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芬

據研究發現,國內產婦產后心理障礙的發生率高達11%~15%,導致產婦極易發生精力疲乏、喪失愉快感、焦慮等負面情緒,嚴重影響其正常生活與身心健康。我們都知道,產婦產后會受到自身激素造成的影響而導致負面情緒發生,但家庭環境、社會因素以及內分泌和心理等方面造成的影響也不容小覷,甚至更為重要,所以,對產婦產后采取科學合理且有效的應對措施和心理護理干預十分重要,以期能幫助到一些新手爸媽及孕產家庭。
小寶寶到來后,家里的婆婆和媽媽會過來幫助產婦共同照料,或是請月嫂等,孩子的所有事務均被他們包攬。在此情況下,部分新手媽媽會感到自己在生完孩子后不再是母親了,什么都由“別人”說了算,帶孩子的事不受自己控制不說自己還什么都做不了,也只能依照“他們”說的去做。這種失控感會讓部分新手媽媽產生深深的無力感,甚至還會自我懷疑和退縮,抑或是內心憋悶難以表達。因此,這些小家庭外的輔助人員應始終將自己放在“輔助位”,以協助的角色來幫助新手媽媽度過此階段,而不應“剝奪”新手媽媽的育兒權。
由于剛出生的寶寶夜里需換尿布和吃奶等,作息被完全打亂,部分新手媽媽出于對孩子爸爸白天工作等的考慮,或是覺得家中有長輩或月嫂幫忙,而覺得不需要爸爸共同照護。從情理來說,這一舉動可以理解,但對于新手媽媽來說,內心仍希望夜間能有新手爸爸陪在旁邊一同照護寶寶,因此,新手爸爸應盡量不與新手媽媽分房,并主動幫忙照護寶寶。
部分產婦在寶寶出生前已計劃并準備好如何照顧寶寶,自己會做個完美的好媽媽,但當寶寶真正出生后,卻在日常生活中顯得手足無措,從而導致自身總怪罪自己做得不夠好而自責,產生負性情緒。其實很多事情都是無法預料的,新手媽媽應以開放、積極的心態去看待與面對,學會坦然面對一切事物并接受各種不確定,這樣,內心反而會更為踏實和平和。
由于部分產婦存在產后切口疼痛及休息不足等問題,容易出現頭痛,導致其心理和情緒受影響,護理人員應仔細并耐心、和善地為產婦講解產褥期可能存在的問題,以提高其認知度與護理依從性,積極配合機體恢復鍛煉;必要時,可予以切口疼痛產婦使用鎮痛泵或鎮痛藥物;通過聊天和看電視等方式分散產婦注意力,并保持其所在室內環境的舒適度,減少不必要的打擾等。
了解并掌握產婦心理障礙具體緣由,護理人員、家屬應積極和產婦進行心理交流,引導產婦傾訴,以心理疏導的方法引導產婦積極面對解決問題,滿足其心理需求。
據調查發現,缺少丈夫支持的新手媽媽更易出現產后心理障礙。指導并教會新手爸爸積極學習和掌握相關產婦心理、心理障礙方面的有關知識,指導其建立科學正確的育兒觀念,多給予產婦心理、物質上的支持和關懷。動員其他家庭成員輪流幫助產婦,多與產婦溝通交流并予以鼓勵與積極的評價,充分理解、包容產婦不良情緒,及時給予安慰與勸導,讓產婦能充分感受到來自丈夫、其他家庭成員的關心、關愛與支持,感到自己對于家庭的重要性,從而積極樂觀地面對各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