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陳奕禧書藝探析

2023-05-30 06:44:18劉軍
收藏家 2023年2期

劉軍

關鍵詞:陳奕禧 書法藝術 雜書卷冊 尊唐法宋 康熙書壇四家

陳奕禧(1648~1709),字六謙,又字子文,號香泉,晚號葑叟,浙江海寧鹽官人。他出身于“海寧渤海陳氏”――一個逐漸興盛于明代中后期的江南望族。經過祖上陳與郊(1544~1611)、陳(1565~1626)、陳之伸(1588~1671)等幾輩人的共同努力,海寧陳氏家族的書法氛圍日趨濃厚,書法根基也被牢牢打下。特別是陳與郊、陳二人分別與“晚明四家”邢侗、董其昌的密切交往,為海寧陳家子弟留下了一批珍貴的書法字帖和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這樣的雙重遺產,滋養(yǎng)著一代一代的海寧陳家學子,激勵著他們奮發(fā)學書,在清代的書壇大放異彩。陳奕禧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此外,陳奕禧的堂弟陳元龍(1652~1736),堂侄陳邦彥(1678~1752)、陳世倌(1680~1758)等人也都擅長書法,并以書法名世。海寧陳氏的家學淵源和家學力量由此可見一斑。

陳奕禧一生并未取得功名,總體上看其政治履歷是平凡的。他于康熙七年(1668)被選為歲貢生,但參加選拔考試無果;于康熙十七年(1678)參加博學鴻詞科,被授予山西安邑縣丞一職;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出任直隸深澤知縣,頗有政聲;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被擢升為戶部河南司主事;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被擢升為戶部湖廣司員外郎;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被擢升為戶部湖廣司郎中;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因善書而得康熙皇帝賞識,被召入南書房賦詩作書;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參加外放官員銓選,被授予貴州石阡府知府,并于兩年后(1706)避歸吳中;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改補江西南安府知府,致力于當?shù)氐奈幕聵I(yè),但次年(1709)中秋便病逝于任上。1

但在功名和利祿之外,陳奕禧的書法生涯無疑是璀璨的。他具備獨立的思考能力,能夠不隨波逐流而真正做到取法自由;他有豐富的書法實踐,更有完備的書法理論,而且,其書法實踐基本上貫徹了書法理論,可謂“知行合一”。在“崇董書風”籠罩的清初書壇,陳奕禧身上展現(xiàn)出來的“不薄今人學古人”的書學觀念和其畢生從事的“反叛”時風的書法實踐都是難能可貴的,也是非常前衛(wèi)的,值得時人和今人肯定。或許客觀上遠離了“科舉”這一桎梏,使其書法藝術與功名利祿脫鉤而趨于純粹,反而幫助了陳奕禧在清初書法史上留名。同時期的笪重光(1623~1692)、姜宸英(1628~1699)、汪士(1658~1723)、何焯(1661~1722)等人無不如此,幾乎都與功名利祿絕緣,均有瀟灑、淡泊的心態(tài)和獨立的人格,皆為世人所重。源于這樣的共同點,今人將笪、姜、汪、何四人合稱為“康熙帖學四大家”,或將姜、陳、汪、何四人合稱為“康熙書壇四家”2,就不足為奇了。

陳奕禧之所以被一些書法史家排除在“康熙帖學四大家”之外,主要是因為他與碑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lián),甚至被認為是清代碑學的先聲。陳奕禧推崇并取法北碑,尤其提倡學習北魏《張猛龍碑》和《崔敬邕墓志碑》,還在石碑嚴重損毀后拿出自己收藏的善本在清初書壇掀起了一波學習《崔敬邕墓志碑》的浪潮。3當然,陳奕禧不在史家所謂“康熙帖學四大家”或“康熙四家”之列還有其他原因,例如清人王文治(1730~1802)不遺余力地推重同鄉(xiāng)前輩笪重光等個人喜好。其實,這兩種合稱各有道理,只不過國人偏愛“成雙”的排列組合,而不得不舍棄一家。以筆者看來,若不分“帖學”或“碑學”,且不追求“成雙成對”,不妨將笪重光、姜宸英、陳奕禧、汪士、何焯五人合稱為“康熙書壇五家”。此五家對康熙后期書壇風氣的矯正和扭轉所起的作用最大,影響最巨。陳奕禧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南京博物院收藏陳奕禧書作十余件,收錄于南京博物院珍藏大系叢書之《清代帖學書法》4卷中,多為行草書,皆為代表之作,較能體現(xiàn)陳奕禧的書藝風格。本文即以此為例,賞析、解讀書法作品之余,兼論陳奕禧的書法取法、書法特征、創(chuàng)作題材和書學觀念。

