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輝



摘 要:城鎮化建設的快速發展,使得建筑工程進度加快,但隨之而來也暴露出諸多問題,如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等。在自然資源匱乏、生態環境惡化的今天,低碳環保當前各行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建筑行業應結合工藝方案、建筑工程需求等因素,綜合選擇綠色建材,以此契合綠色建筑戰略思想。文章以實際工程為視角,給出綠色建材的工藝方案,從節能器具、隔熱材料等視角,逐一闡明綠色建材的工藝方法,以此提升建筑工程經濟效益,降低建筑材料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實現建筑行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綠色建材;節能;空心磚;生態玻璃
1 前言
綠色建筑材料以節約、環保、綠色、低碳、可循環利用的特性,成為土木行業可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綠色建筑工藝方法,是控制建筑行業能耗、踐行環保工作的關鍵措施。參照國內建筑能源消耗實況,過去十幾年內,建筑電力消耗值約為1.3萬億度電,能耗較大,綠色工藝融合極為關鍵。為此,研究綠色建材的工藝用法,減少能耗量,增強建筑環保性,具有一定研究價值。
2工程概述
某綜合建筑項目,融合綠色環保理念,充分利用綠色建材,以此減少能耗,發展成低碳節能的建筑。案例項目在具體環節中,引入節能工藝、綠色建材,給出低碳環保的工藝方案。案例項目進行整體設計時,消防級別為“一級”,項目樓層共有14層,項目高度定位54.5m,建筑面積總和為2.3㎡,建筑各樓層高度設計方案如表1所示。
3綠色建材的使用方案
第一,案例項目使用的綠色建材,采取外墻遮陽方案,在東西兩個方向、6層以上的區域,設置遮陽結構,遮陽系數設計值為0.38,自然光的透光比值為0.48,以此控制室內空調、燈具的使用量。
第二,案例項目圍護結構融合綠色材料的設計方法:整個建筑進行通風、隔熱、采光、外墻保溫、封閉門窗等設計。在項目屋頂進行綠化設計、引入地源熱泵先進工藝,增加項目溫度調節能力。門窗設計選擇生態玻璃,增加門窗結構的密封性。屋面隔熱設計,選用泡沫玻璃,確保隔熱效果[1]。
第三,案例項目節能工藝的融合:整個項目使用太陽能照明技術,以此減少用電量,動態監控二氧化碳含量,保持人們居住環境中氧氣的充足性,打造宜室宜居的建筑項目。
4綠色建材及其工藝的具體用法
4.1節能建材使用
節水器具含有多種類型,包括節流型、密封片類型、感應型等。案例項目的公共區域使用“感應型”凈手器具,衛生間使用“節水沖洗水槍”。公共區域照明,選擇太陽能燈具,引入聲控技術,控制用電量。案例項目各樓層均使用節能凈手器具,每樓層使用4個,共計4×14=56個節能凈手器具。公共區域照明,每樓層使用3個,共計3×14=42個節能燈具。使用節水器具、太陽能燈具,能夠有效減少水電消耗量[2]。
4.2空心磚使用
案例項目使用空心磚,選擇優質粉煤灰、煤矸石等材料拌和后,燒結獲得的砌塊材料。此材料表現出較高的建筑節能性,可用于內隔墻施工,具有優異的保溫性、質量輕便性、較強防水性等優勢。相比一般材料,空心磚
的隔熱能力,可節約至少30%的空調用量。案例項目中的空心磚,采取新型空心磚設計方案,以此迎合案例項目的綠色建筑工藝需求。
4.2.1異型方案設計思想
