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軍 葛雪玲
摘要:公共圖書館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重要一環,通過對其相關學術成果的內容分析與挖掘,總結過去、把握現在以及展望未來,
以助力構建書香社會,實現文化強國。通過對“十三五”時期國內出版的公共圖書館類主題圖書的分析與論述,歸納總結與公共圖書館業務開展相關圖書的研究主題,并結合“十四五”時期各層級規劃及綱要內容,提出高質量發展時期公共圖書館理論與實踐需關注的六個重點方向。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圖書出版;研究述評
中圖分類號:G259.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23.0016
“十三五”時期是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面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階段,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得到了長足發展。在法律法規方面,國家層面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以指導、規范和保障公共圖書館事業可持續發展。在此基礎上,回顧總結“十三五”時期公共圖書館業務發展情況對在“十四五”時期走好公共圖書館高質量發展之路尤為重要,也能對助力實現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起到積極作用。圖書在積累和傳播人類在科學實踐中所獲得的知識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能夠集中反映某一學科領域的科學研究成果。公共圖書館類主題圖書正是以“公共圖書館”為特定主題與內容,從各個方面、不同層次對其進行闡發、描述、引申,以符合不同閱讀需求的、體系相對開放的學術研究成果。因此,筆者擬對“十三五”時期出版的公共圖書館類主題圖書進行梳理盤點和歸納分析,以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十三五”時期公共圖書館發展概況,為“十四五”時期公共圖書館高質量發展提供一定參考。
1 “十三五”時期公共圖書館類主題圖書出版概況
1.1 數據來源
2021年12月14日,筆者在國家圖書館聯機書目檢索系統中,以“公共圖書館”為主題詞,限定資料類型為圖書,年份為2016-2020年,在中文文獻庫中進行
檢索,檢索出圖書232部(去除重復記錄),其中反映古籍普查結果的圖書58部,與公共圖書館業務發展相關的圖書118部,各種論文集、事業發展報告和文件匯編圖書等56部。因為本文旨在梳理總結“十三五”時期公共圖書館業務發展概況,所以筆者就118部與公共圖書館業務發展相關的圖書展開述評。
1.2 出版概況
1.2.1 出版時間
從圖1可以看出,近年來公共圖書館業務發展相關圖書出版量穩步增加,雖在2019年略有下降,但總體呈上升趨勢,并于2020年達到峰值(34部),這說明“十三五”期間,學界對公共圖書館業務的關注度不斷上升(詳見圖1)。
1.2.2 出版社和責任者
選取研究的圖書由71家出版社出版,其中出版量前兩位的出版社為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和延邊大學出版社。其中,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共計出版14部,占比約11.86%;延邊大學出版社共計出版13部,占比約11.01%(詳見圖2)。進一步比較這兩家出版社的出版主題可以發現,國家圖書館出版社主要集中在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研究,延邊大學出版社主要集中在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研究。在責任者方面,個人獨著出版95部,其中褚樹青和盧家利各出版2部,其余個人出版數均為1部;此外,合著出版15部,團體出版8部。
2 “十三五”時期公共圖書館類主題圖書研究內容分析
2.1 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與法治建設研究
2.1.1 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研究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那么相應地,公共圖書館事業理應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基于此,有學者探討了公共圖書館的轉型,如尚海永的《公共圖書館的轉型與社會責任研究》[1]以及張偉和劉錦山的《圖書館轉型與內涵發展》[2]。有學者則對不同層級公共圖書館的社會形象定位進行了分析闡述,并提出公共圖書館的社會角色主要有四個具體類型,即知識管家、文化奶媽、知識慈善者和知識中介人
[3]。李曉新、于良芝和許曉霞則從另一個角度探討了公共圖書館的社會角色。他們以社會資本理論為基礎,探討了公共圖書館所具有的促進社會資本生成的能力,進而分析了公共圖書館在建設和諧社會中的作用機制[4]。此外,正如著名圖書館學家吳慰慈所說“圖書館事業是一項社會事業,辦好這項事業不是單靠哪個部門就能辦到的,必須依靠全社會才能使圖書館事業興旺發達起來”[5]。在“十三五”時期,隨著公共圖書館開放合作程度越來越高,依托社會力量提高公共圖書館服務水平就顯得尤為必要。原杭州市圖書館館長褚樹青基于杭州圖書館多年來引入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事業建設的積極探索,梳理總結了具體做法、取得成效和發展經驗,并展望了未來發展方向
[6]。
2.1.2 公共圖書館法治建設研究