一、臨帖類

陳奕禧好臨古,南京博物院藏其臨帖之作有兩件:其一是《雜臨帖卷》(圖1),綾本,為雜書卷,縱24厘米,橫606厘米,卷首鈐“含情有托”白文橢圓印,卷末鈐“陳奕禧印”白文方印、“六謙”朱文方印和“春藹堂印”白文方印,作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癸酉六月,在陳奕禧任直隸深澤知縣期間,故卷末款署:“癸酉六月,海寧陳奕禧臨于晉州。”從書體上看,此卷臨仿了行書、草書、行楷等多種書體;從內容上看,此卷臨摹了李邕書《縉云三帖》之前二帖、《云麾將軍李秀碑》,孫過庭書《景福殿賦帖》,顏真卿書《劉中使帖》,王羲之書《宰相安和帖》《啖豆鼠帖》(傳)、《悟心帖》《平康帖》(傳)、《散勢帖》《衰老帖》《小佳帖》《一日一起帖》《青李來禽帖》(草寫)、《胡桃帖》,以及邢侗墨跡《邢子愿與昭甫札》等。由此可推,陳奕禧此卷臨摹的母本當為邢侗所刻的《來禽館帖》和王洽主刻的《來禽館真跡》,須知這可是陳家祖上陳與郊等人得來的“傳家寶”。

“雜書卷冊”是一種發(fā)端于元代末年并在明末清初經王鐸(1592~1652)、傅山(1607~1684)等人推動趨于鼎盛的全新創(chuàng)作形式。5通常在同一幅作品中,書家會使用兩種以上的不同書體進行不同文本內容的書寫,可以是創(chuàng)作,也可以是臨摹,目的都是增強作品形式的多樣性,同時更好地展示作者“諸體兼?zhèn)洹钡牟湃A和能力。“雜書卷冊”的優(yōu)勢還表現(xiàn)在:它與手卷、冊頁這兩種不能一覽無余的形制相配合,能讓觀者“移步換景”,永遠猜不到展卷的下一刻將出現(xiàn)什么字體、什么內容,故始終保有一顆好奇的心,最終收獲絕佳的審美體驗。此外,不同書體書風和文本內容的穿插轉換,也讓書作本身富有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觀者的審美疲勞。

陳奕禧作“雜書卷冊”是時代風氣使然,更是王鐸、傅山等精英的影響使然。同時期的查昇(1650~1707)等人都有雜書卷傳世,很好地反映了當時的書壇風氣。有諸多文獻表明,陳奕禧在對明末清初的書家進行評判時,極其推重王鐸和傅山。6他將王鐸與董其昌并列,王為“北”,董為“南”,頗有“揚王抑董”的意思。與王鐸屬同一脈絡的傅山,自然也是陳奕禧推重的對象。陳奕禧認為,傅山和王鐸不相上下,而且傅山不一定取法王鐸。王鐸和傅山都是當時北方書家的杰出代表,陳奕禧推重二人,其實是為了更好地抵制當時書壇千人一面的“崇董書風”。王鐸和傅山都有大量的“雜書卷冊”傳世,而陳奕禧曾任職于山西、河北,一定見過不少。尤其是好臨《淳化閣帖》的王鐸,把有意識地、有選擇地選臨《閣帖》視為二次創(chuàng)作,對陳奕禧頗有啟發(fā),且有很大影響,《雜臨帖卷》即為一證。

