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
在新時代的發展中,在促進實際經濟發展期間,需要格外注重教育。幼兒階段是學生的啟蒙時期,實際教學水平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學生的認知。當前,幼兒園教育正在邁向生活化發展,自然材料在幼兒美術活動中的運用,得到了較多教師的青睞。結合實踐研究可以發現,具有較強的發展價值,并且保證在日后得到全面普及。教師需要在教學中認識到自然材料在幼兒園美術活動的價值,迎合新時代的發展。
近年來,“利用環境促進兒童的學習與發展”這一理念為眾多幼兒教育者所接受。正如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言:“一所好的學校,連墻壁也能說話。”出于天性,幼兒們幾乎都對富有生機的自然環境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他們喜歡花草樹木等各種自然資源,在富有自然氣息的環境中最為放松,此時的求知欲和思維活動分外活躍。我園老師帶領幼兒一同制作多種形式的美工作品,以幼兒之手裝扮環境,為幼兒提供包括自然元素的活動環境,讓幼兒在自然的環境中開展學習、生活,充分挖掘幼兒的發展潛力。對于幼兒園來說,自然界具有較強的教學資源,并且在對事物進行初級階段認識中,接觸到的自然材料可以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展。但在實際幼兒園美術活動中,幼兒年紀較小,在心理技能以及生理機能方面依然處于發展的初期,并不成熟。此外,因為幼兒生活經驗較為不足,對自然材料的合理運用上,依然存在難以完成精細動作的情況,在實際的教學中并不能掌握較為復雜的應用技能,教師應當進行全面耐心的講解,更好地保障自然材料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的價值,實現幼兒自身能力的全面發展。
一、幼兒園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
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是十分重要的藝術類活動,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存在一定的問題:一是美術欣賞沒有與繪畫進行整合。幼兒教師在繪畫教學中并沒有讓幼兒發現藝術作品的魅力,只是要求幼兒該怎樣去進行繪畫,在欣賞教學中只是讓幼兒單純地欣賞作品,不能讓幼兒進行繪畫,兩者分開教學。二是教學中沒有實施因材施教的理念。在美術教學活動期間,教師沒有結合幼兒的興趣愛好、學習特點進行教學內容的合理設計,通常采用“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對于美術技術好的幼兒來說,這樣的學習方式并不能滿足自身學習的需求,然而美術基礎差的幼兒也會認為太難,由此造成嚴重的壓力,并不利于幼兒日后的學習發展。三是教學形式過于單一,幼兒缺少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幼兒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單一的美術方式難以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并且也會降低幼兒美術學習的興趣,并不利于美術教學活動的提升,難以促進幼兒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
二、自然材料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的價值
在實際幼兒教育發展期間,缺少有效的教學材料,并且這樣的現象在農村地區頻繁發生。部分教學材料盡可能地達到教育幼兒目的,還存在較多的問題。但是,自然材料的運用可以更好解決實際問題,實際的價值如下:
(一)堅持因地制宜的發展理念
當前幼兒教育中存在較多的問題,并且在實際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中具備有效的解決手段。對于教學材料,綱要提出因地制宜的發展理念,需要整合幼兒園的實際教育環境,更好地運用本土教學資源,對幼兒進行科學的教育。在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中,需要更好地運用自然材料作為主要工具。這樣在實踐中落實《綱要》的要求,更好地促進幼兒美術活動順利進行。此外,幼兒教學中通過自然材料運用,也是對幼兒教師教學技能提出的全新要求。由此可見,需要積極促進自然資源的運用,落實幼兒教育的需求,完善教師自身的技能,促進教學的完善。
(二)更好解決教育教材短缺情況
針對幼兒美術教育,需要管理人員落實更多的教學資源,由此才可以促進美術教學活動的全面發展。但是,在眾多的幼兒園中,實際的美術經費投入力度并不高。這對于教學材料的配置會存在明顯短板情況。因此,自然材料的運用可以更好地解決實際存在問題。自然資源是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例如:樹葉、石頭、黏土等等,這些并不需要較多的經費。由此可以發現,自然材料的運用全面緩解美術活動短板的情況,解決實際的問題。
