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曉

隨著市場經濟不斷完善,我國財稅制度也在不斷調整優化,分稅制的實施增加了地方政府在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的事權。為確保有足夠的財政資金支撐各項工作落實,地方政府開始利用投融資平臺進行資金籌措。投融資平臺滿足了地方政府對財政資金的需求,有效保障了經濟的穩定發展。但在投融資平臺建設過程中,也存在諸多問題,部分地方政府有高額債務,很容易造成地方財政資金風險。地方政府具有的資金籌集權利是法律賦予的,這促使地方政府享有相應的舉債權。
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為確保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傳統投融資平臺憑借資產高速增長的方式,對借款利息進行彌補,這一過程受到諸多限制。再加上城鎮化建設要求以人為本,對公共服務、生態環境質量等提出高標準、嚴要求,導致地方政府在基建方面存在很大的資金缺口。因此,地方政府應該對投融資平臺進行研究分析,制定出符合當前發展環境的轉型路徑,逐步降低財政風險,有效保障地方經濟穩定發展。
搭建投融資平臺能確保地方政府有效落實各項工作,投融資平臺形成后,基本滿足了地方政府對資金的需求,促使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更加完善,推動城鎮化建設有序開展。構建新的投融資體系,在充分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的同時,也為國民經濟穩定發展提供有效支持。雖然投融資平臺能產生很大的作用,但也存在很多問題。比如,信息不透明、風險管理水平不高等,這將直接導致政府背負巨額債務,面臨財政風險。我國對地方政府發行債券的范圍和額度都有明確規定,雖然有效保障了地方政府資金的籌措,但是也對地方投融資平臺造成巨大沖擊。地方投融資平臺要想發揮作用,就應當轉變發展路徑。
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是地方政府在法律規定下,使用財產性資金、土地資源或股權等資產設立的為地方政府項目工程進行融資的公司,如城建開發公司、城建投資公司等。雖然各個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的名稱不同,但都與財政資金有密切關系。一般情況下,投融資平臺類型可以從兩方面進行劃分。從收益層面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即公益性、準公益性、經營性。其中,公益性投融資平臺主要是提供公益性的公共產品,開展的項目工程主要是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側重履行社會責任,本質目的不是盈利。因此,公益性投融資平臺無法使用市場機制進行管理,也難以產生穩定的效益。這類公司所需資金主要依靠財政撥款,沒有辦法獨立完成借款。準公益性投融資平臺和公益性投融資平臺存在一定差別,但也可以提供公益性的產品。因此,在整個項目經營過程中,可以產生一定的現金流,但總體現金流不能覆蓋成本,這類公司所需資金主要依靠自身收入和財政補貼。經營性投融資平臺主要以盈利為目的,投資的項目工程都是路政、能源供應等方面的,可以產生較高的經濟效益,有非常穩定的現金流。所有投資項目的收益都是既可以滿足債務償還需求,也可以實現部分盈利,只是需要自負盈虧。
政企之間缺乏明確界限,政府難以發揮約束作用。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中,幾乎全部都是依托政府搭建、借助政府資源成立的公司,其事權和股權也是由地方政府掌握。國資委會給予投融資平臺相應的行政級別,所以部分管理人員需要由政府對其進行人事任命,故而該平臺難以像普通企業一樣參與市場競爭。這類平臺在經營管理中,往往體現出鮮明的行政色彩,企業戰略目標也需要按照地方政府的要求制定實施。投融資平臺失去了和政府之間的界限,是無法實行現代企業制度的,否則會產生諸多的管理問題。例如,有的企業存在行政化傾向,違反法律法規要求從事擔保活動。如果出現行政化,平臺基本上就沒有什么自主權,很容易喪失償債能力。投融資平臺是政府成立的,目的是幫助自身開展經濟建設活動籌集資金,所以地方政府需要承擔相應責任。根據現有法律規定,政府機關及公益組織無法進行擔保。但在具體經營管理中,大部分平臺不會使用抵押和質押的方式獲得資金,因為有些物品本身就具有公益性。例如,政府辦公大樓、學校、景區等,這些東西在法律上無法作為擔保物或者抵押物。此外,有的平臺甚至對同一抵押物進行多次抵押,直接影響市場金融環境的穩定性。
