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杰 張萍



摘 要:桑褶翅尺蛾已成為危害新疆巴州地區早春林果木的主要害蟲,通過研究該害蟲在本地區生活史、生活習性及形態特征等,結合本地區早春果樹生產管理以及城市綠化防控工作,制定綜合防治技術措施,進行科學防控,減輕幼蟲的危害。
關鍵詞:桑褶翅尺蛾;生活史;習性;防控措施
桑褶翅尺蛾屬鱗翅目尺蛾科的害蟲,食性較雜[1],廣泛分布于我國東北、華北、華東、西北[2]等地。近年來,春季在南疆巴州地區危害白蠟、榆、楊、香梨[3]、紅棗、蘋果、西梅、無花果、杏、李等樹種逐年加重,尤其是2022年春季,在庫爾勒市區白蠟、榆樹、桑樹以及庭院果樹(圖1)、巴州地區和靜縣223團西梅、博湖縣25團蘋果和杏李,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4 月中旬至5 月初大量幼蟲集中危害,咬光葉片留下光禿枝干,道路兩邊地面鋪滿黑色蟲糞,嚴重影響了春季樹木的正常生長發育、城市綠化和果品生產,已經由次要害蟲上升成為新疆巴州地區早春林果木的主要害蟲之一。因此,需要研究桑褶翅尺蛾在巴州地區生活史、生活習性及形態特征等,結合本地區早春果樹生產管理以及城市綠化防控工作,制定其防治技術措施,進行科學防控,減輕桑褶翅尺蛾的危害。
1 生物學特性
1.1 生活史
在新疆巴州地區,一年發生1代,以蛹越冬。正常年份從 3 月中旬越冬蛹羽化,羽化成蟲當天即可進行交配,交配后即尋找樹干、枝條產卵,3月下旬為羽化盛期。4月上中旬為卵盛期,卵期為20~30天。3月底4月初田間即可見幼蟲,4月中旬至5月上旬為幼蟲危害盛期,幼蟲危害期40 天以上。4月底5 月初老熟幼蟲開始陸續下樹,集中于主干基部、疏松的土壤中結繭,5月下旬6月上旬為化蛹盛期,越冬越夏至翌年春季羽化。
1.2 形態特征及習性
1.2.1 成蟲 夜間羽化,白天靜止,四翅折疊豎起。飛翔力不強,雄成蟲有趨光性,通常監控誘捕燈下誘集的絕大多數是雄蛾,雌成蟲趨光性較弱。成蟲有假死性,受驚后即墜落地上,雄蛾尤為明顯,田間捕捉到的多為雄蛾。雌蛾羽化當天即可交尾,產卵沿枝條陰面光滑處或者選擇主干光滑部位,排列整齊呈長條塊狀,每個卵塊有卵粒110~400粒。在新疆巴州庫爾勒市,2022年3月份自然室內溫濕度條件下,雌蛾歷期7.3天;雄蛾歷期6.2天。飼養的雌蛾產卵時間為3~12天,每頭雌蛾平均產卵量為 541粒左右,最高可達1083粒。
1.2.2 卵 卵初產為稍帶金屬光澤的灰綠色或翠綠色,光滑飽滿,橢圓形(0.72~0.87)毫米×(0.51~0.65)毫米,平均0.79毫米×0.60毫米。其中能夠正常孵化的卵粒在1~2 天后轉為紅褐色(圖2),有金屬光澤。孵化前卵粒中央凹陷,變為深灰黑色,泛著紫色光澤。而不能夠孵化的初產卵粒為翠綠色,且保持翠綠色時間長,卵塊中卵粒排列凌亂、不整齊。2022年3月室內飼養雌蛾所產卵的歷期10~17天。田間觀察卵塊和室內飼養雌蛾所產卵粒均有不能夠孵化卵塊和卵粒,平均孵化率分別為83.75%和63.15%,田間卵塊的孵化率高于室內飼養雌蛾所產卵粒。
