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虎
提到山東省濰坊市,許多人會聯想到濰坊風箏、壽光蔬菜、昌樂西瓜等。其實,濰坊還是一座“冠軍”企業云集的制造業重鎮,擁有123家省級以上制造業單項冠軍,新增數、總數連續兩年均位居山東省首位。
“單項冠軍”是指長期專注于制造業特定細分產品市場,生產技術或工藝國際領先,單項產品市場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的企業。具有眾多專注、專業、創新特質的隱形冠軍企業,是濰坊工業連獲國家級榮譽的硬核支撐。濰坊何以成為“冠軍之城”?記者前往調查探尋答案。
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培育提升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定義了制造業單項冠軍概念,這就是中國的隱形冠軍。有人把單項冠軍的進階比喻成金字塔,塔基是千千萬萬的中小企業,往上是“專精特新”,再往上是“小巨人”,塔尖是“單項冠軍”。
今年1月6日,工信部公示2022年度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市(州)推薦名單,全國共有10個城市入選,濰坊是山東省唯一入選地市。此前,濰坊成為國家首批12個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體系建設試點城市,濰坊市動力裝備集群成功入圍先進制造業集群“國家隊”。濰坊各縣市擁有一批掌握行業話語權的中小企業,不顯山露水,卻擁有強大的創新能量,并走上了行業巔峰。濰坊是如何做到的?
麥克風、喇叭等是智能手機必不可少的精密配件。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它們大量產自濰坊市一家民營企業——歌爾股份有限公司。在歌爾智能生活館展廳,講解員捏起筆尖大的一款微型聲學傳感器介紹,“這是目前業內尺寸最小的MEMS(微機電系統)聲學傳感器,別看它體積小,里面包含著MEMS芯片和ASIC芯片,是當前主流的聲學器件”。早在2003年開始攻關藍牙耳機的時候,歌爾就想上馬自動化生產線,但他們買不到國際先進設備,想要尋求合作,對方卻不開放技術。碰了一鼻子灰的歌爾認識到,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只有把創新主動權攥在自己手中,才能牢牢掌控發展主動權。經過多年自主研發,歌爾終于打破技術壟斷,成功研發出麥克風自動化生產線。經過在自動化、智能化方面7年持續發力、攻關,歌爾終于贏得第一個國際大客戶。此后,歌爾迎來爆發式增長,2013年營收總額突破100億元。緊接著,歌爾布局數百條自動化生產線,攻克多項精密電聲器件的智能制造生產線研發及產業化,開發數以萬計的精密自動化設備。憑借“金剛鉆”,歌爾先后通過韓國、美國、歐洲等公司的供應商審核,迅速打開國際高端市場。如今,它已經成為國內外眾多廠商的供應商,微型揚聲器、受話器、微型聲學傳感器、智能穿戴等產品出貨量居全球第一位,無線耳機出貨量全球領先。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歌爾MEMS產品銷售額在全球MEMS廠商中排名分別為第9名、第6名和第8名,是全球MEMS廠商十強中唯一一家中國企業。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周放生認為,產業鏈的“明珠”就是隱形冠軍。我國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就是要做強企業,培育出更多的隱形冠軍。濰坊的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支撐起了濰坊制造業強市的大盤。2022年,濰坊5家企業入選中國企業500強,4家企業入選中國民營企業500強,8家企業上榜2022中國制造業民營企業500強榜單。壽光市、青州市、諸城市入選2022年全國制造業百強縣(市)榜單。濰坊動力裝備產業被譽為冠軍企業的孵化器。目前,濰坊動力裝備集群產值占全國動力裝備行業的30%以上,已形成以7家龍頭企業為核心、176家高新技術企業為支撐、315家上下游企業為配套的集群核心生態圈。位于高密市的豪邁集團,從一個只有30多名員工、100萬元資產、十幾臺破舊設備的鄉鎮企業機修車間起步,逐步成為國家第一批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擁有多個世界隱形冠軍產品。豪邁集團具備隱形冠軍“專”和“新”的特質,在輪胎模具、氣門芯等領域世界領先,其中,輪胎模具出口額占國內同類產品的90%以上。
濰坊把“專精特新”作為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途徑,堅持由小到大、由大到強的培育理念,推動企業從高成長、創新型、科技型、專精特新“小巨人”到單項冠軍梯次升級。截至目前,濰坊市共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7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92家,數量均居山東省前列。2022年濰坊市新增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41家,總數達到123家,占山東省總數比重達到14.4%,新增數、總數連續兩年位居山東省首位。2022年,有131家企業晉級濰坊市隱形冠軍企業,濰坊市級隱形冠軍企業總數達到419家。其中,山東艾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2018年成立的新公司,僅用4年時間就成長為市級隱形冠軍和山東省瞪羚企業。其獨家研發的“居家安防預警智慧養老服務平臺”位列山東省內市場占有率前3名。“企業無論大小,只要創新能力強,在細分產品市場占有率高,行業覆蓋面廣,在制造業基礎和產業鏈中發揮獨特作用,就可以稱為‘單打冠軍和‘配套專家。”濰坊市工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孫曉東說。

走進位于安丘市的山東檸檬生化有限公司成品包裝車間,自動化包裝設備揮舞著手臂,一垛垛檸檬酸成品完成包裝等待入庫。“聯合利華、寶潔等世界龍頭企業都是我們的客戶,保持常年合作。”檸檬生化總經理李傳朋說,聯手頭部企業,這幾年公司產值穩定增長、效益逐步提升。安丘是個縣級市,卻擁有一個很大的“500強”朋友圈。當地有3家企業規模不大,但在行業內技術領先、擁有話語權,成功融入了中國500強企業的產業鏈,合作的客戶都是可口可樂、寶潔、比亞迪等行業頭部企業。目前,與檸檬生化、藍想科技、埃爾派粉體3家隱形冠軍企業合作的中國500強企業達166家。
濰坊為何能夠聚集如此多隱形冠軍企業?

