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書瑤
過大年,貼年畫,每逢春節(jié),人們習慣在大門上、窗戶上、灶臺上貼上一張張寓意不同的年畫,營造濃濃的年味。如果能拓印一張歷史悠久的木版年畫,更能傳遞納福求祥、鎮(zhèn)宅驅(qū)邪的美好心愿。正巧,媽媽看到江寧織造博物館的微信公眾號上推送了新春拓印活動。
大年初六一早,我們?nèi)冶銇淼竭@座位于南京大行宮的博物館。江寧織造博物館是清代“江寧織造”遺址所在。江寧織造署見證了偉大的文學家曹雪芹的早期成長歷程,而織造機房則造就了中國云錦工藝的巔峰與輝煌。
在博物館,我了解到南京云錦是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之所以如此寶貴,是因為云錦織造至今不能完全用現(xiàn)代機器完成,只能用大花樓木織機織造,有百余道嚴密工序,兩位技藝高超的師傅密切配合一天也只能織出約5-6厘米長的云錦。此外,云錦織造用料多樣考究,運用“色暈”層層推出主花,在《紅樓夢》第五十二回“俏平兒情掩蝦須鐲,勇晴雯病補雀金裘”中,曹雪芹形容以金錢、孔雀羽毛入織的雀金裘“金翠輝煌,碧彩閃爍”。因此,南京云錦被譽為“寸錦寸心”的東方瑰寶。
新春佳節(jié),除了探究南京云錦之外,我還參加了博物館精心安排的木版畫拓印活動,拓印圖案為傳統(tǒng)紋樣“五福捧壽”“花開富貴”等等。在老師們的指導下,我化身為小手工藝人,經(jīng)過小心翼翼地上色、覆紙、拓印……一張張精美的年畫便呈現(xiàn)在眼前。
新春拓印不僅讓我了解到南京云錦圖案的精妙絕倫,同時也把云錦蘊含的幸福吉祥帶回了家,真是錦上添花“拓”春來啊。
點評:
云錦霓裳,織夢紅樓。在小作者的介紹中,我們走進了這座在清代江寧織造舊址上建成的博物館,在感受歷史熏陶和人文輝煌的同時,還了解到云錦織造的神奇,巧奪天工的技藝令人贊嘆不已。江寧織造造就了中國云錦工藝的巔峰與輝煌,也在一代代中國人心中留下了文化自信的種子。更有意思的是,通過沉浸式體驗民俗文化,親手制作云錦圖案的拓印,感受精致的傳統(tǒng)紋樣之美,在呈現(xiàn)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南京云錦精妙絕倫的同時,又傳承了那份傳統(tǒng)的春節(jié)儀式感,拓印迎春留下了年的印記。
任書瑤:江蘇省南京市赤壁路小學五年級(7)班學生
指導老師:劉麗春
編輯 木木 69137296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