空心磚的灰縫,用于增強砌塊結構的粘結作用,使各位置受力均衡,提高墻體整體性能。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需嚴格控制灰縫寬度值。如果灰縫較小,將會降低兩個磚塊之間的粘結質量。如果灰縫較大,極易發生砂漿干縮現象,改變墻體抗壓性。案例項目采取新型空心磚工藝方案,以此消除相鄰磚塊間隔,增強磚塊之間受力的均勻性,縮短施工用時,提高工藝效率。
4.2.2新型空心磚的具體參數。
如表2所示,是市場空心磚通用規格與案例項目新型空心磚參數的對比數據。
砌筑施工時,每個砌塊表層應有不少于一個砂漿槽。如果砌塊表層有兩個砂漿槽時,槽深介于15mm至25mm之間。如果砌塊表面僅有一個砂漿槽,其深度應為35mm,深度變化不超過5mm。案例項目設計異型空心磚材料時,起初選用燒結多孔磚,此種結構的磚塊,孔徑大小介于12mm至22mm之間,孔數量較多,孔徑較小,孔隙比值高于15%且不超過25%,具有較強的承重能力。如果改用空心磚,孔隙比例會高于35%,是圍護結構的最佳材料。案例項目設計空心磚時,將其孔徑值定為12mm,采取無灰縫的工藝方案,保證墻面平整密實,增加建筑外觀的自然性。新型結構采取對稱設計,便于拼組磚塊進行施工。設計多個數量為偶數的圓形小孔,配合兩個長方體結構,拼組而成,此結構磚塊的孔隙比值約為35%。
4.2.3新型結構的綠色環保功能
多個圓孔設計中,12mm的空孔,具有一定隔音作用,能夠有效抵擋外部噪音,采取6排孔設計方法,相比原有的3排孔方案,隔音效果更佳。磚塊采取交錯設計方法,可有效固定拼組磚塊的位置,保持砌體結構平整,降低錯縫偏差性,提高工藝精確性。
4.2.4實際應用
在案例項目含水量較大的區域內,比如廚衛,進行空心磚施工時,需在墻體底部制作坎臺,高度不低于200mm,以此增強建筑防水性。在坎臺表層使用新型空心磚,施工前期查看墻體長度,明確施工位置。首層新型磚塊的使用,需使用水泥砂漿填充孔隙,進行10mm左右的底部灰縫施工。首層空心磚鋪設完成,按照定位齒牙的位置,逐一添加新型磚塊。磚塊鋪設期間,不使用其他材料,新型磚塊使用完成,剩余空間使用實心磚。不同磚塊相鄰位置,進行砂漿填充,防止出現縫隙。距離墻頂200mm位置,不再使用新型磚塊,使用速凝水泥,填滿新型磚塊的孔隙。填充砂漿凝固后,墻頂位置再進行實心磚的施工環節。
4.3生態玻璃使用
案例項目使用生態玻璃材料,此材料是以再生利用工藝,加工處理獲得了環保型玻璃材料,能夠有效分解空氣污染成分,減少微生物的生成量,具有較強的自潔能力。生態玻璃用于案例項目的一層大廳,隔音能力高達30db,可增強項目整體結構的美觀性,提高人們視覺觀賞的開闊性,具有較強的物品展示功能,兼具休閑、生態功能。
4.4遮陽材料
案例項目進行遮陽設計時,進行多種遮陽方案的對比,最終選定鋼混材料,在建筑外側設計遮陽結構,以此保證遮陽節能效果。如表3所示,是案例項目進行多種材料遮陽效果的對比數據。
由表3能耗值對比發現:各類遮擋方案,相比無遮陽方式,均具有一定節能作用;各類材料產生的遮陽效果有一定差異,鋼混材料的遮陽效果最佳,節能優勢較強;多種遮擋方案中,外部遮陽形式的節能效果最好。為此,案例項目選擇建筑外遮陽方式,遮陽結構施工選擇“鋼混材料”。
4.5泡沫玻璃
泡沫玻璃是一種以各類廢料為基材,添加改性劑、
發泡劑之后,利用模具制成的玻璃材料。此種玻璃切割處理后,可獲得多重材料結構,順應工藝要求。案例項目中使用的泡沫玻璃,具有較強的阻燃性、防腐蝕性、熱傳導能力不強、溫度保持能力優異等特點,用于密封窗戶使用,以此增強案例項目窗戶的密封性。
4.6防水材料
案例項目中,在廚衛潮濕區域,進行防水作業時,選用丙凝防水材料。此材料具有較強的環保性,以環氧樹脂為基材,混合添加丙凝乳液、化學試劑等材料,生產獲得具有較強防水性、防腐蝕的材料。此材料的使用時限多達50年,能夠保證建筑項目整體的防水質量。在案例項目屋頂位置,進行防水設計時,選用JWG-1型材料,此材料擁有防水劑、防水膏兩個組成,具有較強的防水能力,可用于項目屋頂、屋面、外墻等位置,進行防水施工。
