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芳
摘 要:“雙減”政策背景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與家長的壓力大大減輕,但作為班集體的重要管理者與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指導者,班主任的工作壓力開始增大,特別是初中,基于其在義務教育階段“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班主任管理工作面臨著更高要求。文章立足現狀,直面困境,探究了“雙減”政策背景下的初中班主任管理策略,從觀念的轉變到德育的滲透,多角度說明了初中班主任完善管理工作的重要舉措,以推動“減負增效”,為“雙減”政策背景下的初中育人帶來活力。
關鍵詞:“雙減”;初中;班主任管理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3)18-0154-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8.051
《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中強調,學校應減輕學生過重負擔,提高課后服務水平,大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由此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而從學校角度來說,要想實現以上內容,需要強化班主任管理,使各年級、各班級班主任充分發揮教育與管理職能,建設和諧、優秀的班集體。但是在“雙減”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具體實踐中,一些困境正在影響著優秀班集體的建立,減緩了學校“全面育人”的腳步。對此,班主任應正視這些存在的問題,立足“雙減”政策背景,深入探索管理策略。
一、“雙減”政策背景下的初中班主任管理困境
(一)略顯固化的管理觀念
“雙減”政策提出之前,多數初中班主任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班級管理經驗,這導致其經常將以往經驗因循守舊地應用在“雙減”政策背景下的班級管理中,暴露了“雙減”政策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管理觀念固化的問題。如果這一問題沒有得到及時解決,班主任沿用傳統的、已不適應“雙減”教育環境的方法來管理學生,必將制約初中生的高效學習與全面發展。
(二)亟待提高的德育意識
國家提出“雙減”政策,是為在基礎教育中更充分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教育任務,說明了德育的重要性。然而當前“雙減”政策背景下的初中班主任管理中,部分班主任德育意識亟待提高,沒有準確認識到德育在班主任管理中的重要位置,也沒有正確理解德育對初中生學習與發展的影響,造成了“德育不足”的困境,對初中生綜合素養產生了一定影響。
(三)相對缺失的家校合作
“雙減”政策中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家校協同的教育責任,強調家庭與學校均應服務于學生成長。但現階段的初中班主任管理中,部分班主任并未主動聯系學生家長,沒有與家庭建立聯系,沒有積極構建協同育人的管理機制,造成了“雙減”政策背景下的初中班主任管理出現“家校合作缺失”的困境,家長不夠了解學生的在校真實情況,班主任也不夠了解學生的在家成長狀態,彼此之間難以達成深度認同和互助,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管理成效。
二、“雙減”政策背景下的初中班主任管理策略
(一)建立師生平等觀
固化的管理觀念是“雙減”政策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體現之一,一些班主任認為自己在班級管理中的地位略高于學生,而站在“領導者”視角上進行管理,以向學生灌輸正確的價值觀為主要管理方式,學生雖然能在“聽班主任的話”的狀態下按照要求調整自身的言行舉止,但缺乏對班主任管理的內在認同,管理效果微乎其微。因此,打破“雙減”政策背景下的初中班主任管理困境,轉變固化的管理觀念,班主任首先應建立師生平等觀,在放低自己在班級中的姿態的基礎上,提高學生在班級中的地位,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重新認識班主任與學生在班集體中的相同“主人翁”角色,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1]。同時,班主任要杜絕“有色眼鏡”,避免“唯成績論”,在管理中一視同仁地對待每一名學生,無論學生成績的高低,都對其進行相同的管理,都與其進行同樣平等的對話。如此,班主任與學生的關系將會更加和諧,學生自然更愿意聽從班主任管理,發自內心地認同班主任反復強調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這對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提高初中班主任管理質量有極大幫助。
