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烏干達國家概況
烏干達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Uganda),簡稱烏干達,位于東非,地跨赤道,東西南北分別與肯尼亞、剛果(金)、坦桑尼亞、盧旺達與南蘇丹接壤,國土面積約24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4570萬。其現任總統為約韋里·穆塞韋尼,主流宗教為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官方語言為英語。
二、烏干達警察部隊發展沿革
烏干達警察部隊是依據《烏干達共和國憲法》和《烏干達共和國警察法》的相關規定組建的,負責執行該國法律,預防和打擊犯罪,保護公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國家安全與社會公共秩序,并在必要時履行軍隊職能的武裝力量。其核心價值觀為“紀律、專業、社區導向、民族、愛國、誠信”,力圖在警民通力合作下,打造一支專業化、人本化的執法力量,以促進本國的可持續發展。
烏干達警察的歷史可回溯至前殖民地時期。從王國、自治區域到村莊,再到家庭形成以“國王、長老→鄉老→男性家庭成員”為主導的三級社會管理體系。犯罪標準由各王國、自治區域根據本地文化規范與價值觀自主界定,由長老會負責裁決與執行,而長者相較年輕人享有更高的執法執紀權。
1894年,烏干達成為英國的“保護國”,而烏干達武裝警察部隊,作為該國首支警務力量于1899年正式成立。其招募程序、組織機構、教育培訓等均以“愛爾蘭皇家警察”為藍本,刻有濃重的“英國烙印”。如在招募標準上,就要求年齡介于17至25歲之間,身高不低于5.6英尺(約1.71米),胸圍不少于33英寸(約84厘米),身體健康,進取心強。1906年5月25日,在英國政府主導下,烏干達武裝警察部隊更名為保護國警察部隊,總部設在恩德培,其任務為維護殖民政府統治秩序,鎮壓反抗,而這也標志著該國現代警察制度的誕生。截至1908年,共設警察總長1名、警監7名,下轄118名警官和848名警員;到了1912年,共有15個派出所,下設刑偵、指揮、交通和鐵路等科室。
20世紀60年代是非洲各國獨立自決的十年,烏干達共和國也于1962年10月9日正式獨立,“保護國”警察部隊相應更名為烏干達警察部隊,埃里納約·奧耶馬成為首任非裔警察總長。20世紀80年代,部分大學畢業生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資助和篩選下,在坦桑尼亞蒙杜利受訓后加入警隊。在第二任總統米爾頓·奧博特統治時期,國家安全部成立,將刑事偵查職能與普通警察剝離。1986年,穆塞韋尼總統以機動警察巡邏隊取代原有的特種部隊,并將警隊由1萬人精簡至3000人,其中包括300名大學畢業生,大幅度提高了警隊的文化素質。時至今日,該國共有警察37400名,文職人員396名。
烏干達警察部隊警徽為立橢圓形,上下分飾標有“烏干達警察”(Uganda Police)和“保護與服務”(Protect & Serve)字樣的綬帶,正中則是被綠葉環繞的烏干達國鳥——東非冕鶴,象征警隊竭盡全力維護國家安全,服務于人民權益的根本宗旨。其入警誓詞為:“本人以全能的上帝/個人名義起誓,我將在烏干達憲法、法律以及公序良俗的框架之下,忠誠履職,禮貌待人,不受任何恐嚇、情緒、偏愛、憎惡之影響。愿上帝保佑我。”
烏干達警察部隊的法定退休條件為年滿55周歲或服役期滿30周年,有違法亂紀行為或有證據表明不勝任本職工作者,將被勒令提前退休;退休后,可以以合約的形式返聘,每期兩年;退休或辭職后,應即刻停止執行職務,向主管部門交還警服和武器彈藥及其他警用裝備,違者處以18個月以下監禁。
