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
四川俗諺云:“張氏劉氏,有你糗事。”“糗事”是什么事?它與“張氏劉氏”有什么相干?
糗,讀音qiǔ,一指干糧,即炒熟的米、麥、豆類及制作的可以較久儲存的熟食品;一指寒粥,即冷稀飯。“糗事”古代通常指備辦糗糧之事。糗糧,即干糧。《尚書·周書·費誓》:“峙乃糗糧,無敢不逮。”《呂氏春秋·悔過》:“惟恐士卒罷(疲)弊與糗糧匱乏。”
兩條引文,都是說糗糧應備充足。前一條中的“不逮”,意為不足、不及,與下一條中的“匱乏”,差不多同義。
從先秦直至明清,糗糧都是征夫戍卒必備的食物。柳宗元《興洲江運記》:“糗糧、芻藁,填谷委山。”岳飛《申劉光世乞兵馬糧食狀》:“所有士馬,瘡痍尚新,羸弊方甚,兼自到任未及一旬,芻茭糗糧,一一窘乏。”孔貞運《明資政大夫兵部尚書節寰袁公墓志銘》:“公(袁可立)命將設伏,乘風縱火,芻茭,糗糧盡歸一炬。”
上引三條,除糗糧外還提到了馬料,即“芻藁”“芻茭”。“未曾行兵,糧草先行”,充分的物資準備永遠都是戰爭勝利的保證。反之,敵方則會千方百計攻擊對手的糧草運輸與儲存,從而達到斷絕供應、動搖軍心的目的。
也不只是戰場上的士卒,那些被征調去服役(例如筑長城、鑿運河、修宮殿等)的人,離家時家人都要為他們準備糗糧;即使他們到了服役之地,家人還得按規定為他們準備后續的糗糧,由鄉里派人定期送達指定地點,然后裝車裝船轉運至前線或工地。“張氏劉氏,有你糗事”,正是地方鄉頭里長通知各家各戶備辦糗糧的慣用語。
張、劉系泛指,且兩姓是全國各地都有的大姓,劉又與“糗”協韻,故這句俗諺得以流傳。
“有你糗事”原本是有關你家的糗糧之事,并非臟話,后來竟訛為“有你毬事”(諧音),意為不干你事,你莫來摻和。其詞義才與先前顛倒了過來。
還有些地方(例如晉北等地區),“糗事”用來指不好、尷尬、無可奈何、避之唯恐不及的事情。這種用法顯系取形(據“糗”字右邊的“臭”引申出冷稀飯易腐臭),詞義也與先前的“糗事”(糗糧之事)完全不是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