(三)強化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
當前的幼兒,對大自然有著較強的好奇心理。處于城市當中的幼兒與農村的幼兒相比,接觸大自然的機會并不多,這對于發展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情十分不利。通過自然材料的運用,可以更好成為教學的輔助工具,增加學生與大自然的接觸機會。久而久之,自然材料可以在循序漸進中增加幼兒對大自然的向往與熱愛,為日后的學習與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三、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原則
幼兒園環境創設首要原則是安全。幼兒園環境創設的根本出發點是保障幼兒身心健康與安全。環境中所用的各種材料、物品必須選材安全,位置安全,確保不會給幼兒帶來身體傷害,并能夠給幼兒以內心的安全,使之體會到老師的愛等。
幼兒園環境創設應考慮幼兒的年齡特征,應靈動有趣。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取材和內容均需貼近幼兒生活,用童趣打動幼兒,贏得幼兒的喜愛。幼兒園環境創設應考慮其藝術性。幼兒的審美觀正處于萌芽階段,幼兒園要把美傳遞給幼兒,以鮮明的色彩和藝術的造型、有韻律的構造等加以創設,考慮環境創設的和諧與統一,讓幼兒在藝術氛圍中健康成長。
幼兒園環境創設應考慮其對幼兒的教育助力。不同年齡的兒童有著不同的身心特征,其環境創設必須適合幼兒的年齡特征和教育針對性,努力讓環境中的每一幅畫、每一個手工作品都具備教育性,給幼兒以良好的熏陶。幼兒園環境創設應注重強調幼兒的可參與性。幼兒參與環境創設活動,既能夠增強幼兒對美和藝術的感知能力,培養幼兒的手工能力和創新能力,還能夠增強幼兒對幼兒園的參與感和認同感。
我園在環境創設過程中,大量選用以自然資源為主體元素的美工用品,兼顧上述創設原則。美工作品取材來自生活中常見的如花草樹木石等自然資源,多由老師或幼兒手工制作而成,在制作過程中老師向幼兒教授手工制作知識,從幼兒的興趣出發,培訓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在布局、細節處理上感受美和藝術,制作出形態不一的手工作品,以合適的方式作為環境創設的一部分,讓幼兒在其中進行學習和玩耍,很好地發揮了環境對幼兒的熏陶作用。
四、自然材料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的運用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良好的幼教環境為幼兒的人生起點教育添磚加瓦。幼兒正處于成長起步期,幼兒園環境中的元素運用等對幼兒的審美觀和藝術情趣影響很大,甚至可能影響幼兒的行為和思想。幼兒在幼兒園度過大量的時間,他們在幼兒園看到的、接觸到的環境對幼兒發展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有研究證實,活潑愉快的幼兒園環境能夠為幼兒帶來樂觀、快樂、積極等正能量影響。為了幼兒的身心健康,幼兒園應當創設良好、舒適且富有藝術氣息的環境。
(一)自然材料在美術活動色彩中的運用
幼兒在實際繪畫期間,所運用到的顏色可以在自然中找到,運用自然材料制作的染料更為安全。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在園內搜索花朵與樹葉進行研磨,進而獲得更為多樣化的材料。此外,幼兒可以將收集的葉子作為繪畫的材料,運用水彩筆將葉子進行染色,呈現出更為具有特色的美術作品。通過不斷的練習,幼兒的動手能力以及色彩的認知能力都會得到提升。此外,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進行拓印活動,保證拓印的簡單化并且蘊含實際的趣味。例如,教師可以將好看的石頭或者脈絡清晰的葉子,讓幼兒將染料涂好之后,再印在紙張上,進而進行觀察,保證更具有藝術氣息。自然材料在美術活動色彩中的運用,教師需要對幼兒進行啟發誘導,激發幼兒的創新性,實現對自然材料的合理運用。
(二)環境裝飾,構建美好環境
幼兒的年齡特征決定他們運用多種感官感受周圍事物的變化,為契合幼兒的發展規律,幼兒園環境創設上首先要對幼兒的感官器官有吸引力,以鮮艷的色彩、生動的形象或童趣的內容等吸引幼兒注意,并給兒童以積極的引導。自然資源包羅萬象,貼合幼兒生活,我園以包含這些元素在內的美工作品來裝飾環境,為幼兒構建良好的教學環境。幼兒園的每個班都設有創意美工區,我們在布置環境時選用種類繁多的自然資源,將幼兒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展示在環境中,以親切的有生活氣息的環境美化環境。我們利用走廊、吊飾、手工作品等來激發幼兒對美工作品的創作欲望,精心構思幼兒園內的每塊墻面、每個角落,讓每一處環境都成為美的代名詞。春天到了,我們和幼兒一同收集具有春天氣息的自然資源,在我們的主墻上展示出來:以樹皮為干、以細柳為枝的柳樹發芽了,幾叢小草粘成綠色的草地,一朵朵油菜花組成的花朵星星點點地點綴在草叢中,樹棍和樹片制成的燕子從南方飛來了,貼布和樹枝構成的兩個小朋友正在開心地游戲,一派春的氣息油然而生。創設以上環境主要是讓孩子們親近大自然,感受到春天的來臨,畫面顏色鮮明,吸引幼兒的注意,讓幼兒關心周圍環境,能感受并喜愛生活環境中的美。