其二是《臨柳公權〈蒙詔帖〉冊》(圖2),紙本,僅存二開,縱24.6厘米,橫31.7厘米,書后有一段題跋:“誠懸書,變化不測乃至于此,觀其碑版諸作又極端重,刻畫似不能臻乎流利者,要知古人無……”只可惜此冊的第三開已佚,導致該段題跋內容不完整,傳遞的信息量很有限,但這三言兩語足見陳奕禧對柳公權行書的欽佩和推重。從臨摹的角度看,陳奕禧的臨作可謂形神兼?zhèn)洌┟钗┬ぃ鎸嵉卦佻F(xiàn)了柳公權《蒙詔帖》之風神秀骨。陳奕禧的書法功力由是可見一斑。通過此作,亦可管窺陳奕禧取法唐人行書之一角,并不局限于唐楷一種。

二、唐詩類

陳奕禧自幼學書作詩,所作之詩曾得前輩王士禎(1634~1711)贊許。在陳奕禧的書法創(chuàng)作題材中,詩歌往往充當主角。詩和書在陳奕禧的筆下被完美地統(tǒng)一起來。在詩歌中,唐詩是陳奕禧的首選。喜抄錄唐詩并非個例,而是清初以來的一種社會風氣,例如同時期的孫岳頒(1639~1708),幾乎每件作品都是抄錄唐詩。南京博物院藏陳奕禧書唐詩類作品有四件:其一是《行書李白詩軸》(圖3),絹本,縱84.8厘米,橫61厘米,右上鈐“御賜日巖”白文長方印,款下鈐“奕禧”白文方印和“六謙翰墨”朱文方印,右下鈐“陸軍第三方面軍上海日僑管理處驗收日僑呈獻古物之章”朱文長方鑒藏印。作品書寫的內容為唐代詩人李白的五言律詩《南軒松》,頌揚了孤松的蒼勁挺拔、不落凡俗的品格。書家陳奕禧借此來表達自我。此作乃陳奕禧的大字作品,用筆比小字雄厚、渾融,并以絞轉之法來調整筆鋒,充分運用毛筆的各個面,讓墨水均勻地滲透絹本,使得線條沉著而富有質感;結字俯仰、欹側變化,故意打破平衡和規(guī)矩狀,做到空間多變,互不雷同,尤其是后三行,漸入佳境,字形也變成瀟灑、簡約的草書;章法上大小錯落,臨事從宜,字間聯(lián)系緊密,行氣連貫。隨著行書向草書的過渡,用筆逐漸變得奔放,字距亦由松變緊,真實地反映了此作的書寫過程,和傅山“寧真率毋安排”的思想是高度一致的;絞轉之筆亦讓墨色沉穩(wěn)改變,虛實變換,古墨和古絹相得益彰,愈發(fā)醇香,比其普通小字作品要精彩得多。

其二是《行書韓愈詩二首軸》(圖4),綾本,縱168.5厘米,橫45厘米,右上鈐“御賜日巖”白文長方印,款下鈐“陳奕禧印”白文方印和“六謙印信”朱文方印,右下鈐“黎縣朱氏所藏”朱文長方鑒藏印、“近居”朱文正方鑒藏印和“孫阜昌印”白文正方鑒藏印,左下鈐“陸軍第三方面軍上海日僑管理處驗收日僑呈獻古物之章”朱文長方鑒藏印。由此可見,此作曾經黎縣朱氏、太谷孫阜昌等人收藏。陳奕禧學書雖然也是由董其昌入手,但卻不甘于亦步亦趨,他跳過董其昌直追米芾,欲以此徑擺脫千人一面的董貌,故而觀者在陳奕禧的作品中可以明顯地感受到米書的硬朗之氣。如《行書韓愈詩二首軸》,書家于花綾之上抄錄了唐代詩人韓愈的兩首七言絕句,其一為《鎮(zhèn)州初歸》,其二為《同水部張員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用筆爽利,結字故作欹側,偶有米書的跌宕,章法三五成組,錯落有致,行氣流暢,是難得的佳作。

