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紅亞 沈良
摘 要:建筑地基質量關系著房屋建筑的穩定性,因此要求在建筑項目中嚴格控制地基施工技術的應用來保證基礎結構能夠良好地承載上方建筑所施加的荷載。在工程中需要根據地質勘察報告來確認施工區域的巖土條件,以此為基礎選擇適用的地基施工技術類型,保證技術適用性的同時有效提升地基整體的強度、抗剪能力,尤其是對于一些軟弱地基,合理運用施工技術能夠控制壓縮量來避免沉降問題的發生。為此,對于地基施工技術應進行科學的設計,確保關鍵技術環節可以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得到高效落實,減少在地基施工中的隱患。
關鍵詞:房屋建筑工程;地基施工技術;鉆孔灌注樁
1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施工技術的應用目標
1.1優化動力特性
抗震性是建筑的重要性能指標之一,而動力特性會影響建筑地基在地震發生時的表現,通過科學運用地基施工技術能夠提升基礎整體的強度,降低地基液化現象的發生幾率。
1.2控制壓縮性
在建筑施工中,一些不良地質條件使土層表現出極強的壓縮性,一旦地基所承受的荷載量過大將會使巖土結構穩定的應力狀態發生變化而出現沉降現象,在地基施工中通過施工技術的應用進行地質處理可以對土體壓縮問題進行處理及改善。
1.3提升抗剪能力
地基施工技術可以起到加固的作用,地基強度的提升可以表現出更高的抗剪能力[1]。
2房屋建筑施工中常見的地基施工技術類型
2.1換土墊層法
目前在建筑工程中換土墊層是最為常用的地基施工技術,在實際的工程項目操作中,換土墊層通過對區域內軟弱土層進行去除并替換為強度更高的填料來提升地基的承載力,一般情況下此種地基施工技術適用于地質條件較好且軟弱土層處于淺層的施工區域。
(1)進行土方開挖,嚴格按照施工設計標準控制挖方量,對軟弱地基完全去除;
(2)進行基底清理,清理現場中的雜物、碎石等,防止影響后續填土效果;
(3)進行土料回填,根據工程設計選擇回填土料類型及強度,在回填過程中采用分層填筑的方式進行作業,一般情況下每層土料的厚度會控制在20cm—30cm左右,每層回填完成后都需進行壓實,可以采用振動法來對土層進行振密壓實,確保土層的密實度,在完成回填壓實后檢查地基的平整度,保證地基施工效果。
2.2排水固結法
排水固結主要是針對飽和性軟土地基的加固處理,此種施工技術能夠通過荷載對地基進行加壓,使土層中的孔隙水通過排水井排出,以此來使地基提前完成沉降。
(1)進行砂墊層施工,砂墊層的高滲透性能夠有效地在預壓施工中加速土層滲透水的排除,對于砂墊層應根據地基的地質情況來確認級配,一般情況下會使用中粗砂,砂墊層的含泥量不能大于5%,厚度控制在30cm—50cm之間;
(2)設置豎向排水井,通過排水井能夠將滲透水快速排出來,縮短在排水固結中的預壓期,并與砂墊層形成排水系統,從而在地基施工中較快地使地質達到固結效果;
(3)進行地基預壓施工,預壓施工是實現排水固結的主要施工環節,通過預壓所產生的荷載能夠使滲透水的排出動力增強,在壓差作用下孔隙中的水分可以通過排水井及砂墊層排出,加速地基的固結。在地基施工中設
置加壓系統,一般會采用分級加荷的方式進行作業,每一級荷載的施加要嚴格按照設計標準來執行,保證在預壓強度增加中地基保持穩定;
(4)對預壓施工中的地質狀態進行觀測,在施工現場設置觀測點,在預壓過程中實時監測地面的沉降量與位移情況,并根據觀測結果控制及指導預壓施工,在地基的沉降值達到設計標準后進行卸壓。
2.3深層攪拌樁
深層攪拌樁通過攪拌振動使漿液能夠與地基土進行充分結合形成樁體,此地基施工技術在應用中可以做到對土層進行擠密、加固,形成的復合地基可以提升基礎結構的承載力。
(1)根據地基條件確認攪拌樁數量,并做好現場的測量放樣進行樁位定點;
