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舒
解凍后下鍋復熱就能吃的酸菜魚、微波爐叮一下就能復刻出飯店味道的麻辣小龍蝦和炒飯……這些預制菜“拯救”了許多廚房小白,在商超、團購平臺、直播電商上大放異彩。隨著近年來人們消費習慣的變化,預制菜產業也呈現蓬勃發展的勢頭。
2021年,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南省加快預制菜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22—2025年)》,為河南發展預制菜明確了目標:到2025年,全省規模以上預制菜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000億元,全省規模以上預制菜企業超過200家,其中10億元以上企業超過30家,培育預制菜上市企業5家以上。
預制菜一端連接田間地頭,一端連接人們餐桌,做優做強做大預制菜產業,已經成為河南綠色食品業優勢再造和換道領跑的重大機遇和重要抓手,以預制菜為代表的河南食品產業新力量,已然成為鄉村振興的助推器。
一盤預制菜
幫助帶動周邊4000多種養殖戶
麻油雞、豬頭肉、醬牛肉……這些硬菜在廚房小白手中,有了更簡單的打開方式。
1997年,楊書鋒在三門峽開了第一家熟食店,前店后坊,主要售賣豬頭肉、雞爪、燒雞等。2016年,河南九豫全食品有限公司入駐原陽產業集聚區建廠投產,開始快速擴張,向產業化、標準化、品牌化的發展之路邁進。
20多年過去了,現在九豫全已是擁有5萬平方米現代化車間的河南鹵味頭部企業,產品包括醬鹵肉制品、蔬菜制品等,形成10萬噸的生產加工能力,年銷售額超10億元,擁有超1500家門店。
借助預制菜的東風,九豫全讓鹵味香飄到了更遠的地方。
“目前預制菜市場發展潛力大,作為即食類預制菜產品的醬鹵肉制品企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河南九豫全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九多肉多品牌創始人楊書鋒表示。河南九豫全食品工業園二期自動化生產加工及冷鏈倉儲項目,項目總投資5億元,規劃總建筑面積5萬多平方米,項目投產后預計新增年產值35億元,帶動就業1100余人。
楊書鋒介紹,九豫全實行“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等多種產業帶動模式,通過企業、合作社、養殖基地吸納農戶及監測幫扶對象進企就業、入社發展,帶動種養殖及監測幫扶對象發展產業可持續增收。
據了解,九豫全目前已簽約上下游合作社17家,帶動周邊幫助4000多種養殖戶,1.8萬多農民及貧困人口1600家,構建上下游相互銜接配套的全產業鏈聯合體。去年,楊書鋒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九多肉多被授予“河南省扶貧龍頭企業”稱號。
除了九豫全,2022年以來,原陽食品企業紛紛加碼預制菜研發,新產品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雨軒股份的羊雜湯、戰斧羊排,禾勝合食品的羊雜粉、牛雜湯,黃河金的小酥肉、黃河鯉魚等預制菜搶占吃貨們的胃。
2021年9月,中國(原陽)預制菜創新示范產業園項目完成簽約及啟動儀式,原陽預制菜產業園進一步擴容。原陽縣委書記劉兵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原陽以預制菜產業為抓手推動鄉村振興,持續叫響“老家河南,吃在原陽”品牌,通過全產業鏈發展,向著“打造千億級食品產業集群”方向奮力邁進。
一條新賽道
食品工業優勢再造帶動三產大融合
2021年,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南省加快預制菜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22—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明確重點發展以農產品、畜禽產品、水產品等為主要原料,通過工業化、標準化生產,經預加工、預烹調、預包裝的成品或半成品預制食品及相關制備和配套產業。
《方案》為河南發展預制菜明確了目標:到2025年,全省規模以上預制菜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000億元,全省規模以上預制菜企業超過200家,其中10億元以上企業超過30家,培育預制菜上市企業5家以上。
“預制菜所需要的原材料及初級加工基本上是在縣鄉鎮這一級完成,需要大量的相關從業人員,如種植、養殖、初級加工、包裝、物流、交通、食宿等,同時也會形成一定數量或大或小的企業,這些都會對鄉村振興起著明顯的直接拉動作用。”南京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志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
陳志剛認為,預制菜作為典型的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產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預制菜是推進“菜籃子”工程提質增效的新業態,是農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預制菜對促進創業就業、消費升級和鄉村產業振興都具有積極意義。
《方案》中提到,充分發揮河南預制菜產業基礎優勢,加強政策引導,完善產業生態,建設全國重要的預制菜生產基地、全國有影響力的預制菜生產大省,培育食品工業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
河南如何發展預制菜助力鄉村振興?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副會長、河南省食品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陳振杰說,河南預制菜可以結合當地自身的優勢和特長,進行產業化發展,比如在預制菜領域做一些特色養殖以及深加工,跟終端企業進行配套。
陳振杰認為,一二三產真正融合還需要認知和市場開發的過程。“預制菜的開發,首要是名菜的全國化普及,將好吃不好做的東西進行標準化、普及化,另外就是將具有特色風味的菜品進行開發,圍繞區域風味全國化進行發展。”
對于預制菜的發展,陳志剛也提出相似的觀點,“根據各地域菜系的特色,選擇一些適合預制加工的菜肴,逐漸豐富市場選擇。此外,一些功能膳食,如孕婦、哺乳期婦女的預制菜,老年人、有基礎病老年人的特殊膳食,也需要考慮”。