其三是《行草李商隱詩軸》(圖5),紙本,縱72.7厘米,橫32.2厘米,右上鈐“御賜日巖”白文長方印,款下鈐“奕禧”白文方印和“六謙翰墨”朱文方印。眾所周知,在書法創(chuàng)作過程中,筆、墨和紙都十分重要,用筆、用墨和用紙更是直接影響作品的視覺效果。對于用筆的佳境,古人有“心手雙暢”之說;而對于紙、墨效果之顯者,孫過庭有“紙墨相發(fā)”之謂,即用墨的濃淡、深淺要與紙性相合。此作正是書家心手雙暢和紙墨相發(fā)的佳例。應該說,陳奕禧對李商隱此詩極為熟悉,書寫起來十分流暢,字與字之間的銜接也非常自然,但他在半生宣和濕墨的運用上有一個調整的過程。他以濕墨起筆,寫了“清切”二字,發(fā)現(xiàn)水分過多,出現(xiàn)了漲墨現(xiàn)象,隨即調整,很快就找到了適合該紙性的墨色和靈感,并漸入佳境,墨色也呈現(xiàn)出了“濃—淡—濃”的交替,十分自然。不論是起首的濕筆,還是中段的演變,都真實地反映了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也體現(xiàn)了書家控制筆墨的超強能力。另外,淡雅的墨色也與古樸的紙色相得益彰,更為此作增光添彩。

其四是《行草陳子昂詩軸》(圖6),紙本,縱194.3厘米,橫67.1厘米,右上鈐“御賜日巖”白文長方印,款下鈐“陳奕禧印”白文方印和“六謙”朱文方印,右下鈐“周氏藉書園印”白文正方鑒藏印。由此可知,此作曾經清代學者、藏書家周永年(1730~1791)收藏。《感遇詩三十八首》是唐代詩人陳子昂所作的組詩,靈感源于其平生所遇之事,內容多針對時局,借古諷今,引人深思。陳奕禧此作選錄了最末一首,詩歌表達了詩人身處亂世,但孤掌難鳴的悲哀。作品以長鋒、圓筆寫成,線條勁健,尤其是圓轉纏繞十分有力,且順勢而行,沒有絲毫的勉強和懈怠,筆勢外拓,結字大氣,行、草互參,章法上三五成組,疏密有致,每一行的分布均不相同。

三、南宋詩文類

南宋詩文是陳奕禧書法創(chuàng)作的又一選擇,僅次于唐詩。南京博物院藏陳奕禧書南宋詩文類作品有兩件:其一是《行草羅大經文軸》(圖7),紙本,縱93厘米,橫29.2厘米,右上鈐“御賜日巖”白文長方印,款下鈐“陳奕禧印”白文方印和“六謙”朱文方印,作于康熙四十五年丙戌(1706)四月既望,創(chuàng)作的地點在溧陽,書寫的內容為南宋羅大經的短文《山靜日長》。該文描繪了一幅隱居深山、逍遙自在的生活圖景,也反映了書家陳奕禧內心的真實愿望。此作有明確的時間和地點信息,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由此可知,康熙四十五年(1706)四月十七日,陳奕禧正在溧陽舟中。這對陳奕禧的生平行跡是一個很好的補充,也是將來哪位方家編寫《陳奕禧年譜》時一個很好的材料。

其二是《行草陸游詩四首冊》(圖8),紙本,縱24.6厘米,橫31.7厘米,冊末款下鈐“奕禧”朱文葫蘆印。在正文部分,書家以草書的方式抄錄了南宋詩人陸游的《秋懷十首以竹藥閉深院琴樽開小軒為韻》組詩中的第一首、第五首、第七首和第八首,冊末書家以楷書的方式書寫了一首自作的七言排律:

偶然為此數(shù)百字,純豪退筆中藏稜。擫捺鉤揭聊復具,縱橫扺導亦頗勝。蜿蜒縑素異春蚓,蹇屈蒼崖如瘦藤。勢來手腕自灑灑,墨走風雨何蒸蒸。(為)謂之專家不可得,蘇米仿佛吾弗應。酒闌剪燭務此業(yè),今日待漏寢早興。人云辛苦當睡去,我尚醒若參禪僧。夏宵晷短客多倦,詩成自誦聲憑陵。

作為本冊的附識,自述創(chuàng)作時的真實情境和內心感受。從書法面貌上說,米芾和蘇軾的書法對陳奕禧的影響無須多言,但除此之外,觀者偶爾還能從中見到黃庭堅書法的影子,這說明陳奕禧確實做到了直入宋人之室。

四、自作詩文類

除了像同時期書家一樣抄錄唐宋詩文之外,陳奕禧還常常自作詩,有時還把抄錄和原創(chuàng)兩種方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南京博物院藏陳奕禧書自作詩文類作品有五件:其一是《行書為沂庵題跋頁》(圖9),紙本,縱16.2厘米,橫34.6厘米,右上鈐“虞州”朱文長方印,款下鈐“鹽州陳禧之印”朱文方印。作于康熙三十三年甲戌(1694)三月,時陳奕禧仍在直隸深澤知縣任上,但四月之后便遷職戶部。“虞州”為山西安邑的古稱,可能因為它是陳奕禧的初仕之地,意義特別,也可能因為“沂庵”是陳奕禧在安邑時的同僚,所以鈐“虞州”印于此。此作是陳奕禧中年時期的小字力作,整體面貌接近于米芾。但若細觀,有些單字的結體格外搶眼,給人以似曾相識的感覺,如第六行的“布”字,第十二行的“妙”字,等等,應該出自于懷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可見陳奕禧在主攻米芾書法的同時,還崇尚魏晉,上追“二王”,并效仿米芾集古字,但因功力遠不及米芾本人,故而上下貫氣略顯不足。此作很明顯是一則題跋,茲錄原文如下:

摩詰詩、羲之筆,亦吹笙,亦飛舄。世欽茂弘之名,俗勵彥方之直。斯人也,吾知為圜冠句屨之儒,胡為乎現(xiàn)瞿曇趺坐之釋?噫!趙州草鞋不殊登朝雙屐,青州布衫奚減制錦什襲?君方將提皂囊、奉簪黻、戴鵕?之冠,而升豸繡之列。彼不知者,得毋疑五章之為榮,而初服之頓易,姑待含豪為君解說:幻耶?真耶?是二?是一?或又曰:“曷不使荊、關妙手渲染煙云,點綴竹石,或琴或書,一瓶一缽?”吾知此老必撫掌而笑答:“吾已曠然游于太虛,何必更置一物?”

從最后的落款可知,此作乃陳奕禧的同僚沂庵先生囑題,但沂庵者誰,仍有待方家考證。此外,作品左、右兩裱邊均寫有藏家對書家陳奕禧的生平的簡略考證,亦可作陳奕禧研究之參考。

其二是《行草七言絕句軸》(圖10),綾本,縱156厘米,橫45.5厘米,右上鈐“御賜日巖”白文長方印,款下鈐“陳奕禧印”白文方印和“六謙”朱文方印,左下鈐“九丹鑒藏”白文長方鑒藏印,可知此作曾經清末收藏家朱檉之(1859~1914,號玖玬、九丹)鑒藏。此作的創(chuàng)作題材是陳奕禧的一首自作詩,為一七言絕句:“河水洋洋月色虛,掛帆南過耭津初。誰知遙夜風簾里,一點殘燈數(shù)卷書。”這是一件綾本之作。綾本質地絲滑,筆墨不易控制,書家陳奕禧能在其上隨心所欲地行筆,所書筆畫還很圓潤但不滑,而且墨色有濃、淡、干、枯多層次變化,非常不易。起首的“河水”二字較為生澀,章法也不甚連貫,待毛筆運轉起來后,結字的偃仰、正側和牽連映帶都臨事從宜,變得更加自然,行的中軸線也隨之擺動,行氣非常連貫。