“十三五”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的頒布實施開啟了公共文化及公共圖書館法治時代新征程。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以下簡稱《公共圖書館法》),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第一部圖書館領域的國家立法就此誕生。《公共圖書館法》被認為是在對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各級公共圖書館改革發展成果進行總結和肯定的基礎上,從法治視角對公共圖書館事業這一社會制度的最終確認[7]。此后有多部關于《公共圖書館法》解讀的圖書出版[8-12]。公共圖書館界也在主動作為,積極貫徹落實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文件精神,探索公共圖書館事業法治建設道路,如王永革以案例的形式闡述了晉城市圖書館實施讀者管理信用積分制的經驗[13]、馬春和葉汝強則對公共圖書館法人治理結構的實踐模式進行了探索[14]。
2.2 公共圖書館資源建設研究
“十三五”時期,公共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制度不斷完善。《公共圖書館法》中有多項條款針對公共圖書館館藏信息資源收集、文獻編目、資源共建共享等做出相應規定。在數字圖書館資源建設方面,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負責起草的《數字圖書館資源管理指南》已于2020年正式發布實施。同時,為有效利用公共圖書館館舍空間,充分發揮館藏文獻信息的使用價值,《公共圖書館館藏文獻信息處置管理辦法》也于2022年4月由文化和旅游部正式發布實施。資源建設作為公共圖書館發展之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陳曉秦從政策支撐角度出發,研究了我國公共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建設和發展狀況,并結合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建設經費,分析和提煉了我國公共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方法[15]。
值得注意的是,“十三五”時期,圖書館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機器智能等新技術的影響下,已步入全面數字化轉型時期。李一男探討了大數據時代現代公共圖書館資源建設的有關問題[16]。劉冠陽探討了云計算環境下公共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呈現出的特征及存在的問題[17]。此外,面對當前資源建設數字化轉型的侵權挑戰,還有學者對數字公共圖書館著作權限制進行了研究,如何蓉的《數字圖書館利用作品的著作權限制研究》[18]和趙力的《數字公共圖書館著作權限制研究》[19]。
2.3 公共圖書館管理研究
2.3.1 信息技術與公共圖書館管理研究
如上文所述,圖書館受各種新技術的影響,正逐步進入全面數字化轉型時期。“十三五”時期,在公共圖書館管理領域,信息技術的影響同樣廣泛深遠,并引起了一些學者的注意。白小紅和趙云華論述了信息化時代下公共圖書館管理實踐
[20]。劉劍英、葉艷和姚曉鷺則重點闡述了信息高速公路與數字圖書館建設[21]。劉波、管黎和譚進針對公共圖書館在信息社會,網絡環境下出現邊緣化傾向的現實,從圖書館社會角色定位、主要責任人管理體制、確定信息資源建設主體以及圖書館服務網絡化建設等方面探討了圖書館的創新發展問題
[22]。
2.3.2 公共圖書館組織文化研究
圖書館組織文化是圖書館在其內外環境中長期形成并共同遵守的共同目標、價值標準、基本信念及行為規范[23]。將組織文化理論運用到圖書館管理行為中來,可以增強圖書館組織的活力,最大限度地發揮館員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實現圖書館的管理創新[24]。徐玉虹、秦海和馬玲探究了公共圖書館文化建設路徑[25]。張文亮則以組織文化診斷為切入點,通過專家訪談、圖書館員訪談、專家問卷調查和案例研究構建了公共圖書館組織文化診斷模型,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圖書館組織文化診斷的方法與策略[26]。
2.4 公共圖書館服務研究
2.4.1 公共圖書館智慧服務研究
隨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圖書館服務也由文獻服務、信息服務進一步向智慧服務邁進。近年來,圖書館界圍繞智慧服務展開了廣泛探討,取得了一系列理論和實踐成果。針對公共圖書館智慧服務研究領域也已有數部專著出版。有些學者從中外智慧圖書館的發展比較分析入手,分析了公共圖書館開展智慧服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進一步闡述了智慧圖書館、智慧圖書館建設的關鍵技術、原則與內容、問題與對策,如于文彬的《公共圖書館智慧服務研究》[27]和邱芙蓉的《我國公共圖書館智慧服務研究》[28]。而傅春平則以深圳市福田區公共圖書館總分館為研究對象,總結了影響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效能發揮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加強特色升維服務、文化供需精準匹配、強調個性化服務、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機制等發展策略。同時,傅春平基于福田區公共圖書館“選書幫”知識服務體系的總體規劃和現有成果,對第三代公共圖書館服務平臺進行實證研究,提出了智庫型圖書館應用技術解決方案[29]。
2.4.2 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研究
閱讀是獲取知識、傳承文明、提高國民素質的重要途徑。“十三五”時期國家出臺了《全民閱讀促進條例》,為圖書館事業發展和圖書館履行好全民閱讀社會職能保駕護航。相應地,圖書館的服務活動越來越豐富,閱讀推廣事業蓬勃發展。學術界在閱讀推廣案例分析、經驗介紹、活動模式等方面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儲鑫介紹了基于不同視角下的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模式[30]。屈義華則以閱讀政策為主線,對國內外閱讀推廣政策的演進、實施現狀進行了梳理
