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箱



九月的下午,陽光明媚,我終于把一只草缸捧回家。喜歡草缸有十多年了,雖然一直沒機會擁有屬于自己的,但以我逛論壇的豐富經驗,我信心十足。可實際接觸草缸后,水體發白、魚蝦死亡、藻類爆發、水質渾濁,各種問題層出不窮。我才意識到,網上那些養缸厲害的人,是有真本事在身上的。
隨著嘗試和學習的加深,我對翻缸的操作要點、器材的使用訣竅都逐漸熟悉起來,對水質的控制已經好很多了。草缸里的小生命,也開始慢慢變豐富了。
缸的原住民里,最早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殺手螺。這個小家伙兒長得太好看了——螺殼黑黃相間,一圈圈環繞著生長,整個螺仿佛一個迷你的小寶塔一樣。螺殼開口的地方是大波浪造型,一看就感覺跑得很快,時常舉著一根小管子,氣宇軒昂地四處溜達,找喜歡的螺來吃。
有一次,看到它死死地抱住一只新來的蘋果螺,我也沒多想,直到后來陸續發現缸里的螺逐漸都成了空殼,我有點兒奇怪,去查了資料,這才知道它是捕食活螺的殺手。但實在割舍不下這么漂亮的小家伙兒,就用隔離盒單獨養,避免它傷害其他螺。
結果,缸里出現了蘋果螺的爆發式繁殖,一下子多出來5只。我也是查了資料才知道,蘋果螺的爆缸是草缸最常見的問題,之前不明顯很可能是殺手螺幫我壓制住了。于是我又選擇放它自由,很快蘋果螺的數量就控制住了。
草缸運行一段時間后,缸內水草不能及時吸收水里的養分時,綠藻就很容易爆發。所以正確的養缸方法,一般都建議定期擦拭缸的內壁,并更換一部分水,以稀釋養分,控制藻的生長。對于我這樣的懶人,其實還有一種辦法:養工具螺和工具蝦。黑殼蝦是公認的除藻一把手,不過最開始的時候,缸里已經有蝦了,我就把目光轉向了螺。
蘋果螺、馬來螺、黑金剛螺、斑馬螺都是我精挑細選的,除藻口碑很好,并且不啃草。蘋果螺殼是透明的,有著粉嫩嫩的肉身,能把各種角落里的藻都吃到。馬來螺細細長長的,在缸底跑得很快,喜歡躲到沙子下休息。斑馬螺是褐色殼帶黑色斑點,黑金剛螺則是全黑的。在各種螺的共同努力下,不用我特別勤快地換水,缸也始終是清晰干凈的。
只是,殺手螺的威脅始終都在,尤其是它連著幾天開了活葷之后,殺力大增。最后,只有黑金剛螺活了下來。劫后余生,兩只黑金剛螺現在也開始混吃混喝了,啃缸壁不再像以前那樣仔細,干活兒效率低了好多,還開始到處排卵,缸壁上四處都有白色的點兒,得定期清理,還是蠻讓人頭疼的。所以我現在又開始老老實實定期換水了。
斑馬魚是特別常見的新手開缸小魚,大部分是紅色的身體、透明的魚鰭,個子小小的,游起來非常靈動。每只斑馬魚都有不同的特點,比如有一只魚個頭兒小,但是魚鰭比其他魚長,游起來就像穿了長裙的少女;有的魚長得壯實一點兒,就很喜歡追著瘦小一些的魚咬;搶食的時候,總是被欺負的小魚很少主動浮到水面吃糧,都是在缸底找沉底的魚糧吃。
斑馬魚的性格大多數都挺活潑的,我經常用鑷子整理水草,它們也逐漸熟悉了這個不速之客。現在只要伸鑷子下去,就經常會有小魚追過來圍著鑷子打轉,好像在問:“你來干嗎呀,一起玩兒嗎?”
大多數的蝦在草缸中是作為工具來飼養的,一般應該很好養,可惜我遇到的蝦,命運都比較坎坷。水質不好,氣泵斷電,或者稀里糊涂被吸到過濾器里,卡在奇怪的地方……在我陸續補過兩次、每次七八只蝦的情況下,三個月后,草缸里的成蝦也只剩下4只了。
萬幸的是,12月初,有一只母蝦抱卵了。它滿滿一肚子淡黃色的卵,給了我很大的驚喜。我手忙腳亂地把魚一股腦地隔離起來,防止蝦被吃掉。沒有了魚的威脅,蝦變得極其活躍,滿缸“飛”著玩兒,結果蝦又多次被吸進水泵里,我救蝦的操作也變得越來越熟練。
考慮到幼蝦也有被水泵吸走的風險,我調整了策略,只隔離了母蝦,讓它獨自在隔離盒里靜靜待產。每天母蝦都會晃動腹部的卵,讓它們在充足的空氣和養分中發育。新一年的元旦假期里,蝦寶寶們出生了。大概有10只左右,一個個小小的、透明的,在隔離盒里稍有驚嚇就翻騰,不小心蹦出盒外就變成魚的口糧。一只幼蝦有一毫米長,還沒有一粒水草泥大,不知道要多久才長大。
雖然一些生命來了又去,但始終有小家伙兒整日歡快地生活,努力著找到自己的位置,有這些小生靈陪伴的日子,格外開心。翻閱資料和自己實際操作,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體驗。越接觸久了,越發喜歡這個草缸小世界;越深入去了解,越會認識到,草缸的世界其實很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