其三是《行書五言壽詩軸》(圖11),絹本,縱226.6厘米,橫47.3厘米,右上鈐“家居兩峰長水之間”朱文橢圓閑章,款下鈐“陳奕禧印”朱文方印和“六謙”白文方印,左下鈐“修直珍藏”朱文正方鑒藏印。由此可知,此作曾經江蘇無錫人許修直(1881~1954)鑒藏。作品書寫的是一首五言律詩:“矯矯風塵外,真成大隱名。溪山回幾席,鷗鷺自逢迎。杯獻余杭酒,歌傳緱嶺笙。懸知初度日,白鹿?jié)具呅小!弊髌返挠荫堰呌幸欢卧S修直書寫的密密麻麻的小字題跋,原文如下:

陳奕禧,字子文,號香泉,又號六謙,浙江海寧人,清康熙貢生,官戶部郎中。工書能詩,王漁洋入室弟子,每由其代書,為康熙特賞,召入南書房供職,賜以御書,名重一時。后出任江西南安府,過津,安麓村凂作孫過庭《書譜》釋文,(留)停舟十日為之寫作,附刻行世。內府曾刻《夢(墨)樓帖》,于準撫晉時又為之刻《予寧堂帖》。著有《皋蘭載筆》《益州于役記》《金石遺文錄》《春靄堂集》等。此幀字體秀勁縱逸,深入王、褚之室,寫壽詩想貴自作,不知已否刊列集中耳。庚寅春初,西溪居士記。

本段題跋作于“庚辰春初”,即1940年春初,主要考證陳奕禧的一些生平之事,如官職、經歷、刻帖、著作等。許修直認為本作書寫的是一首祝壽詩,應該是陳奕禧自作,大體不誤。誠如許氏所言,此作“字體秀逸,深入王、褚之室”,但觀其用筆和結體,不難看出對陳奕禧本作影響最深也最直接的當是宋人米芾。無論是跌宕爽利、迅疾勁健的用筆,還是奔放側傾的體勢,抑或是酣暢淋漓的筆墨效果,飄逸超邁的氣勢氣息,都酷似米芾,尤類其代表作之一的《蜀素帖》。

其四是《行草詩稿殘冊》(圖12),紙本,縱19.1厘米,橫24.4厘米,首頁右上鈐“日喦”朱文長方印,末頁款左鈐“陳奕憙印”白文方印和“安安居士”白文方印,并鈐“龐氏閱查”朱文方印和“龐氏閱查”朱文長方印,還有藏家龐月槎(生卒未詳,諧音“閱查”,故有“龐氏閱查”鑒藏印)的題跋和請人作的題簽。只可惜本冊略有散失,導致詩文內容不全,如今僅剩五開,茲錄殘存文字如下:

雍雍方與雁南游,宋玉雁邕邕而南游兮,鯤雞啁哳而悲鳴。又值臨歧是九秋。余赴石阡在甲申九月。君唱陽關只傷別,我為守令算抬頭。江西此去幾何年,滕閣……

寄齋巢尚書、鶴亭何太史識余于慈仁寺集上,自乙亥至今十四年矣。纮網(wǎng)真為好士開,深宮獨召小臣來。中間用舍同相惜,長戴君恩敢自媒。聚而復散夢癡狂,別路……

惟與麋鹿同群。曉張蒲席□青燈,毛雰曰:白發(fā)青燈,今夜不宜秋。宦路癡騰數(shù)步蠅。漢光武與隗囂書:蒼蠅之飛,不過數(shù)步,托于騏驥之尾,乃騰千里之路。不盡離情怊悵坐,江湖霜骨瘦稜稜。含香徒百盈……

