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
這個故事,要從很久很久以前說起。
那時候,巖層在歲月中堆疊,連成一山又一山;碧水在大地上吟唱,匯成一川接一川。
當山與川相遇,便有了“江山”這個詞。
真理的味道
有萬里江山,就有萬家燈火。轉眼間,丘陵筑起城郭,城墻盤亙山間,江河化作航道,海浪托起航船。一條中華文明的燦爛星河,在山河圖景中漸漸浮現。
江山,也成為國家疆土和政權的形象表達。
走進新時代,“江山”又增添了沉甸甸的新內涵。習爺爺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仔細數一數,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人民”這個詞出現了170多次!
也許你會問:怎么說著說著,故事換了主角呀?別急,答案就藏在故事里。
1948年,河北省的一個小村莊里,大家都在議論一件大喜事——農民能分到土地啦!
想要把土地分好,首先要選舉出村干部。怎么選?誰來選?村民們感到既新奇又迷茫。
很快,中國共產黨派工作組來了,挨家挨戶做宣傳。
“中國共產黨是人民的黨,要建立一個真正民主的國家!”
“通過民主選舉,老百姓選出能代表自己意愿的人,為人民辦事。”
到了選舉這一天,拄著拐杖的老爺爺,抱著孫子的老奶奶,穿著花布衣裳的婦女,扛著鋤頭的漢子……符合選舉條件的人都來了。想投票,不識字怎么辦?用豆子!想選誰,就往誰的碗里投一粒豆子。
百姓歡欣鼓舞,發展生產也有勁頭了。這就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幸福滋味呀!
少先隊員們,你們明白了吧?中國要想飛得高、跑得快,就必須匯集和激發人民的磅礴力量。不久前召開的全國兩會,正是一場人民民主的盛會。通過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中國共產黨始終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看,中國共產黨的心里,始終裝著人民;人民的笑容里,映著如畫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