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爽
心血管疾病泛指由高脂血癥、血液黏稠、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等所導致的心臟及全身組織發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易發生在老年群體中,若不及時干預治療,不僅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還會增加其負面情緒。提醒您,當老年人感到呼吸困難、胸悶胸痛、情緒焦躁時應及早就醫,通過心血管超聲檢查明確是否罹患疾病。
超聲技術作為心血管內外科的“火眼金睛”,在診斷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對心血管相關疾病進行超聲圖像診斷,檢出結果的準確率非常高,能夠對患者的疾病發展情況作出準確的評估。
心血管超聲檢查原理
心血管超聲檢查的原理是:用超聲探頭接觸受檢者體表。基于物理學的壓電晶體效應,在電流的作用下,探頭晶體發生膨脹、收縮等變化,并產生聲波。當聲波被物體(心臟、血管等)反射回來后,晶體將反射的聲波重新編程為電流,轉換為影像,呈現出患者的心血管實際情況。
心血管超聲技術包括心臟超聲和血管超聲。其中,心臟超聲就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心臟彩超,通過檢查可評估患者的心臟大小、心腔內結構、室壁運動、心臟功能是否受損等。血管超聲可檢查患者全身各個部位的血管,如頸部血管、四肢血管、腹腔和腹膜后的一些大血管等。通過觀察患者不同部位的血管是否出現擴張、扭曲等現象,能夠明確其是否存在血栓等病變。血管超聲具有簡單、方便、無創等優點,是臨床上進行血管疾病初篩的首選方法。血管超聲可對許多血管疾病進行檢查,既可以檢查動脈,又可以檢查靜脈。醫師結合檢查數據,綜合分析患者的身體狀況,能明確診斷結果和疾病種類,并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措施,避免患者的病情進一步加重,減少并發癥發生的可能性。
兩類人群需要做
心血管超聲檢查
1.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患病人群
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患病人群如肥胖、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患者,有心血管疾病家族遺傳病史者等。這類人群若出現胸悶胸痛等癥狀,需要及時就醫,通過心血管超聲來明確是否患有相關疾病。
2.心血管疾病患者
已經明確診斷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或是做過心血管手術的患者,通過超聲檢查,可隨時關注自己的病情變化,評估治療效果,明確下一階段的治療策略。
心血管超聲檢查
分三種
1.二維超聲常規檢查
二維超聲檢查的原理是通過密集的聲束實時顯示心臟的斷面圖像,醫生結合不同的圖像特點來確定患者的心血管情況。二維超聲檢查的范圍比較廣,能夠檢查出包括心底短軸斷面等在內的多個部位的健康情況。
2.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
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類型可分為脈沖式多普勒、連續式多普勒、高脈沖重復頻率式多普勒、多點選通式多普勒以及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五種,是一種無創傷性且能檢查出心內血液分流和返流的檢查技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可明確患處的血流狀態、血流速度、血液容量等。
3.心血管超聲造影檢查
超聲造影又稱聲學造影,指通過注射造影劑,使患者體內的血液出現不同的界面,增強散射回聲,能夠反映正常組織和病變組織的血流灌注情況,進一步提高超聲診斷的分辨力和敏感性,輔助醫生更加準確地找出病變位置。造影劑無毒性,可降解或排出體外,安全性較高。
檢查注意事項
1.飲食方面
通常情況下,受檢者在檢查前并不需要禁食禁飲,但也有例外。例如,進行食管超聲檢查者,需要在檢查前的4~6小時禁食禁飲,否則有可能降低檢查的準確度,或引發其他不良反應。
2.穿著寬松衣物
患者盡量穿著寬松的衣物,以便醫生對胸部血管開展檢查。檢查之前患者最好休息半個小時,不要做劇烈運動,以免增加檢查誤差。
3.配合更換檢查姿勢
患者檢查時應靜臥在檢查床上,不要隨意扭動。檢查的時候需要暴露對應的部位,不能有衣物遮擋,也盡量不要佩戴金銀首飾。醫生在檢查不同的部位時,會對患者提出不同的要求,如深呼吸等,患者要積極配合,以免出現檢查盲區。如檢查的部位在胸骨處,則患者需要采取左側臥位。
4.放松心情
不少患者在檢查時十分緊張,甚至會產生恐懼情緒,出現較大的心理壓力。建議患者盡量放松,不要過度緊張,檢查前一晚保持充足的睡眠,檢查時可通過深呼吸來調整狀態。如果出現異常情況或不確定的地方,醫生需要反復檢查,及時記錄檢查圖像,以避免漏診、誤診。這種情況下,檢查時間可能會比較長,受檢者應耐心等待,不要過于擔心。如果患者同時患有其他病癥,檢查前需要告知醫生,否則不利于醫生分析判斷,可能導致誤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