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義 楊運良 史華鋒 賀振東 田克明

摘 要: 近年來,我國火龍果產業發展迅猛,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火龍果不耐貯藏、市場供應期短的特點促進了以溫室延遲栽培為主的火龍果反季節栽培的發展。溫室火龍果產果期主要集中在6-11月,而12月至翌年2月的新鮮火龍果市場上幾乎沒有,此期火龍果售價高。為了能夠在火龍果的空檔期生產出新鮮的火龍果供應市場,在運城地區通過對溫室火龍果采取推遲扣膜時間、調控溫室內部溫度、整枝修剪、疏花、水分管理等技術措施對其進行產期調控,使火龍果的成熟期延遲30~60 d,從而提高其經濟效益。將該項技術進行了總結和介紹,以供參考。
關鍵詞: 溫室;火龍果;產期調節
文章編號:2096-8108(2023)01-0053-03 ?中圖分類號:S667.9 ?文獻標識碼:A
Production Regulation Technique of Greenhouse Pitaya
LI Hongyi1, YANG Yunliang1*, SHI Huafeng2, HE Zhendong3, TIAN Keming4
(1.Cott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Yuncheng 044000, China;
2.Yuncheng Agricultural and Rural Bureau, Yuncheng 044000, China;
3.Hejin Agricultural and Rural Bureau, Hejin 043300, China;
4.Rural Revitalization Service Center of Houma City, Houma 043000,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pitaya industry of China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the planting area has expanded year by year. Because pitaya is not resistant to storage and the market supply period is short, it ha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anti-season cultivation of pitaya mainly based on greenhouse delayed cultivation. Greenhouse pitaya fruit production period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June to November, and December to February next year almost no fresh pitaya market, this period pitaya selling high. In order to produce fresh pitaya supply market in the gap period of pitaya, in Yuncheng area, the production period of pitaya in greenhouse was regulated by technical measures such as delaying the film clamping time, regulating the internal temperature of greenhouse, pruning, thinning and water management, so as to delay the maturity period of pitaya by 30~60 days, so as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the period. The technique is summarized and introduced for reference.
Keywords: greenhouse; pitaya; maternity adjustment
近年來,我國火龍果產業發展迅猛,種植面積逐年擴大,全國種植面積約2萬hm2[1]。由于國內不同產區火龍果的盛產期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9月份[2],加之火龍果鮮果不耐貯藏,市場供應期短。為了延長新鮮火龍果的供應期[3-4],使其在淡季上市,提高種植效益,以溫室延遲栽培為主的火龍果反季節生產迅速發展。
溫室火龍果產果期主要集中在6-11月,而12月至翌年2月新鮮的火龍果市場上幾乎沒有,此時期市場售價高。隨著火龍果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主產期火龍果大量集中上市,造成火龍果價格跌落及滯銷問題日益突出,成為限制溫室火龍果發展的主要原因。為此,利用溫室大棚內溫度的可控制性,通過研究產期調控技術,延遲火龍果的成熟期,避開火龍果大量集中上市期,確保溫室火龍果生產的良性發展。
目前,我國火龍果主產區在火龍果產期調控主要從減少火龍果在一年中的成熟期次數[5]、光誘導[6]、藥劑處理、提高地溫[7]等方面進行,以避免火龍果成熟期集中上市。而北方地區有關溫室火龍果產期調控方面的研究很少。
本研究主要針對火龍果成熟期調控方面開展研究,通過推遲扣棚膜時間、調控溫室內部溫度及火龍果樹樹體管理技術,使火龍果果實的成熟期推遲30~60 d,可將火龍果果實的成熟期調控至春節前,從而提高經濟效益,獲得市場青睞。