(二)吸收民主意見
如何在“雙減”政策背景下的初中班主任管理中深刻體現師生平等關系?班主任可以主動吸收民主意見,讓學生不僅是班級管理制度的“執行者”,也成為班級管理規范的“提出者”“設計者”,使其自覺遵守自身參與制定的班級制度規范。具體來說,班主任在制定班級制度規范以強化班級管理時,可以根據班級管理現狀,通過班會討論、問卷調查等方式,詢問學生有哪些班級管理建議,鼓勵學生針對自己發現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如維持課堂、課間活動紀律的辦法,深化課后服務的辦法,幫助后進生學習的辦法,對班級不同問題的賞罰辦法,等等。學生針對自己所發現的問題提出管理建議,也是對現存問題的一種思考,相較于在教師指點下認識班級中存在的問題,這種自主發現并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更容易使學生理解集體活動中的“對”與“錯”,從而在教師的帶領下,合力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三)增加自主管理
“班級是我家,發展靠大家。”學生是一個班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班集體的主人,而營造“平等”“民主”的班級管理氛圍,能夠在潛移默化中為學生創造“自己管理自己”的機會,可使其在自主管理中得到成長,成為班主任管理班級的強大支持力量。“雙減”政策背景下,初中班主任還可以采取措施增加學生的自主管理尺度,讓他們既是“被管理”的學生,也是“管自己”的“小老師”。如組建班干部隊伍,鼓勵學生毛遂自薦、根據自身能力選擇班干部職位,通過匿名投票方式引導學生自主評選班干部,等等。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設置“輪值班長”“輪值組長”“輪值紀律委員”等班干部輪值模式,讓學生體驗不同的班干部職位,使其從多個角度總結管理班級的有效方法,為班主任管理提供更多元的幫助。這樣堅持下去,學生在班集體中的歸屬感會不斷提高,能夠逐漸增強對班級生活、集體活動的認同感,也能夠對“雙減”政策背景下的班主任管理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
(四)滲透德育先行觀
“雙減”政策的提出,不僅是為了減輕學生與家長在學習活動中的負擔,更是為了深化義務階段的德育教育工作,讓學生提升綜合素養。因此,“雙減”政策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管理必須以“思想”為抓手,滲透德育先行觀,讓德育活動成為班級管理的關鍵一步[2]。比如班主任可以將德育融入課后服務,向學生講述道德標兵、時代模范的故事,與其一同挖掘故事的德育內涵,將德育悄無聲息地滲透在管理中,培養學生對社會公德、個人品德等的正確認識。再比如,班主任可以定期組織班會、座談會,通過“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等主題討論,引發學生對德育的自主探索,在班會、座談會中探索德育的方法,使學生帶著清晰的目標、邁著堅定的腳步踐行德育,在班主任管理下增長德行,提高個人品質。由此,學生提高綜合素養,在德育要素的指引下,能夠進一步理解初中生應具備的正確的學習和生活態度,明確自己應杜絕哪些不當言行舉止,從而讓班主任管理“減壓增效”。
(五)貫徹榜樣示范
在班級管理中,榜樣發揮著特殊的示范作用,班主任在班級中樹立榜樣形象,讓學生模仿、學習榜樣參與班集體活動,能夠促進班級管理成效的質的飛躍。因此,初中班主任在“雙減”政策背景下的班級管理中,應正視榜樣的示范作用,貫徹榜樣示范,最大限度地發揮榜樣對初中生學習與生活的重要影響,并盡可能使自己成為學生的榜樣。對此,班主任在班級日常生活中,應有意識地進行自我教育,注意師生溝通語言,注意自身行為舉止。同時,班主任應培養個人興趣愛好,注意向學生展示自身特長,使學生在尊重、贊美班主任的前提下,主動學習班主任的語言、行為,培養個人特長,以自身的全面發展,證明班主任的管理效能。
(六)引入公平競爭
將公平競爭機制引入班級管理,在班級中創造良好的競爭學習環境,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為其自我約束、自我學習、自我管理增加動力。因此,“雙減”政策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可以引入公平競爭機制,創新班級管理方法。比如根據班級學生的綜合水平,建立多個學習小組,使“小組探究”成為學生參與班級活動的主要模式,以小組作業取代傳統作業形式,并在小組之間建立競爭機制,使學生參與制定競爭標準,建立小組周評比、月評比等評比制度,鼓勵他們在合作、競爭與評比中進行日常學習與活動。如此,學生能夠逐漸產生積極合作意識,形成力爭上游的良好品格,在“競爭”中取得“雙贏”,因合作而共同進步。
(七)踐行三方共育觀
“雙減”政策明確了家庭、學校與社會在“育人”方面的共同責任,在班主任遵循政策要求管理學生的同時,家長與社會也應出一份力。因此,初中班主任還應積極踐行“三方共育”觀念,著力提高家校合作水平,全力深化社會參與[3]。
1.家訪。基于對學生家庭情況的了解,班主任可以定期進行家訪,與家長面對面、一對一交流,向其說明學生在班級中存在的問題,了解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然后多角度分析學生的個性特點、成長需要,為其制定專門的管理方法,將“一生一案”落實在管理中,讓家訪收獲成為管理班級的重要支點。