[31]。此外,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有學者對新媒體視角下的圖書館閱讀推廣進行了研究,如陳宗雁的《新媒體環境下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的研究》[32]和李靖璐的《新媒體環境下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研究》[33]。
2.4.3 針對特殊群體的服務研究
(1)老年群體。2014年的人口普查說明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并且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應正視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積極做好老年服務工作。老年讀者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存在諸多障礙和限制,需要圖書館為他們提供有別于普通讀者的特殊服務。肖雪從老年人閱讀行為表現和閱讀服務兩個角度建立了針對老年人閱讀服務的研究框架[34]。
全媒體通過提供多種方式和多種層次的各種傳播形態來滿足受眾的細分需求, 使受眾獲得更及時、更多角度、更多聽覺和視覺滿足的媒體體驗[35]。老年群體顯然可以受益于全媒體閱讀服務。鄧香蓮分別從大眾媒介、心理學和出版物產品的視角,探討了全媒體語境下老齡群體的閱讀服務保障現狀、存在的不足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36]。
(2)少年兒童群體。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提出鼓勵支持文化公益性場所為開展家庭親子活動提供條件策略措施,確立了兒童優先原則。公共圖書館作為孩子的“第二課堂”,是我國重要的文化教育機構,在引導和培養少兒閱讀興趣、養成正確讀書習慣方面更是責無旁貸。吳敏卿闡述了現代公共圖書館少兒閱讀推廣服務模式、少兒分級閱讀服務策略和少兒閱讀服務與管理創新研究[37]。李曉君則聚焦兒童閱讀推廣領域,分析了公共圖書館兒童閱讀推廣的類型、內容、模式和保障條件[38]。此外,還有學者梳理并分析了國內外兒童閱讀推廣理論與實踐、中外公共圖書館開展低幼兒童服務的歷史與現狀,如胡娟娟的《公共圖書館兒童讀者活動理論與實務研究》[39]和許曉霞、陳力勤和白帥敏等編著的《公共圖書館低幼兒童服務》[40]。針對未成年群體,權麗桃概述了公共圖書館未成年人服務的理論、政策和服務基礎[41]。張靖和吳翠紅則以“專業性職業”的特征為主線,從專家隊伍、專業知識體系、專業教育系統、行業協會、專業標準與職業道德六個方面對國際圖書館界未成年人服務的專業性情況進行調研和分析,進而基于中國情境,提出相應的未成年人圖書館與信息服務專業性建設的路徑[42]。
(3)其他特殊群體。除上述群體外,還有學者對圖書館閱讀障礙癥群體、圖書館保障弱勢群體進行了專項研究。“閱讀障礙(Dyslexia)”一詞來源于希臘語,意思是“文字困難”,實際上是信息處理的問題,即處理和記憶所見所聞的信息困難,影響學習和讀寫能力,是一種“特殊的學習障礙(Specific Learning Difficulties)”,可能會伴隨發生“運動障礙”“計算障礙”等[43]。束漫研究了多個發達國家和地區圖書館服務閱讀障礙癥群體的實踐情況以及我國圖書館對閱讀障礙癥群體服務的認知情況,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我國圖書館閱讀障礙癥群體服務策略[44]。洪偉達和王政則從對國內外弱勢群體研究現狀和概念梳理出發,闡述公共信息獲取權益及其對弱勢群體的影響,論證圖書館保障弱勢群體公共信息獲取權益的重要意義,總結了國外圖書館保障弱勢群體公共信息獲取權益的經驗,進而提出了我國圖書館保障弱勢群體公共信息獲取權益的實施對策[45]。
2.4.4 基層公共圖書館建設研究
2017年印發的《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提出要加快構建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續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構建起“布局合理、發展均衡、資源豐富、共建共享”的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為實現這一目標,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加強基層公共圖書館建設以促進優質資源下沉、城鄉均衡發展、服務效能提升。龔蛟騰探討了城鎮化進程中基層公共圖書館建設的四種模式,即轉型升級的統籌模式、共建共享的聯網模式、連鎖經營的總分模式與社會辦館的多元模式[46]。魏淑湘則從縣級公共圖書館基礎建設、區域性網絡建設、縣級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縣級公共圖書館新媒體服務、社會力量參與縣級公共圖書館建設研究和縣級公共圖書館績效考核六個方面闡述了縣級公共圖書館的建設與服務工作[47]。還有些學者則以案例分析的形式總結了基層公共圖書館建設經驗。王宏鑫以信陽市平橋區圖書館建設為樣本,從理論準備、實踐先行、項目創建、研究探索和理論提升五個部分分析了平橋區圖書館的建設經驗[48]。梁惜文梳理了保亭縣公共圖書館城鄉一體化總分館體系的建設發展狀況和應用缺陷[49]。錢新峰則總結了臨安市基層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的經驗[50]。
3 結論與展望
綜上所述,“十三五”時期公共圖書館類主題圖書的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與法治建設研究、公共圖書館資源建設研究、公共圖書館管理研究和公共圖書館服務研究四大類。通過對“十三五”時期公共圖書館類主題圖書的梳理分析并結合“十四五”時期各層級規劃綱要內容,筆者認為公共圖書館未來的業務開展和研究可以重點關注以下六個方面:
第一,在事業規劃和發展中重視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工作。《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規劃》)在第九部分對文化建設部署中放在首位的就是“提高社會文明程度”。一方面,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在下一個五年的事業發展中自覺融入國家文化發展大局;另一方面,公共圖書館可以借助自身資源優勢,通過社會教育、閱讀推廣和志愿服務等方式助力提升社會文明程度。
第二,助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十三五”時期,公共圖書館在助力脫貧攻堅中積極作為,并已經出版了全國圖書館扶貧案例集[51]。“十四五”時期公共圖書館應該總結經驗,進一步推進城鄉公共圖書館服務一體化建設,借助數字賦能,讓服務更精準、更均等、更普惠,為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添磚加瓦。
第三,推動公共圖書館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公共圖書館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建設需以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為標準,找準建設著力點,完善要素結構。在“十四五”時期,地方層面如何依法履責、落實和促進地方公共圖書館事業法治建設將是一個重點內容。此外,深化法人治理結構改革、組織文化建設和讀者隱私信息保護機制建設等也是未來工作關注的重點。
第四,持續推進數字資源建設。《規劃》明確指出“推動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在“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公共圖書館應該在現有資源建設的基礎上,堅持需求驅動、聯動共建,提高數字資源使用效能的同時促進其在更多服務場景中的創新轉化。同時,公共圖書館應該持續推動數字資源融合,從語義層面對現有資源進行解構、重組,從而實現資源深層次的挖掘利用[52],為智慧服務提供資源基礎。
第五,加強面向特殊群體的服務。針對少兒群體,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公共圖書館少兒服務工作將面臨重要發展機遇,如何從專業理論和探索實踐兩個維度深化服務內涵、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緩解供需矛盾和增強文化有效輸出以及進一步盤活社會資源強化“圖書館+學校+社區”發展模式等問題是當下公共圖書館要重點關注的。針對老年群體,《規劃》中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如何精準高效地滿足老年人群體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將是“十四五”時期踐行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的重要內容。
第六,繼續深耕智慧圖書館建設。“十四五”時期,隨著我國公共圖書館事業進入創新發展的關鍵階段,智慧圖書館建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也已成為學界的共識。公共圖書館如何在現有成就基礎上持續推進新興信息技術賦能公共圖書館事業是圖書館界同仁需要共同探討和研究的命題之一。
參考文獻
[1]尚海永.公共圖書館的轉型與社會責任研究[M].延吉:延邊出版社,2017.
[2]張偉,劉錦山.圖書館轉型與內涵發展[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7.
[3]周九常.圖書館社會形象定位與發展[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6.
[4]李曉新,于良芝,許曉霞.平等包容和諧:社會資本理論對公共圖書館使命的詮釋[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8.
[5]吳慰慈,董焱.圖書館學概論[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8:72
[6]褚樹青.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事業建設[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9.
[7]申曉娟.新中國圖書館法治建設70年[J].圖書館雜志,2020,39(1):4-25.
[8]柯平.《公共圖書館法》專家解讀[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8.
[9]許安標,錢鋒,楊志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釋義[M].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8.
[10]《圖書館》編輯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導讀·闡釋·踐行[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8.
[11]陳力.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解讀[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9.
[12]《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學習問答》編寫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學習問答[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9.
[13]王永革.公共圖書館讀者管理信用積分制的理論與實踐[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8.