(2)鉆機就位,正循環下沉鉆是一種較為常用的攪拌機,在鉆機就位后進行校準,保證鉆機與地面保持垂直狀態;
(3)配制漿液,在深層攪拌樁施工中通常采用水泥作為漿液材料,按照建筑地基的承載需求,可選用硅酸鹽水泥進行作業,根據設計控制漿液的水灰比;
(4)攪拌樁施工,攪拌機進行鉆進,在達到設計的深度后進行噴漿攪拌,在噴漿攪拌中需要控制速度,并注意在攪拌機作業中進行勻速提升。為了使漿液能夠與地基達到充分的結合,每根單樁施工中的噴漿量應達到規定要求,注意保證漿液充分,避免出現停漿現象[2]。
3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施工技術探究
3.1工程概況
某高層建筑項目總建筑高度為33.5 m,項目施工區域主要為土層厚度較大的粉質粘土夾含砂礫石,其中雜填土層的壓縮性較為明顯,整體地質條件較差,并且此工程項目施工時期為雨季,隨著雨水滲入土層之中,使土體的含水率發生變化,施工現場可能發生流塑現象,此類問題易引起地表沉降,因此在地基施工中要求對地基的壓縮性進行控制并提升地基的抗剪能力。根據對施工現場地質勘察及工程設計要求,選擇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進行地基處理。
3.2地基施工技術
3.2.1定樁位
(1)對現場進行清理。在施工前,施工人員應對地基施工現場的雜物進行清理,并對場地進行平整,保證現場環境,為測量放樣及后續施工提供良好條件;
(2)在本工程中使用全站儀進行施工現場的測量,并根據施工設計圖對鉆孔灌注樁的樁基位置及坐標點來進行放樣定位,控制樁位的偏差,每個樁位的偏差<10mm,在高程測量時對樁基的標高及深度進行確認,使后續施工按照測量數據進行作業。
3.2.2護筒埋設
在鉆孔灌注樁施工中,護筒可以保護孔口、防止塌孔,并在灌注砼時有效對樁頂標高進行控制。
(1)在本工程中采用5mm厚的鋼板制作護筒,并且在內直徑的設計上要大于樁徑25mm,在護筒制作中在上中下進行了加筋焊接,保證護筒的剛度來避免出現變形情況;
(2)在護筒的埋設中,按照施工現場測量放線結果,護筒的中心線應盡量與樁基的中心線重合,二者處于平行狀態,護筒埋深為120cm,并進行了護筒位置測量,確認與樁位設計的中心線偏差<5cm,護筒的傾斜度也未超出1%,符合鉆孔灌注樁施工要求。
3.2.3鉆孔施工
本工程采用泥漿護壁正循環成孔工藝進行鉆孔灌注樁施工。
(1)泥漿護壁。由泥漿泵向護筒內泵入泥漿,根據鉆孔深度控制泥漿量,從而在鉆孔過程中對孔壁進行保護;
(2)進行鉆孔作業。在本工程中采用正循環成孔工藝,每鉆進2m便進行沉渣清理,采用換漿清孔的方式使泥漿循環,孔底沉渣量需要小于10cm,在鉆進中嚴格控制鉆進速度與力度。一般情況下鉆進強度由小到大進行調整,以此來控制成孔效果,在鉆進中要控制鉆桿垂直穩固,避免鉆頭出現偏移情況;
(3)在鉆孔施工中注意對孔壁垂直度進行檢測,根據規定要求,成孔的傾斜度需要<1%,通過垂直度檢測對不合格的鉆孔進行處理,施工中發現塌陷或傾斜需要及時停工并采取處理方案,避免影響其他樁孔的施工。
3.2.4清孔測孔
(1)對孔底沉渣進行清理。在本工程中選擇應用泥漿循環進行清理,確認孔底沉渣量小于規定要求,避免沉渣過多影響砼灌注;
(2)進行測孔。主要是對成孔質量、孔徑、傾斜度等進行檢測,確保成孔規格滿足樁基施工要求。
3.2.5鋼筋籠安裝
(1)鋼筋籠的制作是按照施工實際圖來選擇鋼筋型
號,保證鋼筋的強度、耐折彎度等都符合設計標準,并注意在焊接中每個焊點都應嚴格控制質量,在焊接完成后需要檢查是否存有漏焊、過焊等現象;
(2)鋼筋籠的安裝中要保證起吊平衡,在本工程中使用兩個滑輪共八個吊點對鋼筋籠進行吊裝、下放,在起吊高度達到一定標準后,后方滑輪進行提升使鋼筋籠起吊成垂直狀態,對準樁孔中心,之后勻速進行下放。在鋼筋籠吊裝中要注意控制速度與重心,避免在吊裝中出現變形、偏斜、滑脫等問題。
3.2.6混凝土灌注