“真金白銀”育壯。濰坊市改革發展研究中心的李少軍介紹,近年來,濰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制造業單項冠軍的培育提升工作,強化政策扶持引導,助力隱形冠軍快速成長。2018年印發《濰坊市行業龍頭企業群培育方案》《濰坊市“隱形冠軍”企業群培育方案》,對列入國家級、省級、市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和產品,分別給予100萬元、80萬元、50萬元獎勵。力爭通過5年努力,逐步打造形成百億級、千億級梯次遞進的行業龍頭企業群和市級、省級、國家級、世界級接續提升的隱形冠軍企業群。同時,實施優質企業“育苗造林”“千百十”等梯次培育計劃,全面加強培育指導,為單項冠軍快速成長和發展助力助跑,使濰坊單項冠軍群體走在全省全國前列。位于諸城市的山東大業股份有限公司是胎圈鋼絲制造業單項冠軍,該公司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牛海平感慨道,如今,各類優質要素資源正加速向企業集聚。前不久,公司計劃上新風力發電項目,在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如果綠色能源使用比例達標,在國際市場上每噸產品可以免繳50歐元至100歐元的“碳稅”,產品競爭力將顯著提高。在了解企業實際需求后,諸城市第一時間協調相關的要素資源,主動幫助企業向山東省能源局提報相關材料。“如果后期風力發電項目可以落地使用,企業用電成本將由每千瓦時0.75元降至0.3元。”牛海平說。
除了普惠性惠企政策支持,“及時雨”也會定向、精準地涌入項目資金缺口。“去年,我們在收購山東勝通鋼簾線有限公司過程中,有3.5億元資金缺口。為了填補這個缺口,濰坊市、諸城市兩級政府幫助我們與濰坊市城投集團取得聯系,最終順利完成并購。”牛海平說。近3年來,安丘先后為近 30家企業在技改項目獎補貼息、智能制造、節能降耗等方面爭取上級資金共計7000多萬元,設立技改引導基金,有63家企業獲得獎補資金3800多萬元,圍繞山東埃爾派粉體科技有限公司焊接團隊需求、山東檸檬生化有限公司技術升級需求等,政府為企業與院士團隊“牽線搭橋”,促成頂級專家合作。

核心技術塑強。濰坊的冠軍企業有一個共同點,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和產品研發工作,“將1米寬的市場做到100米深”。據統計,在科技研發方面,濰坊市單項冠軍研發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為4.96%,是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水平的近5倍;研發人員占企業全部職工人數的17.41%,是國家認定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人員占比的近兩倍。位于安丘市的山東埃爾派 粉體科技有限公司用技術實力打開比亞迪的大門,其“朋友圈”有寧德時代、萬向集團等89家中國500強企業。藍想則擁有實用新型專利100余項,制訂行業標準3項,“消(白)霧”裝備技術及產品已進入中石化、臺塑等500強企業,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70%。目前,安丘市有制造業單項冠軍、隱形冠軍各類高成長性企業80家。濰坊還充分利用區域性新型創新平臺,牽頭建立“企業出題、政府立題、全球創新資源協同破題”的聯合攻堅機制,實施“栽樹工程”,引導企業專注擅長領域,解決“卡脖子”難題。
技工院校培優。濰坊技工院校眾多,大批高級技工源源不斷走向產業一線,為冠軍企業輸送了優秀制造人才。近日,畢業于濰柴技師學院的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王樹軍入選第十六屆中華技能大獎受表彰人員。濰坊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立新介紹,近年來,他們探索建立技師學院+高級技校+普通技校+大型骨干企業+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的技工教育聯盟,已整合16所技工院校、83家重點企業、32個職業技能培訓機構,探索聯盟集團化發展新路徑,全面促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綜合運用“大數據+云計算”技術,建立全市高技能人才庫,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融合發展,提高技能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匹配度。發揮好濰坊市12家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基地發展優勢,大力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雙師聯合培養”的企業新型學徒制,支持技工院校與企業開展訂單式、定向式、定崗式聯合培養模式,帶動培養高技能人才近2萬人。此外,濰坊各職業院校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同頻共育職業人才。歌爾與濰坊工程職業學院等10所高職院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共同構建新型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現有在校學生1400多名。
制造企業是產業鏈、供應鏈的實施主體和關鍵載體,其中以單項冠軍為代表的優質企業更是領頭雁、排頭兵。近幾年,濰坊堅持把發展實體經濟作為主攻方向,扎實做好“創新綠色、動能轉換優存量”和“著眼未來、高端引領擴增量”兩篇文章,立足現有產業基礎,全面優化提升技術工藝、優化拓展產品體系、優化提高產品質量、優化完善產業鏈條、優化提升經濟效益,推動制造業提高度、增厚度、拉長度,加快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傳統產業“老枝發新綠”。最近,位于昌樂縣的山東世紀陽光紙業集團有限公司倉儲車間外,每天都有六七十輛貨車整裝待發。“現在一天發往廣州、四川、內蒙古等地的產品能達到2000噸左右。”世紀陽光紙業集團副總經理李金海告訴記者,企業正開足馬力加緊趕制卡紙、原紙訂單,預計今年產量210萬噸左右,較2022年上漲10.5%。作為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山東世紀陽光紙業集團有限公司堅持走科技創新之路,首創“以草代木”理念,白面牛卡紙、涂布白面牛卡紙、紙管原紙等產品獲得了國家級綠色設計產品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