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勇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從教30載,最值得我自豪的事就是在教育生涯的每個階段都有自己的成長規劃。工作最初十年,我的規劃是扎根鄉村課堂,錘煉教學基本功;第二個十年的規劃重點是主動參與各類競賽,虛心求學,提升業務水平;最近十年的規劃則偏重課題研究,潛心寫稿、發論文。幸運的我于2014年9月忝列特級教師行列,后來又獲評正高級教師,觸到了別人眼中的“天花板”。在多年的職業生涯中,我曾徘徊在高原期,也產生過職業倦怠。但是成功很少眷顧那些因循守舊和滿足現狀的人,機遇總是垂青那些勇于創新和永不自滿的人。一名教師如果想長期處于職業生涯的巔峰,就要不斷反省自身的不足,關注教育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努力的方向,以適應新時代的教育需求。《禮記·中庸》云:“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未來十年,我將秉持“師德為先、學生為本、能力為重、終身學習”的理念,以“提升精神高度、疊加文化厚度、提高創新效度和保有教育溫度”為努力方向,規劃新的成長路徑。
一
十年如一日,修身立德,提升精神高度
修身立德應該是教師終身持有的、沒有時限的自我行為。“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教育的重要價值在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在于塑造有理想的人才,在于通過培養人才來服務祖國建設。我要志存高遠、信念堅定。只有激發出奮進的潛力,才能提升自我教育精神。雅斯貝爾斯認為,教育就是精神成長。精神的成長不同于學生生理的成長和知識的豐富,更多的是指學生的人格趨向健全,“三觀”趨向端正,理想趨向遠大。教師的精神立意會影響其教學效果——平庸者灌輸知識,普通者解釋知識,優秀者再現或重構知識,卓越者點燃學生信念并激勵他們去發現知識,智慧者則超越知識去點化學生的生命。未來十年的教育教學中,我的理想是做點燃學生的信念、超越知識并點化學生生命的智慧型教師。
二
每年兩個月,磨題讀書,疊加文化厚度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作為一名專業教師,必須有真才實學。我需要扎實的學科知識和不斷精進的自我研修能力。“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每年寒假和暑假,我要發揚“擠”和“鉆”的精神,擠出至少兩個月的時間,認真鉆研歷年的高考真題和具有代表性的高考模擬試題。我會結合《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和《中國考試評價體系》,分析打磨每個考點和難點,不斷夯實學科基礎知識,完善并優化知識結構。此外,我計劃每年精讀5—8本書來增加自己的文化厚度。什么是文化厚度呢?我認為,文化厚度是一個人對多元文化的包容程度、對當下文化生活的體悟程度和對人類文化精髓的吸收程度。教師的文化涵養和文化厚度會直接影響其教學效果。我希望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能夠洞察社會的細微變化,精準地解剖和駕馭教材,科學地開發和優化課程。我希望自己能夠預知學生的需求,創造出越來越多活潑的課堂。
三
每周兩小時,學習人工智能,提高創新程度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隨著認知科學、計算機科學和算法科學的飛速發展,人工智能正以一種令人震撼的形態躍入我們的視野,也踏入了教育領域。人工智能獨特的多樣性、交互性和智能性,不僅讓教學形式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也給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面對不斷迭代更新的教學技術,我要率先謀劃、率先出擊、率先用力。我計劃每周用兩個小時來研究人工智能,分析其教育技術的開發取向、彰顯程度和價值功能,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的突破路徑。此外,系統的教育創新是教育追求卓越、實現跨越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促進學生成才的關鍵因素。作為教師,我既要關注學科方向的學術前沿,還要訓練嚴謹的思維方式,培養自身的創新意識,敢于質疑,從教育需求中發現新問題,在教學研究中尋求新方法。為了保持學習動力,我將除垢自新,保持剛健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以省級課題“高中生英語學習力診斷與干預研究”為抓手,不斷提升專業素養,探索教育革新模式。
四
每天兩節課,關愛學生,保有教育溫度
教育是一門溫暖的功課,既可以溫暖自己,也可以溫暖孩子。教育的對象是人,是有情感的人。有溫度的教育的表征是信任、尊重和關愛每個學生。有溫度的教育才能培養溫暖的人,從而形成一個溫馨的社會。教育是一種教師不斷促進學生成長進步的實踐活動。師生之間的關系質量是考量教育生活質量的重要參數,也是考量師生幸福指數的終極指標。有溫度的教育中充盈著教師對學生的呵護,體現著教師對學生的關愛。在每天有限的兩節課中,我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看法,和他們相互滋養、彼此扶持、共同增益。我把更多的探究時間、成長空間和學習自主權留給學生,鼓勵他們不斷反思,在試錯中成長,促成他們練就搏擊長空的翅膀。創造了56號教室奇跡的美國教師雷夫·艾斯奎斯能把出身貧困、行為不端的學生轉化為健康愛學的天使,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一直保有教育溫度,用信任代替對學生的威嚇,用尊重代替對學生的批評,把教室變成了溫暖的家園。
大道至簡,知易行難。作為教師,我深知教育工作沒有等出來的精彩,只有干出來的輝煌。我會繼續虛心汲取人類文化精華、深刻體悟當下生活、秉持多元文化理念,既仰望星空,也腳踏實地。我要見賢思齊,珍惜每寸光陰,上好每節課,改好每次作業,解決好每個學術問題,求知求真、砥礪前行。面對宏大的教育夢想,教師既是指引學生的“造夢人”,也是自我成長的“逐夢人”。我要立足自身的職業規劃,敢于做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早日讓心中的教育“夢想成真”。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天印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