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峰 趙大偉 于亞輝 劉中卓 孫杰 張戰 付雪蛟 鐘順成 王詩宇 李楠 韓雷



摘? 要:為解決水稻生產技術效率空間格局不合理的問題,研究水稻生產技術效率空間格局及影響因素。通過建立水稻生產技術效率空間自相關模型,以水稻生產技術效率空間相關性為依據,分布水稻生產技術效率空間格局。分析水稻生產技術效率影響因素,得出結論為:農業勞動力平均年齡、農業勞動力比重、非農收入比重、耕地細碎化程度為不利影響因素;家庭人均收入和耕地質量為有利影響因素;農業勞動力受教育程度對其影響不大;耕地經營規模以及地形地貌的影響結果需要具體分析。以此為依據,能夠解決水稻生產技術效率空間格局不合理的問題。
關鍵詞:水稻;生產技術;效率;空間格局;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S511.5?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6737(2023)01-0014-04
Spatial Patter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ice Production Technology Efficiency
QI Guo-feng1 , ZHAO Da-wei2* , YU Ya-hui1 , LIU Zhong-zhuo1 , SUN Jie1 , ZHANG Zhan1 , FU Xue-jiao1
ZHONG Shun-cheng1 , WANG Shi-yu1 , LI Nan1 , HAN Lei3
(1 Liaoning Institute of Saline-Alkali Land Utilization, Panjin Liaoning 124010, China;
2 Liaoning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ervice Center, Shenyang 110000 China;
3 Affiliated Experimental Farm of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61,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unreasonable spatial pattern of rice production technology efficiency, research the spatial pattern of rice production technology efficienc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By establishing a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model of rice production technology efficiency, based on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of rice production technology efficiency, the spatial pattern of rice production technology efficiency is distributed. Analyzi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ice production technology efficiency,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average age of agricultural labor force, the proportion of agricultural labor force, the proportion of non-agricultural income, and the degree of fragment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are unfavorable factors; the per capita income of households and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are favorable factors; Education level has little effect on it; the impact of farmland management scale and topography needs specific analysis. Based on this, it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unreasonable spatial pattern of rice production technology efficiency.
Key words: Rice; Production Technology; Efficiency; Spatial pattern; Influencing factor