(1)下導管,根據鉆孔灌注樁的設計選擇導管的直徑,在灌注施工中也可以使用串筒.在此工程中選擇直徑25cm的導管進行作業,導管口距離孔底80cm,保證混凝土的坍落度;
(2)進行鉆孔二次清孔并檢查成孔的各項參數,確認各項參數達到設計標準后進行灌注作業;
(3)進行混凝土灌注時要注意根據材料凝結時間來控制灌注速度,在本工程中灌注壓力控制在0.2—0.4MPa之間,并注意灌注的連續性,使施工能夠一次成樁,這樣可以保證樁體的整體質量。在混凝土灌注中需要進行振搗作業,使樁體的密實度達到規定標準,在振搗過程中注意不可碰觸到鋼筋籠,防止造成鋼筋損壞問題。
3.2.7樁基養護與檢測
(1)混凝土灌注樁需要進行7d以上時間的養護,保證混凝土凝結到一定強度方可進行后續施工;
(2)進行成樁檢測。在本工程項目中采用無損檢測技術對成樁的強度進行了檢測,確認樁基是否存有質量問題,并進行了靜載試驗,在明確成樁已經達到設計標準后,開始進行后續土方開挖施工。
3.2.8土方開挖
按照施工設計進行土方開挖,根據工程條件分析適合的支護結構形式,確認支護結構強度,在本工程中選擇噴射混凝土作為臨時支護,防止邊坡出現滑塌事故。依據施工方案控制挖方順序,確保地基施工能夠高效進行,在本工程中挖方深度為2.3m,以先機械后人工的形式進行作業,以此來避免在挖方中出現超挖情況。
3.2.9承臺施工
(1)進行破樁頭施工。根據規定要求,在樁柱的強度達到80%才能進行此施工工序,在破樁頭中注意采用環切的方式進行作業,其中鋼筋作為后續承臺結構中的配筋應注意在破樁頭中避免對鋼筋造成損傷,破樁頭所裸露出的鋼筋長度要達到建筑設計的錨固長度,在完成破樁頭后對樁頂進行清理,保證上方無松散破碎的混凝土殘留;
(2)本工程修筑的為低樁承臺,承臺澆筑厚度為2.1m,灌注樁樁頂高出承臺10cm,灌注樁樁頭鋼筋與承臺進行錨固,通過承臺使鉆孔灌注樁進行連接,以此來形成復合地基,使房屋建筑整個基礎的底面積得到有效擴大,且結構整體的強度及剛度得到提升,保證地基的抗剪能力。
3.3施工技術注意事項
3.3.1控制地下水
在地基施工中,土體發生不均勻沉降會影響到整個工地工程安全狀況,為了有效防止基坑坍塌,必須合理制定地基施工方案,而地下水的變化是影響地基沉降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做好地下水的控制來預防地基沉降問題。本工程所處區域地質為粉質粘土,由于土層的滲水性較差,選擇加深管井的深度,使管井位置達到基巖底部,保證管井的排水效果。在管井的使用中應合理布置位置及數量,盡量降低在地下水控制中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3.3.2進行基坑監測
在地基施工中進行基坑監測是為了保證及時對基坑的地質狀態進行掌握,這樣在土層結構發生變化時能做到對問題進行快速處理。
(1)監測基坑支護狀態,確認支護結構是否穩定,在出現問題后采用回填或調整支護參數的方式來穩固基坑;
(2)對地基的變化情況進行監測,包括地基沉降、位移、滲水、開裂等現象,尤其是對于施工區域較為特殊的地質部分應設置監測點,及時確認地基變化情況,保證施工安全。
4結論
目前可應用于地基施工中的技術種類較多,在施工技術應用中要嚴格按照技術標準來加強控制,并做好對地基地下水的處理,同時要重視對地基的支護與基坑監測,以此來加強在地基施工過程中的安全防護。
參考文獻
[1]董敏.探究地基處理技術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應用[J].石油化工建設,2022,44(8):3.
[2]蔣真堂.地基處理技術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應用探析[J].中國建材科技,2020,2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