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楊
養魚在我國一直是養寵圈的熱門分支,擁有龐大數量的愛好者。不過,養魚界一直有一句經典調侃:“三天一換水,五天一換魚。”雖然是一句玩笑話,但也道出了養魚的技術難度。尤其對于新手來說,很多環節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魚類死亡。而此次小米推出的智能魚缸之所以受到歡迎,就是因為通過全自動養魚模式讓養魚變得輕松省力,魚的生存質量也得到保障。
據了解,這款米家智能魚缸采用了一體化集成設計,將水泵、燈光、過濾系統、投食器、溫感探頭和缸體全部集成到智能端。對于寵物主來說,拿回家裝上水就能直接使用。尤其是在換水環節,這款魚缸搭載的過濾系統,最長能實現半年內免換水,結合一鍵排水設計,換水也更為輕松簡單。它的自動投食系統支持定時投喂,甚至還能通過手機App進行遠程投喂,一次補倉就能用三個月,寵物主即便長期在外地也不用發愁。此外,魚缸還自帶水溫實時監測系統,結合全色域生態燈和水草燈模式,魚兒生活環境的溫度、光照都得到了保障,也進一步省去了額外照料的時間和精力。
其實不僅小米,此前包括小佩、漢霸、畫法幾何等多家品牌,都推出過類似功能的智能魚缸產品。不過總體來說,這類智能魚缸雖然有很多亮點,但缺點也非常明顯。
一方面,這類魚缸對于魚的尺寸、種類和數量有很多限制。另一方面,因為是集成式設計加上各種智能設備的融入,它的售價、安裝費用以及后期維護升級費用都很高,基本只能以更新替換為主。從性能和適用性來說,這類魚缸更適用于新手玩家。由于過于偏重智能化,也一定程度降低了養魚的樂趣,很難在資深玩家圈得到推廣。
頭豹研究院發布的《2022年中國寵物智能用品行業概覽》顯示,寵物智能用品行業市場規模近年來不斷上漲,2017年到2021年,寵物智能用品市場由9.8億元增長至38.6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40.9%。預計2026年市場規模將增長至98.1億元。
在一、二線城市,養寵已經成為很多都市家庭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北京與上海、廣州、重慶、武漢因為寵物數量眾多,并列為全國五大“寵物城市”。從養寵人群劃分來看,老年群體、中青年以及年輕群體兼有,呈現出全年齡層次的覆蓋。隨著生活觀念的改變,大量年輕“Z世代”加入養寵行列,也逐步成為“寵物經濟”的核心消費群體。
QuestMobile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擁有超2億人為新中產人群,80后、90后分別占比50.8%、49.2%。從城市分布上看,top 3城市分別為北京、上海、深圳。年輕群體有穩定的消費能力,他們對于寵物類型的興趣也更為廣泛,除了傳統貓犬之外,倉鼠、爬蟲、水生生物等都在養寵行列。與此同時,“精細養寵”成為時尚潮流,將寵物視為“家人”的他們有更高的養寵需求,也更愿意嘗試各種新型的寵物用品。
2022京東寵物消費趨勢報告顯示,2022年1至5月,智能喂食器購買量同比增長115%;智能貓砂盆搜索量同比增長267%;寵物智能烘干箱搜索量同比增長140%。尤其從功能性來看,各類寵物智能家電的智能化水平都在持續提升,還出現了可設定電子圍欄的智能項圈、能監測寵物健康數據的貓砂盆、可以保持恒溫的智能寵物窩等。可以說,智能寵物家電產業全面崛起,滿足了很多寵物主對于寵物飲食、健康、情感等多個領域的需求。
在市場經濟學中,痛點往往是最好的機遇。寵物智能用品的全面崛起,正是因為養寵觀念的變化,養寵人群的需求升級,特別是“空巢寵物”的喂養問題,直接催生了市場的快速擴容。