費盡臨窗墨沈多。太史于辛巳五月從征北狄,余于前一日送行書冊子二并賦絕句云:窗外葵榴觸暑明,每來對語有馀清。今朝研北多閑案,豈似來朝出塞行。翰林才譒動天顏,扈從追陪記注班。為是漠南猶溽暑,六戠巡幸出陰山。(二詩在太史處,戊子春始得稿。)抉漢搜秦久中酣,爛鋪蜀錦喂金蠶。致……

淮上舟次。奕禧。

由第二開的“自乙亥至今十四年矣”句,不難推得本冊作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而第一開、第四開中出現(xiàn)的多處時間點(如“甲申九月”“辛巳五月”“戊子春”等)均在本年之前,邏輯上符合筆者的這一推論。

其五是《行書學有名高五言聯(lián)》(圖13),綾本,縱101.6厘米,橫27.3厘米,上款為“敬庭老世兄”,下款為“奕禧”,未鈐任何印章,應該是草稿或未完成稿。此聯(lián)雖寥寥數(shù)字,但字字正側、俯仰變化強烈,拒絕平正體勢,融合了晉唐宋元諸名家之風格,尤顯宋人米芾之欹側風姿。特別是上聯(lián)的“參”字和下聯(lián)的“第”字,以及其他字用筆的轉換、一波三折的橫畫,最為接近米芾的寫法。

綜上所述,陳奕禧好臨古,求本溯源,上追晉唐,喜臨《來禽館帖》,由此帖學晉人法,喜作“雜書卷冊”;陳奕禧尊唐法宋,在書法創(chuàng)作中多抄錄唐詩和南宋詩文,并直接取法“宋四家”,尤其是米芾;陳奕禧才華橫溢,具備自作詩文的能力,其自作詩文的書法創(chuàng)作往往出精品,如《行書五言壽詩軸》,這也是他超出只會抄錄古人詩文的孫岳頒之流甚多的一個重要原因。此外,陳奕禧視野開闊,觀念超前,還開啟了清人學習北碑的序幕。因此,陳奕禧躋身“康熙書壇四家”一點也不為過,更不應當被世人所遺忘。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在线亚洲精品福利网址导航| 中国黄色一级视频| 中国国语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网站 | 婷婷在线网站|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 五月天在线网站| 欧美中文一区| 亚洲第一成年网| 亚洲 欧美 日韩综合一区| 婷婷综合亚洲| 国产美女主播一级成人毛片|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欧美区在线播放| 91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第一页| 一级毛片免费高清视频| 婷五月综合| 9966国产精品视频| 91热爆在线| 色综合天天视频在线观看| AV片亚洲国产男人的天堂| 国产激爽爽爽大片在线观看|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毛片毛片| 国产成人亚洲无码淙合青草| 国产成人高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无码视频喷水| 99re免费视频| 黄色污网站在线观看| 99色亚洲国产精品11p|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kt|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亚洲第一香蕉视频| 久久黄色一级片| 亚洲无码37.| 91欧美亚洲国产五月天| 欧美不卡在线视频| 婷婷六月综合| 在线观看免费黄色网址| 久久中文无码精品| 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 激情综合五月网|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日本中文综合在线| 手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午夜综合网| 狠狠做深爱婷婷久久一区| 国产18页|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h| 久久精品国产国语对白| 国产在线自揄拍揄视频网站| jizz在线免费播放| 伊人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午夜爽爽视频| 国产va在线| 欧美在线精品怡红院| 免费 国产 无码久久久| 日本午夜影院| 免费A∨中文乱码专区| 99热这里只有免费国产精品|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不卡| 69免费在线视频| 美女扒开下面流白浆在线试听| 免费毛片网站在线观看| 第九色区aⅴ天堂久久香| 久久久成年黄色视频| 日韩不卡高清视频| 午夜福利亚洲精品| 国产一级毛片高清完整视频版| 尤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国产情侣高潮露脸|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网站|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92午夜福利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欧美激情| 香蕉99国内自产自拍视频| 在线观看免费AV网| 67194成是人免费无码| 高清大学生毛片一级|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蜜芽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