目前,在學術界廣泛采用的水稻生產技術效率分析包括隨機前沿以及數據包絡兩種分析方法,通過宏觀視角以及微觀視角兩方面進行研究[1,2]。沈雪等人通過C-D生產函數測算水稻生產技術效率,并嘗試分析其空間格局,但在實際應用中無法達到預期的應用效果[3]。而后,劉滿婷等人采用超越對數生產函數分析水稻生產技術效率空間格局,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在應用過程中發現該函數存在很大程度的局限性。不僅如此,學術界針對水稻生產技術效率影響因素方面的研究也十分普遍,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農戶老齡化、農地流轉、耕地經營規模小以及農戶兼業等問題[4]。盡管前者已經進行了大量的水稻生產技術效率影響因素研究,但針對水稻生產技術效率空間格局與影響因素的整合研究可謂少之又少,無法客觀反映出水稻生產技術效率的變量的影響效應。為此,本文提出水稻生產技術效率空間格局及影響因素分析,致力于通過分析空間格局及影響因素兩部分為提高水稻生產技術效率提供理論支持。
1? 測度水稻生產技術效率
在研究水稻生產技術效率空間格局之前,必須精準測度水稻生產技術效率[5]。本文采用建立越對數生產函數模型的方式,利用隨機前沿分析法,排除技術非效率,提高水稻生產技術效率測度精度。假定在水稻生產過程中的生產投入的彈性區間在0~1范圍內,考慮到水稻生產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不確定因素,通過彈性替代的方式測度水稻生產技術效率。設越對數生產函數測度水稻生產技術效率的計算表達式為Y,可得公式(1):
(1)
在公式(1)中,β指的是水稻生產過程中未知的概率參數;j指的是水稻生產的投入要素權值,一般情況下取值為1;Xi指的是農戶第i年水稻生產的成本;i指的是水稻生產累計年數,為實數;k指的是隨機誤差系數;V指的是水稻生產技術變差率;U指的是技術非效率項權重。通過公式(1)可計算出水稻生產技術效率。Y值越大代表水稻生產技術效率越高,當Y=1時,水稻生產技術為完全效率;當Y=0時,水稻生產技術為非效率。
2? 建立水稻生產技術效率空間自相關模型
在測度得出水稻生產技術效率目標函數的基礎上,建立水稻生產技術效率空間自相關模型,以水稻生產技術屬性值之間的相互依賴程度為依據,為水稻生產技術效率空間格局提供基礎數據[6]。本文建立的水稻生產技術效率空間自相關模型以空間視角為依據,可分為:全局空間自相關模型以及局部空間自相關模型。在水稻生產技術效率全局空間中,設水稻生產技術效率全局空間自相關模型表達式為I,則有公式(2):
(2)
在公式(2)中,n指的是調查區水稻生產屬性值;Wij指的是水稻生產累計年數中水稻生產空間投入要素權重系數;q指的是水稻生產技術下的預期種植面積。在無特殊外界因素干擾情況下,I的取值范圍在-1,1區域內,當I>0時,水稻生產技術效率的空間格局為正相關性;當I<0時,水稻生產技術效率的空間格局為負相關性。考慮到水稻生產技術效率全局空間自相關模型,無法直觀反映出水稻生產技術效率局部空間格局的相關性,本文在此基礎上,采用MORAN指數構建水稻生產技術效率局部空間自相關模型,設其表達式I' ,可得公式(3):
(3)
通過公式(3),可反映出水稻生產技術效率局部空間格局的相關性。通過全局空間自相關模型以及局部空間自相關模型兩部分共同構成完整的自相關模型,為分布水稻生產技術效率空間格局,提供基礎數據。
3? 分布水稻生產技術效率空間格局
本文以水稻生產技術效率空間滯后項為關鍵參數,分布水稻生產技術效率空間格局[7,8]。首先,基于自然對數處理去除水稻生產技術效率空間自相關模型中的異方差,此過程通過計算方程式表示,設函數表達式為H,如公式(4)所示。
(4)
在公式(4)中,P指的是水稻生產特征參數; ε指的是解釋變量的異方差。而后,度量水稻生產鄰近地區對于空間自相關的誤差沖擊,分布水稻生產技術效率空間格局。設水稻生產鄰近地區對于空間自相關的誤差沖擊表達式為R,可得公式(5):
(5)
在公式(5)中,μ指的是水稻生產技術效率誤差項的空間依賴系數[9]。最后,以水稻生產鄰近地區對于空間自相關的誤差沖擊,反映水稻生產技術效率空間格局的分布方向和等級,水稻生產技術效率空間格局分布結果,如表1所示。
根據表1所示,完成水稻生產技術效率空間格局分布。綜上所述,水稻生產技術效率空間格局分布要以丘陵地區為主,而后為盆地地區,最后選擇為平原地區,在此水稻生產技術效率空間格局分布下,才能夠提高水稻生產技術效率。
4? 水稻生產技術效率影響因素
在水稻生產技術效率影響因素中,主要包括兩個主要變量,會對水稻生產技術效率產生影響,分別為:農戶特征變量以及生產環境特征變量。下文將對以上兩點進行重點分析,具體內容,如下文所述。
4.1? 農戶特征變量
4.1.1? 農業勞動力平均年齡? 農業勞動力的平均年齡與水稻生產技術效率之間存在空間負相關關系,也就是說農業勞動力的平均年齡越大,水稻生產技術效率越低[10]。由于農業勞動力平均年齡過大,導致農業勞動力效率下降,無法高效運用水稻生產技術。因此,農業勞動力平均年齡成為水稻生產技術效率影響因素之一。
4.1.2? 農業勞動力比重? 農業勞動力比重作為農戶特征變量之一,與水稻生產技術效率之間同樣為空間負相關關系。農業勞動力比重越高,水稻生產技術效率越低。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為水稻生產機械化的引進,徹底解放了勞動力,過高的農業勞動力比重,反而會制約水稻生產技術效率。為提高農業勞動力比重,必須堅持扶優扶強,以點帶面促進水稻生產的發展,逐步實現規模化分片重點扶持1~2個大戶或專業合作社,使水稻生產、銷售、加工有機結合,以品牌和特色開拓占有市場,增強市場知名度和競爭力。通過政府引導,品牌帶動,以點帶面,帶動農戶,提高水稻生產技術效率。