1.2.3 幼蟲 幼蟲分為 6 齡,有5次蛻皮頭殼,歷期20天左右。初孵幼蟲為黑色,體長在2.0毫米左右,1 齡幼蟲取食后漸變為紅棕色,體長1.8~5.5毫米,平均3.4毫米。 2 齡幼蟲為棕褐色,體長4.0~8.2毫米,平均6.5毫米。1~2 齡幼蟲會吐絲懸于空中隨風轉移尋找適宜枝葉,多在夜間危害,白天多棲息于嫩枝、枝梢上,有的也會靜止于葉緣不動。3 齡幼蟲為棕黃色,體長7.5~12.7毫米,平均9.3毫米,3 齡后吐絲下垂現象很少發生,傍晚幼蟲取食相對白天活躍,1~3齡取食量較少,4 齡以上幼蟲進入暴食階段,晝夜危害,食量大增,發育很快。4齡幼蟲為黃綠色,體長9.5~17.8毫米,平均13.7毫米;5~6齡為綠色,5齡幼蟲為15.5~29.9毫米,平均21.3毫米,6齡22.5~42.8毫米,平均33.4毫米(圖3)。老熟幼蟲背部體色變為帶有紫色,體長平均值為36.6毫米。各齡幼蟲均有吐絲下垂的習性,當受驚擾或食料不足時即吐絲下垂,隨風飄至新的寄主上危害。取食葉片時由外向內取食呈缺刻狀,受到振動等干擾時會馬上將頭蜷曲隱藏于腹部。
1.2.4 繭蛹 一般年份5 月中下旬,幼蟲續陸進入老熟狀態,下樹入土化蛹前1天即停止取食。幼蟲入土化蛹選擇緊貼根際部位,集中于土壤深度1~5厘米處化蛹。室外調查發現在城市綠化帶或庭院果樹、向陽面的護邊磚及磚縫處,也在大量的緊貼防護磚的繭殼。入土幼蟲吐絲作內部灰白色、外部粘有泥土和沙石的長橢圓形繭殼,外形似龜殼狀,平均長度16.5毫米,直徑9.3毫米。化蛹前期約 20天左右,初化蛹肢翅部分呈翠綠色,逐漸變為紅褐色。蛹的平均長度15.0毫米,直徑5.8毫米,末端有2個堅硬尾刺(圖4)。
2 防控技術措施
對桑褶翅尺蛾的防控,應當做好本地果園生產管理和城市綠化管理工作,充分利用其生物學特性和田間發生規律,采取以誘集成蟲、人工捕捉和化學防治為主要防控措施。
2.1 加強苗木檢疫
在秋季定植果園或春季城鎮綠化等苗木調運中,加強產地檢疫。苗木在桑褶翅尺蛾發生區域,應當對調運的苗木仔細檢查根部,發現繭殼應當立即清除。可防止苗木帶入蛹,避免該蟲的擴散或減少蟲口數量。
2.2 人工防除
2.2.1 挖樹盤除蛹,降低蟲口基數 針對桑褶翅尺蛾發生較重的區域,采用挖樹盤除蛹的措施,可直接殺死越冬蛹,降低越冬蟲口基數。時間可從入土化蛹越夏至第2年2月底3月初越冬結束。秋冬季加強清理果園、綠化林地內的雜草、落葉、枯枝及落果,便于實施除蛹工作。盡管除蛹工作需要投入大量人工成本,但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防控效果。
2.2.2 人工捉蛾,刮除卵塊 在發生嚴重的區域內,3月中下旬成蟲高峰期,利用成蟲飛行能力不強和假死習性,選擇白天振樹抖枝,在林間樹下捕殺一定數量的成蟲。同時,仔細檢查主干和枝條光滑處,發現一塊及時刮除一個卵塊,減少幼蟲的蟲口數量。
2.2.3 振樹搖枝捉幼蟲 4月上中旬低齡幼蟲危害期,利用幼蟲受驚吐絲下垂習性,采用人工搖樹抖枝的方式,直接捕殺低齡幼蟲;4月下旬至5月上旬高齡幼蟲危害期,蟲體大,暴食葉片,選擇在有缺刻樹葉和枝條上,直接捕捉高齡幼蟲,減少幼蟲的數量和危害。
2.3 燈光誘殺成蟲,做好測報工作