2.網絡溝通。班主任可以使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等App與家長建立網絡聯系,溝通學生存在的學習和行為問題,共同制定管理方案,提醒家長通過家庭教育配合班級管理,協助班主任有效解決學生成長路上的各種問題。
3.社會實踐活動。初中班主任可以廣泛利用社會資源,積極組織社會實踐活動,利用課余時間帶領學生體驗社會生活,參與野外生存、研學旅行等特色實踐,讓學生總結社會實踐經驗,并將經驗智慧遷移運用在班級生活、校內學習中,從而使班主任管理事半功倍。
(八)提高人文關懷
“雙減”政策的提出背景之一,是以往使學生負擔較大的教育與教學在無形中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背離了義務教育“全面發展學生”的目標。這也意味著“雙減”政策背景下的初中班主任管理,應提高人文關懷力度。比如,班主任可以通過關心激勵、需要激勵、寬容激勵、認可激勵等多樣化的激勵手段,給予學生及時、全面的激勵,充分表現對學生成長和進步的認可,表現對他們的關心、認可和尊重,使其能夠積極地體驗初中生活,從容地應對各種問題[4]。再比如,班主任應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文關懷”內涵,提高對學生心理健康情況的關注,設計“心理健康咨詢日”,先引導學生圍繞近階段遇到的學習、生活或成長問題,與班主任展開討論,再利用所學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知識,為學生出謀劃策,減少學生對學習生活的焦慮、對未來的擔憂等,向其傳遞積極向上、熱愛生活等態度。同時,班主任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建立動態的學生心理健康成長檔案,記錄學生咨詢、解決過的心理健康問題,分析他們分別在哪方面需要關懷與幫助,根據檔案所呈現的動態信息,有策略地調整關懷學生的方法,讓人文關懷潛移默化地充盈其間,以有效促進班級管理工作。
(九)注重個性延伸
“提高學校課后服務水平,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雙減”政策中這一內容,要求學校與班主任應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培養其興趣愛好與個性。據此,“雙減”政策背景下的初中班主任管理,應注重學生個性的延伸,注重對文體、藝術、科普、閱讀等拓展活動的設計和管理[5]。班主任可以根據自己對班級學生的了解,總結其興趣愛好,建立閱讀、藝術等興趣小組,設計科普、文體等社團活動,合理規劃課后服務時間,在監督學生完成基本的作業任務、為其答疑解惑的基礎上,鼓勵他們遵從內心選擇,積極參加興趣小組,參與社團活動,使其在精彩的課后服務中不斷發展個性,明確興趣愛好的發展傾向。此后,班主任還可以繼續創新,設計“展示個性”的課后服務,定期引導學生在課后服務活動中匯報社團與興趣小組活動成果,展示個性,相互評價,對其評價自身與他人的方法進行適當管理。如此,學生既在“個性化”的管理中感受到了發展個性的快樂,也學會了如何正確評價、對待自己和他人的優劣勢,避免單一地評價自我和他人,建立“尊重個性”的意識,使個性得到持續延伸,充分體現出“雙減”政策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個性管理”的成效。
三、結語
“雙減”政策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管理面臨改革與優化,既需要解決以往遺留的問題,也應順應時代與義務教育的發展而創新。而在這一過程中,班主任、學生、社會、學校與家長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初中班主任在革新班級管理觀念的基礎上,應合理利用社會資源,調動學生主動性,讓家長適當參與班級管理、學生教育,以便將“雙減”政策更好地落實在班級管理中,帶動學生綜合發展,在減班級管理之負的同時,將學生教育之效提升至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 楊梅娟.探討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創新與實踐[J].家長,2021(36):40.
[2] 陸海燕.提高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效率策略淺談[J].讀寫算,2021(35):147.
[3] 石紅梅.關于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實踐探索[J].教育界,2021(35):4.
[4] 李慧云,劉亮.淺談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級管理工作[J].天津教育,2021(33):30.
[5] 劉鈺.初中班主任管理現狀及改進措施[J].中國教師,2021(S1):185.
[責任編輯 竇伊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