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企業的碳管理仍處于萌芽期,大部分企業并未意識到碳管理的重要性。從政策層面來看,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簡稱“碳市場”)的建設對推動企業的碳管理有一定促進作用,但覆蓋面較窄,對未參與碳市場的企業缺乏有效引導,對企業碳排放管理缺乏統一的標準和指南。
和歐盟碳市場相比,我國碳市場流動性不足,價格遠低于歐盟,很難發揮市場對碳減排的促進作用,也難以引起企業對碳減排的足夠重視和長遠規劃。同時,目前碳市場機制主要針對高排放企業,對低排放企業尚缺乏相應的減排促進機制,企業缺乏減排動力和積極性。
建議完善碳市場管理運行機制,激活碳市場交易,充分發揮市場對碳減排的促進作用。優化碳市場配額發放及履約機制,創新以配額為基礎的碳金融產品,突出配額的資產屬性,提高企業減排積極性;多元化碳交易產品種類,盡快重啟自愿減排(CCER)項目申報,擴大CCER項目類型,適時引入碳期貨、碳遠期等交易產品;擴大碳市場的參與者;激活碳市場流動性;提高碳市場交易量和交易價格。
擴大全國碳市場參與企業的覆蓋范圍。完善相關政策,有序地分批將重點碳排放行業全部納入全國碳市場,建議爭取在“十四五”期間納入數據基礎較好的鋼鐵、水泥、有色金屬行業,“十五五”期間納入所有重點排放行業,同時穩步推進非重點碳排放行業納入碳市場的工作。
全面普及碳標簽及碳普惠制度,推動全社會自覺踐行“雙碳”責任。建立全國統一的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及碳標簽認證制度,鼓勵商家及個人采購帶有碳標簽的產品;全面普及碳普惠制度;鼓勵基于碳減排生活方式的創新創業;同時引導低碳消費;形成全民降碳的良好社會氛圍。
國際商用車減碳政策不斷加碼,建立碳積分制度能為我國低碳商用車發展保駕護航;新能源商用車增長空間大,產業急需政策激勵,讓“3060雙碳”目標行穩致遠;出臺碳積分可促進商用車產業全面轉型,輻射全價值鏈。商用車碳積分設計可大膽創新,緊跟時代潮流,全面統籌、通盤考慮,避免“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