信息公開不透明,導致出現違規操作。大部分投融資平臺都存在信息公開不透明的缺點,沒有及時公開信息是因為部分管理者受形式主義影響,為追求預算平衡,采取舉債的方式對財政赤字進行美化。這類平臺并非上市企業,法律沒有強制要求其必須對外公布真實經營情況。平臺不主動對外發布信息,外界則難以掌握投融資平臺真實的經營情況。不僅僅是外界無法獲知有關情況,往往各級財政也都沒有辦法了解。這是因為各級財政之間只單純存在上下級關系,并沒有直接的管理權力,其相互間是非常獨立的。在這種情況下,外部主體對投融資平臺沒有什么監管力度,為違規操作提供了空間。有一部分投融資平臺鉆了信息不公開、不透明的空子,頻繁利用相同資產向多個金融機構借貸,而銀行往往又很愿意將資金借貸給此類機構,對其真實情況不會嚴格審核,導致盲目釋放大量貸款,直接干擾正常的金融秩序,金融機構也會因此產生經濟損失。
一般情況下,在平臺借貸中,主要采取抵押貸款的方式,但是需要金融機構對其進行綜合評估,資產價值高低直接決定了貸款額度。有的平臺為獲取更多資金,只能讓評估價值虛高,直接加大了融資杠桿。有些地方政府會對資金進行統一管理,平臺負責借貸,施工單位負責開展建設活動。而在現實生活中,平臺公司往往只負責借貸,不對其經濟收益進行管理,而施工單位負責使用資金,需要對經濟收益進行管理,這種情況就導致投融資過程缺乏管理主體。
信息沒有得到有效公開,就沒有辦法掌握資金的使用情況,也就無法很好地保障借款人的合法權益。有的單位甚至對平臺資金進行挪用,這些都是違法、違規的現象,都可以歸結到信息公開不透明身上,外界沒有辦法得知平臺的真實經營管理情況,也難以開展有效的風險管理與監督,很難保障合作各方的合法權益。
缺乏多元化融資方式,過度依靠銀行借貸。在現有融資方式中,平臺公司往往采取間接融資,但也要合理利用直接融資進行輔助。銀行等金融機構是地方平臺公司借貸的主要對象,其債務渠道直接體現出平臺公司的融資渠道。平臺融資主要依靠銀行借貸,一旦平臺對銀行借貸過度依賴,其財務狀況惡化的可能性就會加大,會逐漸產生更多問題。
明確轉型原則,保障經營穩定。首先,要做到遵守分類原則。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種類多樣,在轉型過程中,因地制宜實施轉型策略。轉型期間,需要嚴格按照分類原則,對不同種類的平臺進行綜合分析,掌握其特點和持有資源狀況,選擇科學合理的發展道路。首先,是公益性平臺公司,該類公司雖然是法人單位,但是有事業單位體制,本質上還是屬于政府部門,應該采用政府部門的管理架構。其次,是準公益性平臺公司,這類平臺和公益性平臺公司沒有太大差別,也承擔了部分政府職能,也需受到政府的監督管理,但是可以體現出一定的市場特點,產生經濟收益。最后是經營性平臺公司,該類平臺公司分布范圍廣,涉及行業眾多,有較強的經營管理能力,也可以很好地參與到市場競爭中,產生可觀的經濟收益。在市場經濟環境中,平臺公司需要采用市場經營管理模式,有效發揮市場主導作用。因此,平臺公司需要在對當前的管理制度全面分析后,逐步開展市場化改革。在制度層面上,需要落實法人治理結構,構建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逐步實現政企之間的完全分離。在經營管理層面上,需要將盈利作為主要目標,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有效保障平臺公司穩定發展。

選擇合理轉型模式,發揮平臺作用。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三種不同類型,只有在轉型過程中選擇合理模式,才能有效發揮平臺作用。針對經營性平臺公司,政府需要引入社會資本,也可以采取退出機制,實施經營體制改革,讓其成為普通企業,更好地參與到市場活動中。平臺公司轉型后,可以突破束縛,有效發揮企業的作用。不僅可以很好地參與到市場經營活動中,有利于實現穩定發展,而且可以參與到利潤更高的建設項目中,有效保障收支平衡。準公益性平臺公司可以參與公益性項目活動,但是項目并非完全具有公益性,也會產生部分收益,但是無法覆蓋投入成本。在項目運作過程中,需要實施市場化管理,吸收相應的資本參與,以達到降本增效目的。
調整優化渠道支持,確保資金充足。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成立的主要目的是開展基礎建設項目,并獲取相應的建設資金。雖然現階段各類平臺公司都在轉型發展,但是其對于基建項目的作用依舊重大。以往平臺公司在資金獲取方面,主要依靠銀行借款、債券融資等,但銀行借款基本占所有籌資的70%,這說明籌資渠道單一。在平臺轉型發展后,應該逐步降低銀行借貸的額度,逐步擴大債權、股權比例,實現融資渠道多元化,就能有效降低資金使用風險,保障平臺公司穩定發展。
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對我國經濟發展有重要作用,只有加大改革力度,才能有效保障地方平臺的持續發展。從實際情況來看,往往管理層面、融資渠道等方面容易存在問題,這需要依托市場經濟理論對其進行調整優化。通過明確轉型原則,保障經營穩定;選擇合理轉型模式,發揮平臺作用;調整優化支持渠道,確保資金充足。這些措施能保障地方投融資平臺實現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