊尺寸為870 mm×400 mm×690 mm。折疊收放自如,不占空間、便于攜帶。
在外觀設計上,整車造型流暢,美觀時尚,緊跟時代潮流。全新的純亮黑色搭配對比鮮明的雙色漸變涂裝,再加上車身漆面經過特殊UD碳紋亮光處理,彰顯出一種高貴內斂的美。
作品名稱:自行車公路車無線電子變速器
單位名稱:蘭溪輪峰車料有限公司
設計人員:袁明、董杰、宋澤宇
設計說明
·自主設計了自行車用后撥鏈器的鏈條張力調節裝置:包含基座、轉軸、張力傳動組件、徑向壓力控制組件、擋位式壓力調節組件、壓力轉化組件、單向轉動元件。該新型裝置使鏈條引導構件在一定范圍內擺動,調節恰當的張力。當調節裝置的調節力與鏈條的張力平衡時,鏈條引導構件相對地固定在一個位置,避免受震動影響而擺動,使調節的張力保持固定,更不會逆時針擺動,避免鏈條脫落,提高了騎行的體驗感和安全性。
·自主設計帶有自適應阻尼器自行車后撥鏈器:包括固定件、運動組件、阻尼機構和導鏈裝置。運用了該自適應阻尼器的自行車后撥鏈器,通過套筒、傳動組件和齒輪組件的相互配合,使傳動組件和齒輪組件的運動具有可變性,能夠隨著自行車的運動情況做相應的運動,且在運動過程中,齒輪轉動消耗的能量與齒輪的轉速成正比。由于自行車在連續顛簸路面行駛產生了向前轉動的動能消耗,而導鏈裝置由于動能被消耗則不會向前轉動,因此實現了對鏈條張力的調節,從而不會出現鏈條松動甚至脫落的問題。
·自主設計了無線電子換擋系統:通過ANT+超低功耗傳輸協議連接手撥與前后撥鏈器的電機工作從而達到換擋的效果,最遠控制距離可以達到100 m。獨有的超低功耗傳輸協議,使得手撥單個紐扣電池的正常工作時長延長到1個月。
作品名稱:Oriole便攜式電助力雙人自行車
單位名稱:上海理工大學
設計人員:劉曉燁、李昕宇
設計說明
新冠疫情的暴發催生了近郊露營的熱潮,而城市郊野公園中代步工具的匱乏和長距離背負郊游用品的無奈問題卻也日漸凸顯。故該車嘗試以傳統雙人自行車為基礎,將提升便捷度的同時維持可用性和舒適感作為設計的核心目標。從車身拆卸后,Oriole將作為露營推車繼續陪伴在用戶身邊。正因如此,設計人員在設計中加入了完備的功能,以滿足各種使用需求。
該車采用統一型號的鋁合金型材制作,在減輕質量(重量)的同時具有更高的承重性能和更好的零件互換性,生產時只需按所需尺寸進行裁切及打孔即可完成備料,免去了焊接過程中造成的能源和材料浪費。當零部件發生損壞時,相同的模塊化連接件也保證了互換性和維護保養的高效率。
鑒于產品本身的共享屬性,該車在整體配色方面,對與使用者相關的核心部件均作了亮色處理。淡色烤漆表面和PU車座旨在代表一種時尚前衛而具有個性的生活方式,該色彩組合在自然環境中也十分醒目。
作品名稱:Adaptive全能自適應鞍座
單位名稱:賽勒羅亞車業(中國)有限公司
設計人員:亞歷克斯(Alex)、羅伯托(Roberto)
設計說明
Adaptive全能自適應鞍座是fi'zi:k概念性鞍座創新項目的一個產品。該項目是行業專家和學者跨學科合作的產物,旨在針對技術、設計、生理學和自行車配件進行研究和分析,收集廣泛的反饋,以創造卓越的產品。它通過適應性技術徹底改變了世界各地騎行者的舒適度,無論他們是什么樣的騎行風格、騎行姿勢。
·3D打印填充物
該填充物由Carbon?的專家精心制作,使用數字紫外線投影、透氧光學和可編程液體樹脂,從本質上“打印”鞍座填充物,具有舒適、強支撐、抗紫外線、長時間重復使用的特點。
·區域減震帶狀緩沖
Adaptive全能自適應鞍座采用數字光學合成技術,設計了具有多個功能區域的自適應填充。每個關鍵區域都可量身定制,以提供適當的平衡緩沖和機械響應。其結果是通過改善質量(重量)分布和改善整個鞍座表面的舒適度,降低了60%的峰值壓力。
·不同道路狀態
從光滑的柏油路到粗糙的礫石及山地林道路面,自適應性能已經被專業自行車手和業余自行車手所采用。同時,從設計到量產,每個階段都經過反復的測試及驗證。
作品名稱:HONBIKE U4 電動自行車
單位名稱:常州洪邦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
設計人員:吳俊、趙小偉、劉麗、趙俊濤、殷珍洪
設計說明
U4是一款簡約、多功能、男女通用的電動自行車,滿足人們對輕松城市出行的需求。我們希望鼓勵更多人使用電動自行車作為傳統汽車出行的替代方案,以解決日益嚴重的交通擁堵問題。U4對外觀和功能進行了高度集成創新,是一款高性價比的產品。
U4從最初的概念到生產過程的設計都考慮到了環保和可靠性。U4車架采用7系航空級鋁材,比傳統鋁材打造的自行車車架更加堅固,省去了傳統的高耗能熱處理和矯直工藝;采用一體式壓鑄制造工藝生產車輪,降低了人工成本,幾乎不需要維護;采用內置SmartHON技術,根據地形自動調整并提供用戶所需的動力輔助,3種電動支撐模式讓用戶可以輕松應對幾乎所有不同的地形。得益于高度一體化的設計,U4的防水等級達到了IPX6,用戶再也不用擔心突然下雨無法騎行或存放在戶外。U4沒有過多的功能,一切都剛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