1 試驗地概況及試驗材料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龍居鎮南花村山西農業大學棉花研究所南花農場試驗基地。該地位于北緯35°01′, 東經110°89′,四季氣候分明,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屬大陸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3.6 ℃,年平均日照時數2 247.4 h,全年無霜期208 d左右。土壤為黃壤土,土壤肥力中上等。
1.2 試驗材料
試驗于半地下日光溫室內進行。溫室為鋼架結構,長度為100 m、跨度為8.2 m、脊高4.5 m,東西延長,覆蓋材料為POV無滴膜,保溫材料為保溫棉被。試驗樹為定植4年生火龍果樹,參試品種為目前生產上大面積種植的火龍果優良品種金都1號和蜜寶, 試驗地株行距30 cm×25 cm。
2 品種選擇
為了使溫室火龍果產期調控得以實現,品種選擇至關重要。在山西省運城市宜選擇生育期長、果個大、色澤艷麗、品質優良、耐貯運的金都1號、桂紅龍3號、帝龍等火龍果品種進行延遲栽培,并配合溫室內部溫度調控及相關栽培技術措施,可使溫室火龍果的成熟期調控至春節前成熟上市。
3 主要產期調節技術
3.1 推遲扣膜時間
不同扣膜時間對火龍果果實的成熟期影響較大,正常情況下,運城地區于每年的10月1日-10月7日之間扣棚膜。經過多年觀測大氣溫度發現,10月底前大氣溫度基本在10~15 ℃,不至于對火龍果植株造成
冷害,因此,將扣膜時間推遲至10月中下旬進行,這樣不僅能夠降低棚內溫度及棚內地溫,還可延遲火龍果果實的成熟期。
3.2 溫度調控
溫度是火龍果延后成熟的關鍵因素之一。通過降低溫室內部溫度,可使火龍果果實的生長速度降低,從而延遲火龍果果實的成熟期。為了使溫室內部溫度降低,于2020年10月25日-2021年1月31日,通過打開上通風口,晚上覆蓋棉被(只覆蓋塑料薄膜的2/3),白天卷起棉被并露出上通風口進行調控。晚上使溫室內部溫度不低于1 ℃,白天使溫室內部溫度控制在30 ℃左右。
3.3 整枝修剪
修剪不僅能夠控制火龍果枝條長勢及光照在樹冠內的分布,還可影響火龍果樹的花芽分化。對于3年及以上的火龍果樹來說,待每年11月底產季結束后,立即對火龍果樹進行整枝修剪,去除長勢弱、病害、老弱枝條;留火龍果支架上端火龍果枝條萌發的新芽,每個火龍果樹留1~3個新芽,翌年8月前后枝條達到100~150 cm時摘心短截,截去8~10 cm,并隨時去除新萌生的側生枝條,可加速枝條老化成熟。
待新萌芽的火龍果枝條充分的老化成熟后,于10月中旬開1次花,此時的開花時長較夏季的長(由大氣溫度降低導致的),結果后,果實生長發育速度比夏季果實的生長發育速度慢,從而能夠延遲火龍果的成熟期。
3.4 疏花
在火龍果植株營養充足、氣候適宜(每年的5-9月間)的條件下,運城地區每隔15 d可開1次花,且與廣西、海南等火龍果主產區花期基本一致。因此,為了避免火龍果成熟期集中上市的現象發生,通過疏花來調節火龍果果實數量,去除部分火龍果花或全部疏除隔批再留火龍果花,這樣就可以避免產期過于集中,同時可使火龍果枝條積蓄更多的營養,便于其在火龍果空檔期產量提高。
本試驗中,對每年9月份開的火龍果花,全部疏除,使火龍果枝條積蓄營養;留10月中旬火龍果枝條所開的花,保持每個成熟的火龍果枝條留1個花,一株火龍果樹平均留 3~4個火龍果果實;這樣便可保證火龍果產量,也可保證其品質。
3.5 水分管理
在推遲扣膜時間、調控溫室內部溫度及整枝修剪的基礎上,通過調控水分管理措施,延遲火龍果果實的成熟期。本試驗中,主要于每年的11—12月間,視天氣狀況及溫室內部溫度情況,通過大水漫灌的方式澆1次水,保持土壤濕度在60%~80%,降低溫室內部溫度及土壤溫度,迫使火龍果果實生長發育速度降低,從而延遲火龍果果實的成熟。
3.6 不同火龍果品種成熟后的掛果時間
不同火龍果品種果實成熟后在樹上掛果時間長短不一。掛果時間短的品種如蜜寶,火龍果果實在果皮轉色后的1~2 d,及時采摘,采摘過晚,果實開裂,失去商品價值,同時還推遲下批次火龍果果實的成熟期;掛果時間長的品種如金都1號,火龍果果實在果皮轉色后,還可在火龍果樹上掛果15~30 d(季節不同,掛果時間略有差異),因此,可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采摘期,進而影響下一批次火龍果果實的成熟期。
在運城地區,利用溫室大棚及栽培措施調控火龍果果實的成熟期,可使火龍果果實的成熟期延遲30~60 d,較大程度的延遲了火龍果果實的成熟時期,上市時間大約在每年的1月至2月初,能夠在火龍果的空檔期生產出新鮮的火龍果供應市場,不僅能讓消費者冬季采摘到新鮮的火龍果,還能提高種植者的經濟效益。溫室火龍果產期調節技術簡單易操作,投資小,產出大,容易掌握,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
盡管溫室火龍果果實的成熟期推遲了30~60 d,但此時生產出的火龍果果實的口感較夏季產出的果實口感差,尚需進行其他相關配套研究,以獲得優質火龍果生產的最佳技術體系。
參考文獻
[1] ?彭睿文,周忠發,黃登紅,等.基于多因子分析的高原山區火龍果種植適宜性評價[J/OL].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1-12-29].
[2] 魏開發,林建新,陳清祺.紅肉種火龍果種質創新與產期調節[J].農業研究與應用,2019,32(1):42-48.
[3] 雷新南.火龍果產期調節技術[J].農村新技術,2018(3):14-15.
[4] 許明,翁武斌.臺灣常見火龍果產期調節技術[J].福建農業科技,2015(12):24-26.
[5] 鄧海燕,梁桂東,黃黎芳,等.紅肉火龍果周年生長節律與一年三茬(熟)栽培技術[J].中國南方果樹,2020,49(3):49-56.
[6] 錢開勝.廣西:火龍果補光誘導產期調節技術取得進展[J].中國果業信息,2019,36(1):50-51.
[7] 卓福昌,周婧,唐景美, 等.火龍果產期調節關鍵技術研究[J].中國南方果樹,2021,50(2):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