一位家住北京的寵物主接受媒體采訪時,就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一語道破“空巢寵物”這個熱點話題。這位90后寵物主表示,自己家中養有兩只寵物貓,平時自己工作比較忙,打理照顧貓咪的時間和精力都非常有限。而到了節假日,她如果外出一段時間,貓咪的日常生活問題成了最大的困擾。因為身邊的朋友可能同樣需要外出無法幫忙照顧。如果將貓咪送到寄養機構,節假日期間寄養收費較平日普遍上漲40%,費用高昂,很多寵物寄養機構的標間日均收費近600元,月寄養收費更是高達5400元。比較流行的“上門喂寵”服務也是收費昂貴,單次喂養價格就要100元-200元。即便是舍得出錢,但也不一定能夠“花錢買安心”。獨自把寵物留在家中,又會擔心它們吃不好、喝不好,甚至因為環境變差引發各種疾病。
而隨著智能喂食器、自動飲水機等智能寵物用品的出現,大批寵物主可以實現“解放雙手”。在投入不多的前提下,寵物在獨自生活的環境中也能保持較高的生活質量,這無疑符合市場需求。
目前來說,我國寵物智能家電市場占據主導地位的企業,主要包括專業寵物用品企業、跨界家電巨頭和新興科技企業。第一類以鳥語花香、Petwant、Papifeed、HoneyGuaridan、玲瓏貓等寵物用品品牌為主。第二類則包括美的、松下、小米、小熊為代表的家電巨頭。隨著市場越來越火熱,以Unipal有陪寵物、七布科技等為代表的專注寵物智能化產品的新興科技企業也開始加大投入,其產品覆蓋寵物吃、喝、住、娛等多方面。整體來說,目前寵物智能家電行業品牌眾多,產業鏈非常完善,但并未形成明顯的品牌格局,也沒有出現行業壟斷品牌。
從用戶角度出發,寵物智能家電的興起和發展,無疑和核心消費群體的需求充分契合。不過,從目前行業發展情況以及相關產品的功能和體驗來說,所謂的“智能養寵家電”距離真正的智能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一方面,目前智能寵物電器的功能基本還局限于基礎性、重復性工作,僅僅能滿足新手寵物主的一些基礎需求,遠遠無法覆蓋到整個用戶層面。另一方面,從產品質量、穩定性來說,很多產品問題不少,直接影響到用戶體驗。
以近年來各類消費者在投訴平臺反饋的問題來看,一些品牌產品的投訴非常集中。以智能貓砂盆進為例,機器死機、設計不合理難清理、無故故障和持續蜂鳴、經常性掉線、落砂卡砂等現象非常普遍。再說智能喂食器,不出糧、克數不準、進食記錄時有時無等問題也較為普遍。三大件中的自動飲水機同樣也是問題重災區,難清洗、易漏電等投訴事件比比皆是。除了質量和功能不穩定,行業標準不一之外,目前寵物家電品牌同質化現象也非常嚴重,很多產品由于門檻較低且功能簡單,普遍差異不大,缺乏核心競爭力。
從根本來說,寵物家電雖然服務的是寵物,但實際消費者依然是寵物主。如今寵物消費已經從基本滿足溫飽的生存型消費模式,向品質型消費階段全面邁進。對于寵物主來說,寵物智能家電不僅要滿足基本日常的使用需求,更要在保證功能性、安全性的基礎上,進一步滿足追求健康、趣味互動、精致生活的需求,而這些需求也將是整個行業尋求增長機會的著重點。
不久前,由京津冀消協組織啟動的“寵物安心成長”系列消費教育活動,在京津冀消費維權聯盟網上全面開展。針對我國寵物消費市場起步較晚,各類商品品質、服務質量良莠不齊的問題,活動通過邀請業內專家從如何科學養寵、如何挑選寵物用品、如何進行寵物醫療、如何提升寵物生活品質等環節,向消費者提供可參考的科學消費觀念、維權意識、消費技能。活動在北京、天津等城市引起廣泛共鳴。由此也不難看出,寵物市場的消費者也在不斷成長進步。可以說,品質是消費者最關注的商品要素,也是行業的生命線。對于寵物智能用品相關企業來說,競爭力的核心依然在于技術創新。只有通過持續提升產品品質和服務,同時滿足寵物特性和寵物主理想生活的雙向需求,才能真正找到準確的發展路線,中國寵物智能家電產業才能走出高質量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