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傳義 隋翔宇
時下,天氣乍暖還寒,但煙臺黃渤海新區的發展已是熱火朝天。三月初,煙臺黃渤海新區主要領導帶隊到南方進行了一次密集而又成果豐碩的合作招商之行。
此行主要成果是,煙臺黃渤海新區(煙臺自貿片區)與海南崖州灣科技城、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和廣東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三位“優質伙伴”實現深度牽手,旨在促進南北產業共興、園區共建、資源共享,打造南北合作的全國典范,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
崖州灣科技城是海南自由貿易港11個重點園區之一,致力打造世界一流種業發展高地,在水產種質引進、育種研發繁育、海洋新興產業促進等方面有相應優勢。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是國內醫療服務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是海南自貿港建設的重點園區和重大功能平臺,享有進口、使用尚未在國內注冊審批的新藥、藥械與設備等系列特殊政策,是跨國藥企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的新窗口。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則是澳門連接內地產業合作、國際資金合作、國際商務合作的橋頭堡,與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合作,對吸引澳門乃至大灣區項目、平臺、人才、資金等優質資源具有重要意義。煙臺黃渤海新區與以上三地實現合作,能夠緊跟國際前沿,獲取政策紅利。

以海洋種業為例,疊加自貿區、開發區、綜保區、中韓產業園等國家級戰略的煙臺黃渤海新區,海域面積948.68平方公里,海洋資源豐富,海洋產業特別是海洋種業產業優勢突出,潛力巨大。
數據顯示,全國81家國家級水產原良種場中有5家在煙臺黃渤海新區,全國縣域范圍密集程度最高。近年,黃渤海新區高水平規劃建設了黃石灣海洋經濟區,總投資10億元的先導項目海頭科創中心已經開工建設,力爭用2-3年時間完成5平方公里開發、導入3萬常住人口、投用20萬平方米總部辦公和創新載體、引進10家國家級科研機構、落地不少于20個產業項目,打造全國首家以藍色種業為特色、以海洋科創為引擎、以海洋新興產業為方向的高能級現代海洋科創灣區。
正是有了如此廣闊的產業合作空間,煙臺自貿片區早在2021年就敲開了三亞崖州灣的大門,與對方簽訂聯動創新合作協議。
而煙臺片區在生物醫藥產業、知識產權服務業等方面的情形與之相仿。目前,作為入選國家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生物醫藥產業,在煙臺片區已形成百億級集群規模,先后培育出榮昌生物、東誠藥業等4家上市公司,搭建起抗腫瘤蛋白質藥物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創新藥物孵化基地等50多個創新平臺,獲批及在研國家一類新藥和國家三類醫療器械近百個,新藥創制及產業化的強勁勢頭,為與“優質伙伴”持續深化醫藥領域探索創新、開放合作創造了無限可能。
煙臺黃渤海新區與相應合作伙伴之間的“優勢互補”,在過去一段時間已經得到了實踐的檢驗。
2021年8月煙臺自貿片區與崖州灣科技城簽訂聯動創新合作協議以來,雙方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圍繞水產種質引進、育種研發繁育、新興產業培育等方面積極探索、務實合作,推出一系列創新舉措和工作成果。其中,探索出的水產種業“南繁北育”互利共贏新模式,被國務院自貿試驗區部際聯席會議簡報刊發推廣,并入選2022年山東省“最佳實踐案例”和海南自貿港制度(集成)創新案例。
在企業層面,雙方發揮崖州灣科研基礎設施完備和煙臺片區水產育種起步早、技術強的互補優勢,由山東海洋現代漁業公司、黃海水產研究所、海南晨海水產公司等四方合作的“金虎石斑魚雜交種家系建立及苗種規?;嘤表椖?,以及煙臺天源水產公司和海南海王星水產公司合作的“藍瓜子斑引種馴化繁育技術”項目,在全球率先培育出生長周期短、抗病抗逆性強、具有豐富遺傳多樣性的水產新品種,科研育種能力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而這些成果,無疑起到了一種“示范”作用,既增添了煙臺自貿片區深化對外合作的動力,也提升了已有和潛在合作伙伴們的信心。
以崖洲灣科技城的合作為例,在此次舉辦的“三亞-煙臺深化水產種業聯動創新座談會”上,雙方明確提出:“進一步促進南北產業共興、構建海上聯動產業走廊,促進南北園區共建、崛起科技創新合作高地,促進南北要素共享、推動區域經濟聯動發展,共同打造南北合作的全國典范?!?/p>
受此鼓舞,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山東海洋現代漁業有限公司、煙臺經海海洋漁業有限公司、三亞農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崖州灣農漁業發展有限公司等企業也在座談會上就項目、科技、人才等方面達成多項合作意向。
在與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的合作中,雙方將充分發揮煙臺自貿片區產業基礎、配套服務和樂城先行區的政策機制、品牌效應等優勢,在醫療、醫藥、康養等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推動特許藥械創新支付和多層次醫療保險支付體系合作;共建醫療技術產業合作平臺,促進雙方轄區內生物醫藥研發機構和企業聯動,推進國內外高端醫療成果落地;加強醫療領域合作,支持各自醫療機構跨區域合作共建,開展遠程醫療、多點執業等。
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煙臺自貿片區方面則與粵澳深度合作區和橫琴國際知識產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珠海華發集團、橫琴創新發展研究院負責人座談交流。會上,兩地簽署了建設RCEP國際知識產權聯盟合作協議,將圍繞專利開放許可試點、打造國外高端服務機構集聚區、舉辦RCEP主題論壇以及構建RCEP知識產權人才培育和交流合作基地等方面開展更多合作。
很顯然,煙臺自貿片區與南方優秀伙伴的合作已經進入“多層次”“多產業”的深度空間。只要踏實推進,“打造南北合作的全國典范”的目標,并不遙遠。
沖刺萬億城市,是2023年煙臺市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而作為全市經濟的龍頭,黃渤海新區(自貿片區)責無旁貸。在這種背景下,此次與南方三位優質伙伴的深度合作,其實展現出的也是新區的擔當意識和布局眼光。
深度牽手這三位“好伙伴”,將直接利好新區的海洋產業、生物醫藥產業和知識產權服務業等。這對于煙臺全市經濟總量的提升,也將有明顯助力。
以海洋產業為例。數據顯示,煙臺市近十年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預計2022年突破2300億元。很顯然,2023年,煙臺要沖刺“萬億城市”,就應當在海洋經濟發展上下更大功夫。而此次與崖洲灣科技城的深化合作,以海洋水產種業聯動為起點,依托三亞海洋資源稟賦,發揮煙臺產業、人才、技術等優勢,后續對整個海洋產業的拉動作用將不可限量。
生物醫藥產業是煙臺市重點打造的九大主導產業之一,入選全國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全業態主營業務收入突破千億元。黃渤海新區目前共有生物醫藥企業126家,其中上市公司4家,高新技術企業31家,科技型中小企業51家,年產值超過百億元。此次與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牽手之后,雙方可以進一步暢通信息溝通交流渠道,推動政策互惠、資源共享、創新協同。煙臺生物醫藥這個產業集群也必將激發出巨大的發展潛力。
在知識產權服務業方面,煙臺是全國首批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示范市,擁有國家知識產權優勢、示范企業69家。作為煙臺市的經濟中心和創新高地,黃渤海新區專門規劃建設了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區。通過全力支持橫琴國際知識產權交易中心在煙臺深耕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優質資源也將進一步向新區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