2021年,新冠疫情在該國暴發,警隊的警務健康司在內部防疫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建立警醫聯動機制,面向全國派駐醫護人員和救助車輛,提供口罩、手套、消毒劑、紅外測溫儀、面罩、裹尸袋、防護服、防護靴、一次性醫用長袍、血壓計等醫療物資,對警務機構進行消殺,進行疫情防控宣講;設置隔離中心以滿足無法居家隔離的警員的需求;2020年3月起,警隊新冠疫苗接種開始,累計接種39583人次,接種率約69%。
2022年11月,警隊發布了《2022卡塔爾世界杯安全觀賽指南》(以下簡稱《指南》),要求所有餐飲、酒店和娛樂場所經營者在開賽前與當地警方訂立安全管理計劃與應急預案,搭建臨時觀賽場地,多方招募員工,查找火災隱患,清理應急通道雜物;全方位布置監控探頭,并確保其運轉正常;在觀賽期間,應嚴格進場安檢,遵守新冠感染與埃博拉疫情防控規定,不向未成年人出售酒精飲品,盡量使用塑料器皿盛裝飲食,及時清理玻璃碎渣,合理控制音量,在半場和完賽時強化對吸煙區的巡控,及時發現恐怖襲擊端倪,謹防酗酒滋事、擁擠踩踏、吸販毒品等情況的出現;在比賽后,應協助顧客盡快搭乘出租車、夜班巴士或其他交通工具安全離場。針對球迷,《指南》推薦其優先居家觀看賽事;在飯店、酒吧等場所觀賽時,應先行了解安全出口方位,保證飲料在自己視線范圍之內,婉拒陌生人提供的食品、飲料等;危急時,應及時報警求助。
三、烏干達警察部隊組織機構與職能
烏干達警察部隊由正式警員、預備役警員、特別警員(文職人員)等組成,在組織機構上可分為中央警察機關、地方警察機構和專業警察部門。總體上看,其主要職能為依法行權,服從命令,聽從指揮,堅守崗位,值班備勤,搜集、研判事關公共安全的情報信息,預防、打擊犯罪及其他危害公共利益的行為。
(一)中央警察機關
1.戰略管理部門
中央警察機關的最高管理層級,包括警察總長、副警察總長、警務參謀長,由總統直接任免。其中,警察總長為警隊最高行政長官,在后兩者的輔弼下行使最高警務指揮權。主要負責指導搭建警隊組織機構,確認職級職責,指揮警務行動,安排警員的招募、培訓、晉升、調任和解職,警用武器裝備、服裝儀式、設備設施、衛生健康、福利住房、文化娛樂設施、資金賬目、辦公秩序以及專業警種的管理等,并可在必要時將權力下放給副警察總長、警務參謀長等下級官員。
2.直屬業務司局
由警察總長辦公室直屬,下轄警務督察局、財政與辦公廳、坎帕拉警察局、女警事務司、新聞宣傳局、警察專業標準司等。
(1)警務督察局:除直屬于副警察總長辦公室的監測評估處、一般檢查處、特殊檢查處之外,主要由警察總長辦公室直管。負責協調規范警隊內部督察活動,開展業務培訓;定期實施預防性或專項督察措施,監督、審計相關部門執法行動,形成督察報告并持續跟進整改進度;編訂本局工作計劃和預、決算,處理局內事務等。
(2)財政與辦公廳:負責向警隊其他部門提供財政與辦公支持服務,以保障其順利運行。內設:財務會計處,負責制定警隊財務政策、規章、制度,在各部門間配置財務資源,監控經費支出,支付商品與服務類費用,應對審計調查等;辦公服務處,負責執行政府的行政政策、規章、制度,提供行政、后勤和辦公支援服務,登記、分配辦公場所和辦公用品,集中管控警隊信息通信系統,分類處理往來郵訊,及時、準確傳達政令,保衛警隊資產等;采購與處置處,負責設定采購和處置程序,整合各部門需求,形成采購計劃,編制、發布招標公告,編纂、簽發合同文件,動態調整供應商名錄,妥善保管交易處理過程記錄,制作采購處置月度報告等;內部審計處,負責識別、防范金融風險,審計警隊財務工作的公正、效率與效益,調查內部貪腐問題,確保依法依規履職行權。
(3)坎帕拉警察局:負責管理、維護首都坎帕拉地區的社會秩序,打擊犯罪行為,轄區涵蓋坎帕拉北區、南區和坎帕拉市等。
3.一般業務司局
共有包括人權與法治司、刑事偵查局、總政治部在內的17個部、司、局。其具體職能如下:
(二)地方警察機構
烏干達全國共分東部、西部、中部、北部四個大區(Region),112個區(District),每區下設分區(Divisional District),分區下設市或縣。相應設置大區、區、分區、市、縣警察局,市、縣警察局的派出機構為警務站(Police Post)。
(三)專業警察部門