(三)自主思考,充分利用
我園自然資源豐富,在活動中,老師盡可能多地提供材料,以供幼兒充分運用。在開展的一次美工活動中,我們將平時收集的自然材料展示給幼兒們,有草叢中的枯樹枝,有小河里的鵝卵石,有秋收時攢下的稻草和果實,讓幼兒們用這些常見的材料制作教室裝飾品。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發散思維,以豐富的想象力,用自然資源創造美:他們從花圃中摘下一朵紅艷艷的花、一叢綠油油的草,貼在一張紙上,畫上幾筆,就成了充滿童趣的賀卡;他們用玉米皮制作百合花,黃澄澄的“花朵”中心不忘用玉米須點綴上花蕊;他們用稻草扎成簡單的小草人,還不忘塞上一枝小木棍,一眼望去,稻草人正在工作呢;他們在漂亮的小石頭上畫上幾筆,一個笑臉娃娃躍然石上;他們用松果制作成掛飾,一串串隨風搖動……隨著自然資源的有效運用,手工作品一件件呈現出來,這個過程中,孩子們享受到極大的樂趣和參與成就感,他們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聯想能力、創新能力等都在這里得到全面的提高。
(四)寓教于物,科學利用
環境教育是從課程向主題型的轉變,打破了幼兒原有認知結構中對各種知識之間的界限,使幼兒有機會將自己的智力潛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將自然資源以情景形式引入活動,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顒又型ㄟ^有趣的素材,愉悅幼兒的身心,激發幼兒強烈的探索欲望,從孩子們的興趣入手,引導幼兒帶著熱情學習。
活動一:小班幼兒對周圍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喜歡和教師一起在游戲中探索學習。因此,教師要為幼兒提供游戲化的學習氛圍,帶領幼兒在情景化的游戲操作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日?;顒又?,我們經常引導小班幼兒數一數每朵花有幾個花瓣,觀察紅豆和綠豆有什么區別,區分不同水果的顏色、形狀等。筆者發現孩子們數數的方法五花八門,雖然不是每次都能數對,但孩子們對利用自然資源開展數數活動都很感興趣。
活動二:在美工區域活動中,老師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展示臺,繪制了一個海洋的背景,在美工區小朋友使用自然資源制作的小魚、水泡、水草,可以裝扮海洋背景。通過畫線、涂色、剪紙、玩泥的游戲,學習掌握握筆方法,初步養成擺放和使用工具、材料的好習慣,喜歡操作這些材料,逐步掌握它們的用法、進行自我表現,從中體驗如何創作美和表現美。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們充分享受游戲化學習的快樂,最終達到教學活動回歸生活活動的目的。
(五)開發自然資源,激發幼兒無限可能
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教師需要積極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因為創造力是幼兒發展的基礎。從根本上來說,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就是實現歷史的創新、創造。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六大解放”就是為幼兒創造力的發展所提出的。創造力是當前幼兒自身能力結構的重要部分,且美術活動是激發幼兒創造力的主要途徑。因此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需要合理運用自然資源,激發幼兒無限可能,這對幼兒成長起到積極意義。教師在美術區域活動中,需要合理整合自然資源,激發幼兒創造力,且創造離不開物質材料的支撐,只有確保物質材料,才可以引導幼兒參與其中。教師可以鼓勵幼兒收集相關的美術活動材料,例如常見的木塊、樹枝、樹葉、果實的種子等等,這些活動材料都可以成為美術活動的主要工具。例如,幼兒可以通過大豆以及銀杏果等相關輔助性材料,制作出別致的小兔子、小熊貓等等,擺放在幼兒園活動區域;教師可以讓幼兒利用毛線編織蜘蛛網;通過各種樹葉來制作貼畫;幼兒巧手制作出作品,并且擺放在幼兒園適宜的區域。還可以讓幼兒利用收集到的果子制作成各種別致的小動物,如小松鼠、小青蛙等等。自然資源的開發實現了幼兒無限可能。不僅促進認知領域的發展,同時還激發了幼兒的創作熱情,培養幼兒動手能力,實現創造力的提升。
五、結語
總而言之,幼兒園美術活動中需要全面發展出自然材料的作用與優勢,因此教師需要強化美術教學與自然材料的整合。在美術活動的各個層面合理地運用自然材料,在促進幼兒思維開發的基礎上,實現良好學習環境的構建,豐富美術活動的內容,合理對美術材料進行精選,進而促進自然材料在美術活動中全面運用,促進美術良好發展。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常規課題“‘親自然’視域下幼兒創意美術的實踐研究”(項目編號:FJJKXQ21—06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