4.1.3? 非農收入比重? 非農收入比重影響水稻生產技術效率的主要原因為非農活動的替代性,農戶會由于非農收入比重高向非農活動方面發展,從而限制水稻生產技術效率。因此,非農收入比重與水稻生產技術效率之間存在顯著的空間負相關關系。非農收入比重越高,水稻生產技術效率越低。非農收入比重越低,水稻生產技術效率越高。
4.1.4? 農業勞動力受教育程度? 在農戶特征變量對水稻生產技術效率的影響中,農業勞動力受教育程度對水稻生產技術效率的影響最為微弱,幾乎可忽略不計。基于水稻生產技術的不斷優化,對使用者的知識儲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此同時,無法以傳統的教育程度化劃分農業勞動力受教育程度。由此可見,農業勞動力受教育程度與水稻生產技術效率的空間關聯性不高。
4.1.5? 家庭人均收入? 家庭人均收入高對水稻生產技術效率會起到有利的影響,家庭人均收入越高代表可投入水稻生產的資金越充足。換句話說,家庭人均收入越高,水稻生產技術效率越高,兩者之間為空間正相關關系,能夠形成良性循環。
4.2? 生產環境特征變量
4.2.1? 耕地細碎化程度? 耕地細碎化程度較高的地區,經常會在水稻生產過程中出現非生產性土地多、土地利用率低以及非水稻生產活動等現象,對水稻生產技術效率造成不利影響。基于此,耕地細碎化程度與水稻生產技術效率之間同樣為空間負相關關系,耕地細碎化程度越高,水稻生產技術效率越低。
4.2.2? 耕地經營規模? 耕地經營規模是影響水稻生產技術效率因素中較為特殊的一項,可通過“U”型表示耕地經營規模與水稻生產技術效率的空間關系。這就表示,無論是耕地經營規模過大或是過小,都會降低水稻生產技術效率,只有當耕地經營規模與水稻種植規模相吻合的情況下,才能夠提高水稻生產技術效率。
4.2.3? 耕地質量? 提高耕地質量是提高水稻生產技術效率的有效途徑,因此,耕地質量與水稻生產技術效率之間存在明顯的空間正相關關系。無論以何種方式提高水稻生產耕地質量,都會在極大程度上提高水稻生產技術效率,可以作為水稻生產中的關鍵要素,在水稻生產過程中重點關注。
4.2.4?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復雜程度越高,水稻生產技術效率越低,兩者之間為空間負相關關系。平原地區、盆地地區以及丘陵地區對于提高水稻生產技術效率均具有促進作用,但其余復雜地形地貌,對于提高水稻生產技術效率均具有抑制作用。為此,建議后續水稻生產區域盡可能選擇平原地區、盆地地區以及丘陵地區。
5? 結束語
通過本文進行的水稻生產技術效率空間格局及影響因素分析,希望能夠為提高水稻生產技術效率貢獻出一份力量。基于水稻生產技術效率空間格局分析其影響因素是本文研究的亮點所在,通過以上研究表明,家庭人均收入以及耕地質量對提高水稻生產技術效率存在有利影響;而其他影響因素也存在不利影響。基于此次研究時間有限,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沒有針對影響水稻生產技術效率的不利因素提出相應的對策。因此,本文研究仍有不足之處,今后還要對其進行進一步研究,為水稻生產技術效率的進一步優化提供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 劉蒙罷,文高輝,胡賢輝. 鄂東南農戶水稻生產技術效率空間格局及影響因素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20):77-84.
[2] 田紅宇,馮曉陽. 土地細碎化與水稻生產技術效率[J]. 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8(4):68-79.
[3] 劉德娟,黃欣樂,楊勛華,等. 福建省水稻生產效率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基于家庭農場和傳統小農戶的微觀視角[J].江蘇農業科學,2018,46(24):422-426.
[4] 馬鳳才,郭喜偉,劉暢.糧食生產主體生產效率及影響因素研究綜述與展望[J].天津農業科學,2020,26(1):28-33.
[5] 馬鳳才,郭喜偉.水稻生產主體效率分析--基于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的調查[J].江蘇農業科學,2020,48(18):306-316.
[6] 王懷豫,董婉璐,VELARDE Orlee,等.非農收入對于水稻生產技術效率的影響及啟示[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1(1):52-62,150.
[7] 張超正,楊鋼橋.農地細碎化、耕地質量對水稻生產效率的影響[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127-134,168-169.
[8] 劉愛珍,漆雁斌,鄧鑫.生產環節外包能提高水稻生產技術效率嗎?--來自四川省649戶稻農的實證[J].南方農村,2019,35(2):4-10.
[9] 胡迪,楊向陽,王舒娟.勞動力轉移影響糧食生產技術效率的區域差異及門檻效應研究[J].農村經濟,2019(2):47-53.
[10] 汪紫鈺,蔡榮.水稻生產環節外包決策及其生產率效應研究[J].新疆農墾經濟,2019(5):38-49.
收稿日期:2022-01-04
作者簡介:齊國峰(1979-),男,研究實習員。
*通訊作者:趙大偉(1964-),男,高級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