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惟杉

國人對于外來事物開放、包容的心態,是否正在發生改變,是一個必須引起重視的問題。
很多人或許還記得,2021年9月初,大連的日本風情街“盛唐·小京都”在洶涌的反對聲中,結束試運營。反對的聲音是否理性姑且不論,但反對者可能難以想象各地政府興建類似風情街的初衷。
一些熱衷于興建異國風情街的城市往往是吸引外資的高地,這些風情街不僅是商業項目,也被地方政府視為向外商與外籍人士展現城市開放心態的關鍵,有基層招商人員向我解釋,“這就像你在美國看到唐人街會感到親切一樣。”
2020年4月,大連獲批中日地方發展合作示范區,這個曾經被視為日企“離開中國”的代表性城市,無疑希望借助示范區“翻盤”。而在示范區的招商簡介中,日本風情街本被視為“人文上對日開放”的范例。
事實上,在與各地招商人員交流后會發現,“中國是否歡迎外資”成為當下眾多外商的主要顧慮,哪怕這個問題已經在不同場合、由不同層級的政府官員反復給予肯定的答復。或許,在外商看來,“歡迎”不應只表現于不斷縮短的負面投資清單,更在于整個社會是否具備開放的心態。
應該看到,外商的心態確實在轉變。改革開放初期,以及此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無論是作為地方政府招商引資的目標,還是個人的職業選擇,外商都擁有光環。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外商投資從享受“超國民待遇”回歸為落實“國民待遇”,心理落差客觀上是有的。
這幾年,“究竟是世界更需要中國,還是中國更需要世界”的討論很多,類似的討論同樣發生在外資身上,這本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外商離開中國超大規模的市場,固然不是一個理智的選擇,與此同時,開放的中國也需要外資。
外資企業在一些技術、理念上的領先,我們必須承認。在采訪中,有基層招商人員向我講述了一個故事,曾有德企投資建廠前,專門從總部派來一支“環保小分隊”,對工廠區域的土壤、地下水進行采樣、化驗,出具報告,“他們告訴我,未來當他們離開時也會出具一份相似的報告,證明工廠沒有污染環境。”他至今仍感慨于這家德企的環保意識。
只要看看蘋果、特斯拉對于國內3C、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帶動作用便會明白,我們需要一條條這樣的“鯰魚”,這也是高質量吸引、使用外資的意義之一。
撫今追昔,中國要實現繁榮和發展,開放、包容的心態必不可少。

15/2023 總第1089期
@X:持續擴大開放,穩住外企外資。
《中國新聞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根據工作安排,本刊2023年5月8日休刊一期,5月15日恢復出刊。祝廣大讀者五一假期愉快!
《中國新聞周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