陳志剛認為,經過幾年的發展,預制菜企業也將會細分市場,一窩蜂做一類菜式是不可持續發展的模式。比如可以分為高端市場,以名貴食材為原料,采用先進的殺菌、包裝技術手段,走短保質期的路線,普通市場繼續以家庭菜為主。
一些新面孔
綠色食品業新銳力量蓬勃起
除了預制菜,河南食品業迸發出的更多新力量,已然成為鄉村振興的助推器。
在信陽息縣,紅薯種植歷史久、產量高。近年來,隨著速食酸辣粉的火爆出圈,息縣紅薯產業迸發出了新色彩。
2015年,河南豫道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趙豪返鄉創業。在他手中,紅薯變身酸辣粉、拔絲紅薯、薯條……其中,豫道酸辣粉已經成為息縣紅薯產業化特色產品之一,在電商平臺上創造了單日10萬單的成績。
目前,豫道在息縣東岳鎮有500畝的紅薯育苗基地,參與紅薯育苗、種植、收貨、儲藏、運輸和初加工的農民超過1萬人次。豫道與15個合作社合作,直接帶動農戶種植3萬畝紅薯,間接帶動2萬畝紅薯種植。“我們圍繞紅薯延伸農業產業鏈條,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促進農民增產增收。未來,我們爭取在3年內實現帶動紅薯種植50萬畝,示范帶動農民50萬人的目標。”趙豪說。
在息縣,紅薯托起了鄉村振興大產業,在濟源,另一個特色養殖產業為鄉村振興注入了驅動力。
1989年,濟源市陽光兔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段天奎貸款2000元購買了12只種兔,如今,陽光兔業已經發展成為一家集肉兔良種繁育、商品兔產銷、飼料生產、食品加工出口等為一體的全產業鏈企業,年出欄伊普呂配套系種兔40萬只、生物實驗用兔10萬只、商品兔100萬只。
2013年,濟源兔業成立了陽光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研發生鮮、冷凍、調理等半成品兔肉產品,生產鹵兔、烤兔、帶骨兔丁、無骨兔丁等產品。目前,“伊啦”兔肉產品已開發出三大系列20多個品種,企業年產生熟兔肉3000噸,年出口2000噸。
濟源市陽光兔業有限公司副總裁王金華稱,陽光兔業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帶動模式,公司累計在濟源及周邊輻射發展兔業合作社、家庭農場20余家,帶動種養戶4000余戶。
還有一些食品企業經過多年創新發展,在細分領域內閃耀星光。
早期的辣條生產企業野蠻生長,生產技術和門檻要求較低,食品安全問題頻發。衛龍食品建立了產品技術標準體系、質量管理控制體系,一改傳統辣條生產企業的無序生產。2018年,衛龍食品搭上直播快車,快速贏得年輕消費者的心。
鄭州惠濟區,專注蜂蜜事業的愛蜜樂年產蜂蜜及蜂系列產品5000多噸,由愛蜜樂及54位蜂農發起成立的河南蜜樂源養蜂專業合作社成為中國中北部最大的蜂業專業合作組織。
在新鄉輝縣,米多奇經過20余年的深耕,從名不見經傳的鄉鎮企業成長為河南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全國休閑食品領軍企業,每年總營業收入約16億元。
在滎陽市,芽狀元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把小小的豆芽做成了單日產能超1000噸、年銷售額3億元的大產業,又開發出豆芽速烹菜、豆芽涼拌菜、即食豆芽等多類芽苗菜類菜品。
一個新征程
向萬億級現代食品集群邁進
中原熟,天下足。河南是食品工業大省,一直以來,河南都有“天下糧倉”“國人廚房”的稱號。數據顯示,目前河南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6344家,營業收入達1.21萬億元。
河南用占全國1/16的耕地生產了全國1/10的糧食、1/4的小麥,不僅解決了本省近1億人口的吃飯問題,而且每年外調原糧及制成品超過400億斤,農產品出口遍及世界137個國家和地區。
隨著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基于原材料、交通區位、勞動力等優勢,河南逐漸成為全國重要的食品加工基地,貢獻了全國1/2的火腿腸、1/3的方便面、1/4的饅頭、3/5的湯圓、7/10的水餃。
近年來,河南以面制品、肉制品、油制品、乳制品、果蔬制品為重點,持續推進食品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截至2021年,河南省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營業收入占全國近1/10,面及面制品產量約占全國47%,米面速凍制品約占全國66%,肉類加工產品約占全國70%,乳制品約占全國13%,果蔬飲料約占全國15%。
在食品名城漯河,有以雙匯等為代表的肉類加工產業集群,有以衛龍食品、南街村集團等為代表的糧食深加工產業集群,有以可口可樂、統一等為代表的飲料產業集群……目前漯河已形成涵蓋肉類、面制品、果蔬、飲料和休閑食品五大行業1000多個品類的食品產業集群。
2022年年初,《河南省“十四五”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印發實施,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綠色食品業強省的目標。
河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院長張劍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河南建設食品業強省的優勢顯而易見,在建設綠色食品業強省過程中,河南擁有豐富的原材料、便利的交通區位、充足的勞動力,逐漸成為全國重要的食品加工基地。
日前,《河南省綠色食品集群培育行動計劃》提出,實施冷鏈食品、休閑食品、特色功能食品、預制菜、數字賦能、品牌設計等升級行動,打造優勢特色產業鏈,做優糧食制品,做強肉類制品,做精油脂制品,做特果蔬制品,振興酒業、奶業,到2025年,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萬億級現代食品集群,建設綠色食品業強省。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河南在自然稟賦、交通區位、產業基礎、人力資源、市場需求等五大方面,積累了深厚的優勢,是如今河南食品工業在新機遇下騰飛的基礎。”陳振杰說道,河南首先是中國人的廚房,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中國食物接受度的提高以及食物的多樣化程度增加,河南從“國人廚房”成為“世界餐桌”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