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鳴揚 高瑞



摘 要:傳統構造柱澆筑方法為工人借用爬梯將混凝土運輸至構造柱頂部進行澆筑,對模板進行敲擊達到振搗目的,在對成型構造柱檢查時發現存在混凝土振搗不密實造成蜂窩、麻面、孔洞等現象,混凝土成型質量較差。普通澆筑導致的構造柱混凝土澆筑耗費時間長、人力多以及不易振搗所產生的質量問題,從優化工程結構質量與施工成本出發,將木模板設計替換成模塊化鋁模板,設計一種通過滑塊滑動控制的三連桿開合板裝置,可以將混凝土進行分段澆筑分段振搗,使得工人勞動效率大大提高,又能保證振搗棒的振搗距離在工作半徑內,既節約了成本又提高了工程質量。本工程應用的鋁模構造柱分段澆筑施工技術具有工藝機具組合合理、結構可靠度高等優勢,經濟效益顯著,具有廣闊的推廣前景。
關鍵詞:構造柱澆筑;組合模板;分段澆筑;開合板
1 前言
二次結構砌筑是房屋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分項工程,而構造柱施工質量的好壞不僅影響著二次結構質量,也影響著整座建筑的安全及外觀質量。該設計依托中建科技集團通州新城項目,從施工現場一線出發,訪問調查工人進行構造柱模板支設、混凝土澆筑過程。現階段構造柱模板大多采用木模板,次龍骨方木、主龍骨雙鋼管、對拉絲桿加固。馬牙槎側邊使用雙面膠粘貼后支設模板。澆注混凝土時,用木錘震動模板配合搗實,使其充滿柱腔和馬牙槎部位的空間。但是采用此方案施工支模與澆筑耗時久,易產生較高人工費用且不易振搗。
現階段構造柱模板大多采用木模板,次龍骨方木、主龍骨雙鋼管、對拉絲桿加固。馬牙槎側邊使用雙面膠粘貼后支設模板。施工現場使用傳統的構造柱施工在混凝土澆筑時會在模板頂端留出混凝土澆筑口,一次性澆筑混凝土。然而,這種施工方式在澆筑混凝土時,需人工將混凝土運至混凝土澆筑口,從模板頂部預留口進行澆筑,澆筑過程中易使混凝土造成離析,且混凝土振搗需從頂部進行;若構造柱結構較高,混凝土很難進行澆筑且不易振搗均勻,易在馬牙槎的凹面及柱底部形成混凝土蜂窩、麻面、爛根、狗洞等質量問題。
2工程概況
本工程為通州區通州新城0204街區TZ00-0024-
0006、0007地塊R2二類居住用地項目一標段,位于通州區宋莊鎮,西側為潞邑西路,北側為潞苑二街,東側為潞邑三路,南側為疃里南街。總建筑面積107262.5㎡,地上建筑面積71939.66㎡,地下建筑面積35322.84㎡。包括7棟住宅樓、2棟配套,1個車庫,各主樓室內外高差300mm。地下車庫構造柱高度較高,其中地下二層158個構造柱高度為4.8米,地下一層85個構造柱3.92米。
3構造柱鋁模板分段澆筑施工技術
3.1應用原理分析
為解決上述傳統構造柱澆筑方法為工人借用梯子將混凝土運輸至構造柱頂部進行澆筑,對模板進行敲擊達到振搗目的,這樣無法保證模板內部的混凝土振搗均勻,同時人工爬到模板頂部作業,十分的危險,操作不便,效率低,同時現有的構造柱模板無法二次利用,也不能實現依據分層澆筑混凝土,從而使得混凝土成型質量較差,降低了構造柱的結構強度,現有模板與梯子分離使用不便且不安全的問題,采用鋁模板進行分段澆筑施工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本項目采用一種帶開合板的分段澆筑構造柱鋁模板,包括通過多根拉桿相連的砌體墻的兩側模板,過砌體墻的側模板向砌筑方向延伸,轉角處通過斜拉螺栓與主模板連接,側模、帶翻板主模板、砌體墻之間形成澆筑空間,在主模板上沿高度方向間隔設有若干滑動三連桿開口裝置用于混凝土澆筑,固定桿與滑軌固定于鋁模板內側,通過拉把手使得滑塊在軌道上運動帶動三根連桿配合實現翻板的開合,混凝土可經主模板上的混凝土澆筑口進入澆筑空間,澆筑至翻板下沿時進行振搗,后關閉翻板,用插銷將翻板進行加固,再進行上部澆筑。翻板外側采用直徑10mm的圓鋼插栓進行二次加固,圓環連接件與鋼板進行焊接連接,鋼板與下部結構進行焊接連接。翻板閉合時插入插銷,進行加固,防止混凝土澆筑壓力過大漏漿。模板頂部預留喇叭口,喇叭口距頂部間距100mm,后續將喇叭口處多余混凝土剔鑿即可。