3月中旬至4月初成蟲大量羽化,利用桑褶翅尺蛾成蟲對燈光的趨性,可直接使用殺蟲燈誘殺部分成蟲。
選用測報殺蟲燈進行成蟲的誘集,從2月25日開燈至4月上旬結束,監測成蟲發生動態,掌握當年成蟲羽化高峰期的精準時間,利用桑褶翅尺蛾生物學特性,可預測幼蟲孵化盛期至3齡幼蟲期,即化學防治最佳時期。
2.4 化學防治
選擇在 1~3齡幼蟲期的關鍵時期,對果園或林間調查,枝條4~6頭/米為防治指標[2],及時進行化學防治。選用無公害、綠色BT懸浮劑(1.0×1010/毫升以上)600倍液、25%滅幼脲3號2000~2500倍液、10 %苦·煙乳油800~1000倍液[4]、10%吡蟲啉1500~2000倍液、5%甲維鹽 2500~3000倍液以及菊酯類農藥[5]等噴霧防控。在卵孵化盛期,用高壓噴槍防控,將樹木的上、下、左、右都要打透,防治效果在90%以上。
2.5 引進無人機進行綠色防治
新疆巴州地區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生態環境極其脆弱,需要更加重視防護林和生態林的防護工作。針對生態林防控常常受到地域限制,人為噴藥存在一定困難以及農田防護林樹體高大,噴槍無法達到頂部枝葉,使得防護林和生態林成為害蟲適宜的繁殖場所,造成桑褶翅尺蛾、春尺蠖等大面積蠶食早春新發葉片,嚴重影響了生態林和防護林生長甚至死亡。為此,積極引進無人機飛防技術,能夠更加有效地防治桑褶翅尺蛾,可選用苦參堿、蘇云金桿菌、滅幼脲等生物制劑作為飛防用藥,做到綠色防治,又能夠保持生態不受破壞。
新疆巴州地區屬于干旱沙漠氣候,桑褶翅尺蛾的生長發育主要受到早春溫度影響,尤其是越冬蛹羽化至卵孵化期,每年都會有所不同。早春的有效溫度越高,田間越早出現羽化成蟲,如2016年和2022年;反之,有效溫度越低,則成蟲羽化越晚,做好蟲情動態測報工作,精準掌握蟲口種群數量,抓住關鍵時期進行防治,達到防蟲控害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張萍,寇彬,陳連芳,等. 為害庫爾勒香梨的新害蟲:桑褶翅尺蛾[J]. 中國植保導刊,2018(4):37-39.
[2]? 苗國顯,李淑麗,劉志群. 桑褶翅尺蛾的生物學特性及防治[J]. 昆蟲知識,1998,35(1):32.
[3]? 李占文,王東菊,伍梅霞,等. 寧夏靈武長棗區桑褶翅尺蛾的發生與防治[J]. 農業科學研究,2010(1):91-93.
[4]? 孫雯艷. 三坪農場桑褶翅尺蛾發生規律及防治措施[J]. 新疆農墾科技,2016(2):24-26.
[5]? 毛鵬志,侯國慶,宋梅,等. 新疆奎屯墾區桑褶翅尺蛾的發生動態與綜合防控[J]. 農業科技通訊,2020(10):252-254.
作者簡介:張亞杰,女,研究實習員,現主要從事果樹病蟲害的研究工作。E-mail:1511498452@qq.com
*通信作者:張萍,女,副研究員,現主要從事果樹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研究工作。E-mail:7641273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