[14]馬春,葉汝強.治理路徑下的公共圖書館理事會模式探索與實踐[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7.
[15]陳曉秦.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發展中資源應用與推廣[M].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2020.
[16]李一男.現代公共圖書館資源建設與服務的多維透視[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20.
[17]劉冠陽.云計算環境下公共圖書館發展與管理研究[M].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2020.
[18]何蓉.數字圖書館利用作品的著作權限制研究[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20.
[19]趙力.數字公共圖書館著作權限制研究[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2018.
[20]白小紅,趙云華.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與信息化管理研究[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8.
[21]劉劍英,葉艷,姚曉鷺.計算機技術與公共圖書館管理[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7.
[22]劉波,管黎,譚進.公共圖書館服務及管理創新研究[M].長春:吉林攝影出版社,2020.
[23]林桂娜.淺議圖書館組織文化建設[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7(1):9-11.
[24]柯平,張穎,張瑜禎.公共圖書館高質量發展的十個新主題[J].圖書與情報,2021(1):1-10.
[25]徐玉虹,秦海,馬玲.公共圖書館管理與文化建設[M].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20.
[26]張文亮.公共圖書館組織文化診斷[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6.
[27]于文彬.公共圖書館智慧服務研究[M].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2020.
[28]邱芙蓉.我國公共圖書館智慧服務研究[M].延吉:延邊大學出版社,2019.
[29]傅春平.公共圖書館智慧服務的探索與實踐——以深圳市福田區總分館為例[M].廣州:世界圖書出版廣東有限公司,2020.
[30]儲鑫.公共圖書館服務與全民閱讀推廣研究[M].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2020.
[31]屈義華.閱讀政策與圖書館閱讀推廣[M].北京:朝華出版社,2020.
[32]陳宗雁.新媒體環境下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的研究[M].北京:中國商務出版社,2019.
[33]李靖璐.新媒體環境下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研究[M].延吉:延邊大學出版社,2020.
[34]肖雪.老年人的閱讀圖景與公共圖書館服務創新[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6.
[35]羅鑫.什么是“全媒體”[J].中國記者,2010(3):82-83.
[36]鄧香蓮.全媒體語境下老齡社會的閱讀服務保障整合研究[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20.
[37]吳敏卿.現代公共圖書館管理與少兒綜合服務研究[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20.
[38]李曉君.公共圖書館兒童閱讀推廣的理論與實踐[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20.
[39]胡娟娟.公共圖書館兒童讀者活動理論與實務研究[M].延吉:延邊大學出版社,2020.
[40]許曉霞,陳力勤,白帥敏.公共圖書館低幼兒童服務[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9.
[41]權麗桃.公共圖書館未成年人服務研究[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
[42]張靖,吳翠紅.未成年人圖書館與信息服務專業性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
[43]孫蓓.英國大學圖書館面向閱讀障礙癥群體的系統服務[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5,33(4):41-49.
[44]束漫.圖書館閱讀障礙癥人群服務研究[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9.
[45]洪偉達,王政.圖書館保障弱勢群體公共信息獲取權益的對策研究[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6.
[46]龔蛟騰.城鎮化進程中基層公共圖書館建設研究[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6.
[47]魏淑湘.縣級公共圖書館建設與服務實踐[M].秦皇島:燕山大學出版社,2018.
[48]王宏鑫.縣域公共圖書館體系整體化探索[M].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2018.
[49]梁惜文.保亭縣公共圖書館“總分館服務體系建設”的實踐與思考[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8.
[50]錢新峰.臨安市基層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創新研究[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16.
[51]《圖書館雜志》雜志社.脫貧攻堅與圖書館作為:全國圖書館扶貧案例集[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20.
[52]饒權.回顧與前瞻:圖書館轉型發展面臨的問題與思考[J].中國圖書館學報,2020,46(1):4-15.
作者簡介:
周軍(1983-),男,金陵圖書館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文獻資源建設。
葛雪玲(1994-),女,碩士,金陵圖書館館員。研究方向:閱讀推廣。
(收稿日期:2022-08-29 責任編輯:張靜茹)
Review of Book Publishing on Public Library Themes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Based on Data Analysis of Chinese Bibliography in National Library
Zhou Jun Ge Xue-ling
Abstract:Public libra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By analyzing and mining the relevant academic achievements, summarizing the past, grasping the present and looking into the future, in order to further build a reading society and contribute to cultural power, the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e is particularly crucial.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public library themed books published in China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summarizing the research topic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library services, combing with the planning and outline of the “14th Five-Year Plan”perio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ix key directions of public library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he period of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Keywords:Public Library; Book Publishing; Research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