3.2技術特點
3.2.1鋁模安裝問題
鋁模由鋁板及對拉螺栓組成,鋁模采用廠家預制完成常規成型鋁模。根據現場實際構造柱位置,常規構造柱選用常規鋁模,陰陽轉角處選用轉角鋁模、T型墻體連接處構造柱選用常規鋁模配合轉角鋁模。通過鋁模的安裝槽進行構造柱鋁模拼裝。采用對拉螺栓穿過鋁模預留洞進行拉接固定。
3.2.2分段澆筑問題
實現分段澆筑的關鍵在于滑動三連桿開口裝置,固定桿與滑軌固定于鋁模板內側,通過拉把手使得滑塊在軌道上運動帶動三根連桿配合實現翻板的開合,翻板打開時將混凝土澆筑至翻板下口進行振搗,將翻板內側涂刷脫模劑,隨后關閉進行上層澆筑,翻板關閉時連桿隱藏在軌道內不易沾染混凝土導致裝置受損,此設計使用簡單,便于操作,且不易損壞。
滑軌通過螺栓固定在鋼模板內側,整個系統通過翻板上的把手拉動實現滑塊沿軌道上下運動從而控制開合,當把手下拉時滑塊向上運動,翻板會打開,當把手上提時滑塊向下運動,翻板會閉合。
3.2.3分段振搗問題
操作人員將混凝土通過進料口澆筑到構造柱澆筑空間內部,當構造柱澆筑空間內部的混凝土到達本層開口底部時,操作人員停止澆筑并使用振搗棒進行造柱澆筑空間內部混凝土的振搗,震蕩棒宜選用50以下型號,充分振搗完成后,操作人員關閉澆筑口,并鎖上插銷,在上層翻板內側表面涂刷脫模劑,隨后依次循環進行上層澆筑。
3.3工藝流程
構造柱分段澆筑的施工工藝具體見圖3所示。
4結論
經過具體實踐,本項施工技術與傳統的支模、澆筑施工方式相比,具有以下優勢:
(1)混凝土分層澆筑,不必將混凝土運至模板頂部,節省人工,提高了工人施工的工作效率,節約了成本,縮短了施工工期。
(2)分層進行振搗,可通過每層翻蓋開口保證振搗棒半徑全覆蓋,有效解決構造柱混凝土振搗難度大、易出現死角而造成的質量問題。
(3)該設計采用可二次利用鋁模板,安拆便捷,提高了施工效率;且各模板可多次重復利用,節省了材料,降低了施工成本。
(4)翻板設計有效避免了分段澆筑復雜,人工操作不便等問題,有效地提高了工作速度。
5結語
本工程通過對構造柱模板及澆筑技術的反思,綜合考慮應用穩定性、工藝流程簡潔性、工期要求、工程質量、人工及材料成本等方面確定此技術。該技術適用于二次結構構造柱施工,尤其是較高較大體積的構造柱,本產品構思不限于構造柱施工,對于不便于一次澆筑的大體積結構柱也可適用。此項成果解決了構造柱施工的重難點問題。在二次結構施工中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推廣性。
參考文獻
[1]Lu Zheng et al. Seismic Performance of a New Type of Fabricated Tie-Column[J]. Sustainability, 2018, 10(6) : 1716-1716.
[2]袁書成,林海鋒,朱占元,鄒祖銀,梁危.現澆構造柱對砌體填充墻鋼框架抗震性能影響[J/OL].土木工程學報:1-9[2022-11-15].
[3]秦濟光,陳龍.構造柱混凝土澆筑裝置的改進設計[J].福建建筑,2021(09):60-63.
[4]李曉強.基于構造柱裝配式鋁模分段澆筑施工技術研究[J].鐵道建筑技術,2019(05):137-140.
[5]張宇,李瀟,劉遠良,江榆.分段式構造柱裝配施工技術[J].重慶建筑,2022,21(05):53-55.
[6]秦濟光,陳龍.構造柱混凝土澆筑裝置的改進設計[J].福建建筑,2021(09):60-63.
[7]李林駿,王真,胡小克,王洋.多層磚混結構房屋構造柱施工技術[J].建筑技術開發,2021,48(19):44-45.
[8]牛愛宏. 裝配整體式構造柱約束新型砌塊墻體抗震性能試驗研究[D].石河子大學,2021.
[9]GB 50666-2011,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S].
[10]GB 50204-20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