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已經是2TB 時代了?那倒沒有這么夸張,只是對于很多用戶而言,選擇2TB 固態硬盤更有性價比,譬如游戲用戶選它就很有必要且很合適。現在游戲文件夾的體積是越來越大,動輒就100GB 起步,像《使命召喚17:黑色行動冷戰》更是達到了164.9GB,這樣的游戲即便是1TB SSD 也裝不了幾個。有人會說多裝幾個SSD 不就好了,可是主板 B 系列的M.2 插槽一般只有2 個,擴展能力比較有限。至于專業用戶,工程文件、素材都不小,讀寫性能超強的SSD 對于縮減讀取、寫入時長,提升工作效率有非常明顯的作用,單塊固態硬盤的容量自然是多多益善。臨近6·18 大促,優惠券、滿減補貼等等,可能歷史低價就要誕生了,此時不買更待何時?
容量的問題解決了,要不要糾結固態硬盤速度呢?對于很多用戶而言,PCIe3.0 SSD 的速度已經足夠應對日常影音娛樂、圖表制作以及一些對速度要求并不是特別高的游戲等等。如果你的平臺目前只支持PCIe3.0 SSD,如今旗艦級產品速度達到3500MB/s 以上,相比機械硬盤的提升幅度也很大。這樣的速度表現應對專業應用軟件也可以高效輸出,大大縮短素材加載時間以及大量零散文件存儲的時間。當然,如果你有未來升級芯片組的打算,完全可以趁低價直接入手PCIe 4.0SSD。畢竟,更快的存儲速度才符合未來存儲需要。現在主流主板對于PCIe 4.0SSD 的支持也已經相當給力,不管是單獨升級還是多塊SSD 組建RAID,實現起來都比較容易。
很多用戶對于固態硬盤是否有獨立緩存這件事相當看重。很顯然,有獨立緩存的SSD 可以提高輸入/ 輸出(I/O)性能和耐用性。那是不是無緩SSD 就完全不能買了呢?也不是。如今很多品牌推出了DRAM-less 固態硬盤,通過HMB 機制搭配SLC Cache 智能緩存設計來保證固態硬盤的傳輸穩定性。HMB 是通過使用主機內存(甚至是CPU 緩存)的部分高速存儲空間來提升SSD 的I/O 性能,不會從主機中消耗大量的內存,只需幾十MB 便能夠滿足用戶需求。同時,SLC Cache 智能緩存設計,也能夠根據寫入數據的大小、零碎程度,自動靈活劃分出SLC Cache空間,并在完成讀寫后,重新劃分空間,在不浪費空間的情況下,提供盡可能高的緩存穩定性。

鎧俠EXCERIA 極致瞬速 G2 RC20SSD 為M.2 2280 長度設計, 尺寸為80.15mm×22.15mm×2.23mm,小巧纖薄單面設計,不管是臺式機還是筆記本都能輕松擴展。這款產品選用了鎧俠BiCSFLASH 3D NAND 原廠閃存顆粒+1GB獨立緩存的設計,支持PCle Gen3×4協議,通過NVMe 1.3 技術減少了系統在固態硬盤和CPU 之間的I/O 路徑的延遲,產品順序讀取速度為2100MB/s,順序寫入速度為1700MB/s,傳輸性能遠超SATA SSD 數倍。不管你是進行設計創作,還是當作游戲存盤,鎧俠EXCERIA極致瞬速 G2 RC20 SSD 都能依靠原廠閃存顆粒以及鎧俠自研主控的穩定優勢提供流暢的體驗,可以說是入門級固態硬盤的優選。

致態TiPlus7100 采用M.2 2280單面PCB 設計,可全方位支持Gen4及大部分Gen3 系統,并滿足PS5、筆記本、臺式機等設備的升級擴容需求。基于晶棧 Xtacking 3.0 架構的長江存儲TLC 閃存顆粒,支持PCIe Gen4×4 接口,HMB 機制搭配SLC Cache 智能緩存設計,讓電腦開機、應用程序與游戲加載、文件保存與傳輸等高速運行告別卡頓。高達7000MB/s 的順序讀取速度和6000MB/s 的順序寫入速度,可高效完成游戲加載、素材導入、視頻剪輯、渲染等制作過程。總的來說,這是一款能夠滿足用戶在電競、設計和視頻制作等多元化、高性能應用場景下實際需求的“全能型”固態硬盤產品。

WD_BLACK SN770 NVMe SSD支持PCIe Gen 4.0×4 傳輸通道和NVMe1.4 傳輸協議,同時兼容PCIe 3.0使用,主打低功耗和低發熱。不管是安裝到帶機箱的主機平臺上,還是筆記本升級,也不用擔心過熱而宕機,也不用擔心太占地方而無法安裝其他硬件。2TB 容量款順序讀取速度高達5150MB/s,順序寫入速度高達4850MB/s,650K 的隨機讀取以及800K 的隨機寫入IOPS 能力,搭配WD_BLACK 儀表盤開啟游戲模式,讓你在游戲中可以流暢運行,且精準走位。另外,這款產品采用基于 HMB(Host MemoryBuffer)技術的 DRAM-less 控制芯片設計,能夠滿足大多數日常需求,以更低的成本達到同樣優秀的性能提速不加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