設立于特定行業或專業領域內執行情報搜集、犯罪預防、案件偵辦的警察部門,由警務行動部主管。主要包括資源保護警務處、環境保護警務處、證券犯罪偵查處、農業警務處等“四處”以及機動警察巡邏隊、總統警衛隊、海岸警衛隊、警務航空隊、鐵路警察隊、警犬隊等“六隊”。
四、烏干達警察部隊銜級
該國警銜共分四層十五級,具體如下:
表2:烏干達警察部隊銜級對應表
五、烏干達重要警政司法管理機構
(一)國家政法委員會
警政司法領域的最高權力部門。主要負責警隊組建、建章立制、發展規劃以及向總統提出警察總長與副警察總長的人選,決定助理警司以上職務的任命與晉升,確定警隊的級別、優先級、指揮權、服務條款和相關條件,聽取和裁定對警政決定的上訴,并可在緊急狀態下指揮其承擔軍事任務。該委員會主席為內政部部長,秘書長由內政部常任秘書長兼任,成員包括總檢察長、警察總長、副警察總長、警務參謀長和另外3名總統指定人員。
(二)國家警察委員會
最高警務指揮機關,定員10人。其主席為警察總長,主要成員包括副警察總長、刑事偵查局局長、部分專業警察部門負責人、機動警察巡邏隊隊長、各地警察局長以及警隊高層中負責行動、培訓、財務、人事、法務、社區警務、警務研發規劃、地方警務管理的人員。由警察總長委任的警督、助理警督各一人以及三名警員負責文秘與警衛工作。該委員會負責確保警隊的性質與管理體制,向國家政法委員會提出組織機構的構成建議,制定警隊服務條款、任職條件、招募與訓練標準及其他警務政策,決定警員的招募、委任以及警督以下級別人員的晉升,對違紀人員實施紀律懲戒,保障警用裝備設施的數量與質量等。
(三)地方警察委員會
在各大區、區、分區設立,主理當地警政。由警察局長擔任主席,其余成員為地方檢察長、警務人力資源專員、刑事偵查處以及其他專業處室負責人等,同時,配備三名警衛和一位秘書。其主要職責為委任、晉升警務人員以及進行其他警政管理工作。
(四)高級警務指揮與參謀學院
2015年5月,在時任警察總長凱勒·卡依胡拉的推動下,高級警務指揮與參謀學院在坎帕拉市郊恩德培路的布韋巴賈建立,現任院長為警監卡米亞·約翰。
該學院秉承“為公安,致新知”的校訓,立足“追求專業、渴望新知、尊重多樣、透明問責”的核心價值觀,與荷蘭馬斯特里赫特管理學院、哥斯達黎加圣何塞聯合國和平大學、烏干達國家高等教育委員會、烏干達國際紅十字會、烏干達國家司法學院、馬克雷大學、馬克雷商學院、大區警察培訓中心等國內外教科研單位通力合作,致力于成為該國警務研究的高地,培養警務人員的專業精神、服務意識、知識技能,從而保障公眾的生命、財產、健康等權益。
1.系部設置
(1)警務指揮與領導系:負責提升警官的領導力與執行力,從技、戰術和戰略層面應對復雜多變的執法環境。
(2)警政戰略研究系:進行政治學、社會學、軍事學以及警學理論研究思辨,推動國家、區域安全項目進展,開展國際政治、地緣戰略、國際安全與防務合作,開發相關課程,以期在全警達成國家安全共識。
(3)警務研究與出版系:提供公共安全與執法方面的智庫支持,適用并驗證警務理論,建構警務研究模型與方法論,出版、發表相關學術論文、著作等。
2.課程設置
學院典型課程有《高級警務指揮與參謀》與《道路交通管理》等,具體內容如下:
3.教學方式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小組研討式學習模式。將學員分成多個小組,由指導教師引領完成英文書面或線上作業,在期中進行組員調整,期末進行考核,以確保公平、公正。
4.成績評定
課程成績=過程考核成績(20%)+實踐教學成績(30%)+期末考核成績(50%)
過程考核形式為批判性/創造性思維能力評估、指導教師評分、同伴評分、周測、月測、作業等;實踐教學形式為地圖使用、武器警械技能、日常執法、現場勘查等;期末考試則有線上、線下兩種方式。
注意:學員無論職務高低均應參加培訓教學活動,并不因其討論中的觀點而受到任何形式的責罰;杜絕任何形式的作弊行為,違者將受嚴懲。
【譯者簡介】黃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學學院教師。
(責任編輯:馮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