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瀟月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飼養起了異寵,比如蜥蜴、壁虎、鸚鵡、龜……異寵流行帶給人們新奇體驗的同時,可能還會引發一系列的生物安全健康和公共衛生問題,值得買家、賣家以及管理部門的關注和重視。
什么是異寵?
異寵,也被稱作另類寵物,是指被人們當作寵物飼養和觀賞的野生動物,包括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獸類等脊椎動物和部分無脊椎動物。
根據不同的類別,異寵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另類水族寵物 巨骨舌魚、海星、海葵、蝦類、海螺、水母、陸生寄居蟹等。
迷你哺乳動物 主要是小型哺乳動物,如倉鼠、龍貓、海貍鼠、垂耳兔、香豬等。
大型哺乳動物 雪狐、赤狐等。
爬行類 主要是陸龜、蜥蜴、非洲侏儒鱷等。
昆蟲類 螞蟻、竹節蟲、螳螂、蝶類。
節肢動物類 紅玫瑰蜘蛛、帝王蝎、蜈蚣等。
異寵影響人類和環境安全
可能危害人類健康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科學家孫全輝指出,野生動物的生物學特性決定了它們不適合作為寵物飼養,它們的攻擊性、毒性以及攜帶的多種病原微生物還可能給人類健康造成嚴重甚至致命的影響。
另有研究顯示,在調研的1410種人類疾病中,約有61%由動物性致病原引發。在目前已知的大約200種人畜共患病中,至少有70種與異寵有關。
關乎生態安全 生態環境部發布的公報顯示,目前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對農林業生產安全、糧食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態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尤其是一些獵奇的寵物愛好者從國外非法網購的國內沒有自然分布的新奇異寵,不僅可能攜帶動植物疫病,而且由于沒有天敵壓制,一旦逃逸或被遺棄極有可能破壞當地的生態系統。以鱷雀鱔為例,其進入戶外水體后會大量捕食本土水生生物,可直接導致本土魚類等水生動物種群急劇減少甚至滅絕,危害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穩定。
此外,不少賣家沒有相關資質,打著售賣異寵的幌子非法販賣野生動物。消費者如果購買了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即便是作為寵物飼養,也構成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正因如此,對于部分來路不明的所謂異寵,消費者更要保持謹慎、擦亮雙眼。
購買和飼養異寵前須遵守相關規定
為維護國家生物安全、保護野生動物、維持生態平衡,異寵愛好者應當了解我國對于活體動物、野生動物等的運輸、購買、飼養、交易等法律法規。
1.對被《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列入的野生動物,捕捉、販賣等活動都將追究刑事責任。此外,《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中的物種,引進和養殖都有嚴格管理,個人是不能飼養的。
2.對于大眾來說,嚴禁將保護物種和入侵物種作為寵物,盡量不要飼養自己不了解的動物,飼養時一定要做好妥善管理防止其逃跑,杜絕野外放生。
3.對于銷售者來說,銷售寵物需要完整的許可證件,做好檢驗、檢疫工作,同時對消費者要盡到飼養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項等的告知義務。
4.買三思,慎處置。消費者在購買異寵后隨意棄養的風險主要體現在生物入侵和流行病傳播兩個方面。一些寵物由于其體型、生理耐受和繁殖能力等優勢,在野外會對本地相似生態位的物種形成替代,極有可能導致本地物種滅絕。入侵物種許多都是人畜共患病的宿主,不僅飼養者本人有染病風險,如果進行野外棄養還可能造成當地的疫病輸入風險。
總之,興趣愛好沒有錯,但要遵守法律。不要因為好奇心理去飼養異寵,更不要因為新鮮勁過了就隨意拋棄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