4.7地源熱泵
案例項目進行地源地泵設計時,綜合選擇綠色材料,以此保障項目節能效果。地源熱泵的運行時,在蒸發、冷凝各類裝置的兩側,分別裝上多組轉換閥門,以此進行冬夏模式的選擇。夏季,用戶端與蒸發器相互連接,由蒸發器散出熱量,冷凝器接收熱量,使冷凝器與地源相互連接,由地源側存儲熱能。冬季,存儲的熱量,經由冷凝器散出,使用軟化處理水,進行熱量交換。自2020年開始運行地源熱泵工藝,配置FP300的風機設施300余個,運行至今未見異常,系統熱量交換穩定,夏季室溫保持在23℃左右,冬季室溫平均數為24℃左右。此系統采取智能控制方法,每年運維成本約為10萬元,相比一般空調系統可減少20萬元的運維支出,經濟效益顯著。此系統運行期間,排出的二氧化碳較少,節能性較強。
4.8太陽能照明
太陽能工藝具有較強的綠色生態性,案例項目選用太陽能燈具,進行照明設計,以此保障建筑施工的節能效果。太陽能燈具,具有較強節能功能、照明結構簡單、設施使用便捷、應用時間較長等優勢。燈具組成含有蓄電池、發電控制單元、太陽能板等,進行一體化設計,可簡化組裝流程,施工便捷,能夠有效降低運維難度。在太陽能板底部裝設一個扣件,能夠進行多個角度的調節,借助PLC進行控制,可提高采光效果。使用PLC技術,進行照明控制,能夠有效調節照明亮度,相比其他燈具照明,可節約70%左右的電力消耗。蓄電池滿電狀態時,在無陽光蓄能情況下,此燈具可進行8h×7h的照明。在擬定太陽能照明方案時,從配光、照明等方面,逐一給出設計方案,以此保證節能照明的設計效果。
配光設計,建筑內照明燈具均設計在頂棚位置,依據建筑結構、人群密度綜合確定照明時間。當通道寬度為5m、人群數量較多的情況下,將燈具擺放設計進行仰角30°設計。當蓄電池正常使用時,照明燈具周邊5m以內,照明亮度應高于3lx。當通道寬度為3m、人群數量較少的情況時,燈具擺放角度為上仰25°,蓄電池無異常時,燈桿周邊照明亮度應高于2lx。
自適應照明方案,使用光敏傳感設備自動采集環境光照信息,當光照強度未達到設計值時,判斷環境正處于深夜。智能程序可獲取蓄電池剩余的儲電容量,如果剩余電量不少于50%,則可進行照明亮度調整,在照明30min之內,逐漸增加照明亮度。間隔10min采集一次光敏參數,動態回傳采集結果,控制程序據實反饋結果,再次根據環境調整照明亮度,以此順應室外光線強度,進行自適應照明。此種照明設計,能夠符合室內光線的實際需求,具有較強的節能作用,符合綠色建筑的規劃思想。當剩余電量小于20%時,會自行關閉照明設備,給出充電提示,防止電量耗盡,維持電池的使用時間。
4.9二氧化碳監測
案例項目施工全環節,均使用二氧化碳監測程序,以此有效測定二氧化碳的輸出情況。采取告警管理方法,針對施工環境、建筑項目內部的二氧化碳采集結果,進行數據告警。采集告警是在二氧化碳信息采集期間,發生數據異常,出現采集數據顯示不正常的情況。施工管理人員需及時查看工程現場,排查材料不當使用、工藝操作不規范的情況,及時進行環境監察,保證施工環境的清潔性。比如,施工期間某材料的碳含量較高,材料報告單存在虛假情況。經過監測設備反饋,進行材料檢查,排查出劣質材料,進行返廠處理。
5結論
在建筑行業發展期間,逐步確定了綠色環保的中心理念,積極去除高能耗材料,選擇生態玻璃、空心磚等清潔材料,引入地源熱泵、碳監測等工藝,以此有序落實綠色工藝方案,積極控制能源消耗量,共建環境友好的工程項目,推動綠色建筑有序發展。
參考文獻
[1]司洋,王非.綠色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運用分析[J].工程建設與設計,2022(22):211-213.
[2]儲勁松.綠色建筑材料在混凝土攪拌站中的應用探討[J].建筑工人,2022,43(1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