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鷹
有一位男老師,他那渾厚悅耳的男中音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這位教地理課的張老師,中等身材,眉眼端正方臉腔,豐滿的嘴唇笑起來露出雪白的牙齒,非常討學生們喜歡。
不過,我們喜歡張老師另有原因。
我是在小學三年級時轉到寄宿學校五區中心小學的,即現在的重慶道小學。全班同學有一種奇怪的一致——唯獨愛上地理課。個中奧妙是教地理的張老師非常會講故事。起初,同學們的地理課成績不好,大家不耐煩去背那些枯燥的江河省市名稱,后來,張老師背著校方偷偷地和同學們達成一項“君子協議”:只要大家上課注意聽講,考試成績優秀。他可以在每節課省出最后的十分鐘來講故事。從此,地理課出現了奇跡,只要哪個調皮鬼考試不及格,全班同學就會群起而攻之。這個同學也會因為自己影響了大家聽故事而羞愧難當,會迅速把功課趕上來。就這樣。每周兩節地理課的最后十分鐘,張老師就用他那渾厚悅耳的男中音講起精彩的故事來了。往往在最引人入勝之處,下課鈴卻響了。同學們叫嚷著要求:“不休息了,講下去!”但他毫不讓步,并且提出了條件:“好好完成作業,下堂課我提問,有一個同學回答不好,我也取消講故事。”
沒有一個同學敢于觸犯眾怒,大家都把地理課作業寫得規規矩矩,張老師叫誰起來回答提問,他都會把巴彥喀拉山、瀾滄江、西雙版納、南沙群島、亞熱帶、北溫帶什么的背得滾瓜爛熟。
從三年級到小學畢業的六個學期里,我們總是盼著上地理課,張老師像表演長篇評書似的給我們講了好多小說。盡管這種教學方法不大符合教育局制定的大綱,又是背著校長進行的,但在我小小的心靈中留下了久久的記憶。時至今日已近五十年了,耳畔尚能憶起張老師講故事時那渾厚悅耳的男中音。
小學畢業以后,我再也沒有見過這位地理教師。當年他已是個中年人,不知如今是否還健在。他大概也沒有想到,在我還沒有完全形成獨立閱讀能力的時候,我從他那兒聽來了《卓婭和舒拉的故事》《古麗雅的道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匪巢覆滅記》……那是多么不合規范,而又多么令人難忘的地理課啊!或許,張老師的“長篇評書”就是引我踏入文學藝術之門的啟蒙教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