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妮
責任、家國、實干、鴻鵠志,是我當代青年四大使命之源。初生之青年,時而迷茫。萬里蹀躞,那黃土高原上的嘹亮高歌伴隨著悠悠駝鈴聲從渺遠而又輝煌的時空傳來——于是我傾耳以聽:“少年郎,旁觀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驟而一驚,我謙卑地問道:“遠古的詩音,您為何而來?”答曰:“聞爾后生途茫然,何不來聽前人歌?”
青年人跑上了山崗,望浮云萬里,高山仰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有一抹紅最為耀眼:哦,原來那無數的詩篇從紅旗飄揚的地方傳來——那是古往今來青年一生守護的中國。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我的一切志向立于我的國家。
詩引前路,我看到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國家使命感:“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國在,家在,青年在。吾輩以“龍城飛將”之稱投身于國防,他們可以是航母、軍艦、C-919的總設計師,也可以是統領萬軍、對外涉交、醉臥沙場的將帥之才。他們身上有詩篇中的家國之情,何其耀眼!于是后繼青年薪火相傳“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當求萬世名”。
我恍然大悟,以天下為己任,這是一件多么壯麗的事業:如果你不曾聽聞“霜重鼓寒聲不起”,哪懂“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如果你不曾聽聞“古來征戰幾人回”,哪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又聽那遠古來的聲音道:“少年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我答:“吳鉤非我兵,牡丹正紅濃,可待蝴蝶蘭。吾乃當世少年郎,關山雖難志猶長。”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中國紅,百煉鋼,繞指柔,我的所有青云志,皆源于責任。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鮮衣怒馬,笑顏輕狂,腳踏實地,仰望星空。往國家需要的地方走去:學術、科技、法制……以吾之渺渺,成國之泱泱,這便是我的責任。歷經千年坎坷,從軸心時代的百家爭鳴,到覺醒年代的五四發聲,至如今的新青年時代,無論何時何地,社會責任感,赤誠家國情,無不與青年有關。
曾有少年詩人蘇東坡意氣風發:“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奮勵而懷當世志,后有學士蘇軾冒死直諫上書,為何?不要激進變法,不要盡廢新法,只要江山社稷平安才好。那無數的遠方和人們似乎都與他有關,現在又與我有關。
會當凌絕頂,這次我率先答道:“吾乃當世少年郎,自有責任興中華。”
“少年恃險若平地,獨倚長劍凌清秋。”——我少年輕狂不羈,貴在意氣溢三軍。
不要怕,不要怕,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少年俠氣,結交五都雄。肝膽洞,毛發聳。立談中,死生同。”青年貴在家國,貴在責任,還貴在時光。一朝白駒過隙,朝發白帝暮到江陵,早立志呵!早奮發呵!李太白、辛棄疾、陸務觀,誰不是少年立志?徐霞客、陶淵明、白居易,誰不曾一路向西,朝碧海暮蒼梧?“須知少年凌云志,曾許人間第一流。”
云起潮涌,樹靜風止,那聲蒼老的嘆息從那抹鮮紅的山崗傳來:“至此,后生可畏。”我欲再言,駝鈴聲已然悠遠,匆匆而來卻印下一道沉淀百年的腳印:前輩也曾鮮衣怒馬,開懷大笑,攜詩友浮一大白,也曾直言死諫,雖九死其猶未悔……我久久矗立,久久凝視,東方既白,似是夢中不知身是客,朝著漸遠去的譜寫者們吼道——
“且安心,吾乃當代少年郎!會有一番萬古長!”
(指導教師:王邦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