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杰
電視技術逐年迭代,一些電視上新增了提高畫質的功能。其中最讓人感興趣的是兩個,一個是HDR 亮度映射功能,一個是杜比視界精確細節功能。之所以我們說這兩個功能比較有趣,一個是之前大多數電視是不支持這兩個功能的,HDR 亮度映射功能一般廠商有自己的一套機制,或者根據行業內固有的規則來實現;另一個原因也是其中一些功能在之前的芯片上無法實現,而在今年大家都開始使用聯發科的新芯片后,這一功能才得以降臨安卓電視上。筆者覺得有必要單獨把這兩個功能拿出來聊聊,其中的原因是目前支持的電視逐漸增多。

這兩個功能對于專業用戶觀看HDR視頻或者玩HDR 游戲,都是會有觸動的,因為它們最終都涉及畫面的實際表現。在之前像LG 其實有一些HDR 亮度映射的選項,從去年的C2 開始也可以支持杜比視界精確細節功能;而現在TCL 則是首個支持用戶手動選擇HDR 映射模式以及杜比視界精確細節的國內電視廠商,這對于國內電視的畫質來說,有著正面的意義。
HDR 映射功能是每個電視都要做的,當然這里涉及很多相對復雜的東西。HDR游戲也好,HDR 視頻也好,都會有自己的亮度設置,按照正常的邏輯來看,一個畫面創作人的意圖是多少亮度,那么電視上相應顯示出多少亮度,是最佳的狀態。一般來說,一款電視的HDR 效果好不好,主要是看電視的亮度是否能盡量接近輸入畫面的亮度,這個我們通常用PQ 曲線圖來查看。
關于PQ 曲線圖和EOTF 測試,這里我們不多說,大家可以這么理解:電視在HDR 下的亮度表現越符合圖像輸出的原始亮度,那么表現也就越好,就越能體現創作人想要傳達的畫面意圖。打個比方,一個畫面有100nits 的原始亮度數據,如果電視這個時候也發出100nits 的亮度,那就是完美匹配,如果這個畫面高于100nits或者低于100nits,那么都是不準確的,畫面就會顯得過亮或者過暗。

視頻畫面亮度超出電視亮度,電視機就需要做調整去適配
每個廠商對畫面的理解不一樣,所以在PQ 曲線的表現上也不同,有的可能會很準確,有的可能會很糟糕,通常來說所有電視的在電影模式下的PQ 曲線是最佳狀態。但無論PQ 曲線表現如何,實際上電視是不可能達到一個完美的HDR 狀態的,這受限于目前電視亮度的不足,比如一個視頻畫面的亮度達到了10000nits,可目前市面上并沒有10000nits 的電視,這個時候電視就會有自己的一套機制去解決這個問題。
對于電視而言,當圖像的數據中出現自己無法達到的亮度,就會用兩種方法去解決,第一種方法就是暴力剪裁,當圖像數據出現無法達到的亮度時,電視直接咔嚓一下將更高的亮度信息給切斷了,一律以自己能顯示的最大亮度呈現。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能讓用戶獲得電視最高的亮度,但是由于更高的亮度信息被干掉了,所有原本更高亮度的畫面,在電視上只能以相同的亮度顯示(通常是電視的峰值亮度),所以這種高亮度的畫面就會丟失細節。
而另一種方法就是我們所謂的HDR亮度映射了。盡管電視達不到畫面應有的亮度數據,但是電視會采用壓縮亮度的方案來呈現更高亮度的畫面,這樣雖然電視實際的亮度會降低,但能保持畫面的信息,所以會有更多的細節呈現。
值得注意的是,電視這種壓縮亮度的HDR 映射方案,可以很早就介入,也可以比較晚介入。有的電視在畫面亮度信息超過300nits 時就開始采用亮度映射的方案,有的電視則因為自己本身亮度較高,可能要檢測到1000nits 的亮度信息時才會開始壓縮,這要看電視廠商和具體產品的設計思路了。
一般來說,目前的電視在HDR 環境下,都會采用HDR 亮度映射的方案,只是壓縮的比例、介入的亮度環境會有區別。通常而言,本身亮度較低的電視,會很早就開始進行HDR 映射,反正自己亮度都低,還不如呈現更多HDR 的高亮細節,比如一些中低端的電視就會這樣做。但無論如何,不管是采取剪裁還是亮度映射,電視總會遇到自己達不到的亮度,所以當HDR亮度映射最終達到了電視自己的峰值亮度,那么這個時候和剪裁一樣,也只會以相同的峰值亮度顯示畫面了。
所以這就要電視廠商考慮了,如果電視本身的峰值亮度足夠高,那么應該什么時候做亮度映射?因為說白了,廠商是希望能發揮出自己電視的優勢,也就是盡量給用戶提供最大亮度的畫面表現,剪裁是最簡單的方案,剩余的只要把峰值亮度以下的PQ 曲線做好就行了。但同時大家都在拼畫質,一味高亮而缺乏細節的粗暴剪裁手段又太過簡單,所以HDR 亮度映射的方案就顯得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