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芹

摘 要:目的:探究微型營養評定法結合飲食干預對老年椎管骨折術后護理中的效果。方法:選取山東省第二人民醫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間收治的94例老年椎管骨折術患者,采用簡單隨機化分組方式,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接受微型營養評定法結合飲食干預,比較兩組患者上臂肌圍、小腿周徑、身體質量、營養狀況、胃腸道反應發生率、骨折愈合時間與住院時間等指標。結果:對比兩組患者上臂肌圍、小腿周徑、身體質量,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對比兩組患者營養狀況指標中白蛋白水平、血紅蛋白水平、總蛋白水平與前白蛋白水平,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對比兩組患者胃腸道反應發生率,觀察組明顯較低(P<0.05)。對比兩組患者愈合時間與住院時間,觀察組明顯較低(P<0.05)。結論:對老年椎管骨折術后患者實行微型營養評定法結合飲食干預,能增加患者上臂肌圍、小腿周徑,提升患者身體質量,改善患者營養狀況,減少患者胃腸道反應發生情況,縮短患者住院時間與骨折愈合時間,故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關鍵詞:微型營養評定;飲食干預;老年患者;椎管骨折;手術治療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micro-nutrition assessment combined with diet intervention on postoperative car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vertebral canal fracture. Method: 94 elderly patients with spinal canal fracture admitted to Shandong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20 to February 2021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micro-nutrition assessment combined with diet intervention. The following indicator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upper arm muscle circumference, lower leg circumference, body mass, nutritional status, gastrointestinal reaction rate, fracture healing time and hospital stay. Result: Compared with the upper arm muscle circumference, leg circumference and body mass of the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0.05). Compared with the level of albumin, hemoglobin, total protein and pre-protein in the nutritional status indicators of the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0.05). Compared with the two groups, the incidence of gastrointestinal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P<0.05). The healing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micro-nutrition assessment combined with diet intervention can increase the upper arm muscle circumference and lower leg circumference, improve the patients body quality, improve the patients nutritional status,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gastrointestinal reactions, shorten the patients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fracture healing time, so it has high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Keywords: micronutrient assessment; diet intervention; elderly patients; vertebral canal fracture; surgical treatment
骨折指的是患者受到外力等作用下,產生的骨頭或骨頭結構完全或部分斷裂的現象[1]。椎管骨折為較為常見的骨折類型,常見的治療方式為手術干預。手術后,患者需要較長的恢復時間,患者的自身免疫能力以及抵抗能力對患者的恢復情況產生較大影響。營養是機體生存與能量轉換的基礎,骨折后康復期患者對營養的需求明顯高于正常水平[2]。加之老年椎管骨折患者可能伴有其他基礎疾病,長期臥床狀態下生活規律發生變化,對營養的吸收能力有所下降。為此,更應為患者提供專業的營養護理。傳統營養干預方式下,護理人員能為患者提供基礎的營養干預,效果一般。微型營養評定結合飲食干預下,護理人員能針對患者疾病發生情況與實際需求給患者提供營養評定,并為患者提供專業化營養干預,更具針對性,效果顯著[3]。基于此,本文以山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老年椎管骨折術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分組采用不同護理干預的方式探究微型營養評定法結合飲食干預的臨床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選取山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老年椎管骨折術患者共94例,收治時間(2020年2月—2021年2月),將患者采取隨機分組的方式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47例,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2例;其年齡集中在65~72歲,均值(68.24±1.95)歲。觀察組47例,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3例,其年齡集中在65~73歲,均值(68.38±1.97)歲。組間數據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
納入標準為①此次納入患者均確診為椎管骨折疾病,于山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接受手術治療。②此次研究不違背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標準。③此次納入患者均對研究內容知情。④患者均為老年患者,年齡集中在65周歲及以上。
排除標準為①合并急性病癥者。②合并肝腎功能障礙者。③合并凝血功能障礙者。④合并精神系統疾病,或存在意識障礙及溝通障礙者。⑤臨床資料存在缺失者。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護理。患者入院后告知患者健康飲食習慣與進食方式,為患者提供常規口頭健康指導。
觀察組:微型營養評定法結合飲食干預。①組建營養干預小組,骨科醫生、營養科醫生、主管護師和責任護士等共同擔任小組成員,共同商討患者的營養干預計劃,制定完善的營養教育方案。②患者入院后,為患者播放宣傳片,通過視頻與診療卡等方式為患者講解有關椎骨骨折疾病的治療方式與術后護理措施。告知患者手術后可能發生的營養不良狀況以及該狀況發生的主要原因。告知患者有效的預防營養不良措施以及營養不良癥狀發生后的干預措施。同時將上述健康教育內容向患者家屬轉述,同時提升患者家屬的護理能力。針對患者臨床治療中存在的疑慮,耐心解答并認真梳理。③評估患者入院后以及手術后營養狀況與營養需求情況,針對患者營養狀況,制定針對性的營養計劃,告知患者每日飲食期間應攝入的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量,并為患者講解不同食物中營養物質的含量,通過健康宣傳手冊印發等方式提升患者對不同食物的認知情況,減少患者的飲食誤區,提升患者的自我飲食護理能力。④為患者家屬發放健康飲食手冊,在手冊中記錄患者每日進食情況包括食物種類與數量。護理人員在關注患者飲食攝入情況的同時,為患者強調每日必須攝入1.0~1.5 g·kg-1蛋白質,每周必須補充2次蛋類。每日為患者補充適當的維生素等微量元素,同時注重每天液體攝入總量超過1 000 mL。⑤定期查看患者飲食手冊,了解患者在一定周期內飲食情況,結合患者疾病發生情況與恢復情況,為患者提供飲食指導,告知患者日常飲食期間可能存在的問題,糾正患者的錯誤飲食情況,保證患者飲食科學化與專業化水平提升。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上臂肌圍(實際測量結果)、小腿周徑(實際測量結果)、身體質量(實際測量結果)、營養狀況(空腹靜脈血液檢驗結果)、胃腸道反應發生率(實際發生情況觀察)、骨折愈合時間與住院時間(臨床記錄情況顯示與CT診斷結果顯示)。其中上臂肌圍、小腿周徑、身體質量、營養狀況均與護理效果成正比,胃腸道反應發生率、骨折愈合時間與住院時間均與護理效果成反比。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24.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計數資料用n(%)表示;計量資料組間對比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
2 結果與分析
2.1 上臂肌圍、小腿周徑、身體質量
上臂肌圍、小腿周徑、身體質量比較表現為護理前兩組患者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營養狀況
營養狀況表現為護理前兩組患者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胃腸道反應發生率
胃腸道反應發生率表現為觀察組2.13%(1/47)小于對照組17.02%(8/47)(χ2=6.021,P=0.014<0.05)。其中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中1例患者為惡心癥狀;對照組患者中惡心、腹脹、腹瀉癥狀發生率分別為6.38%(3/47)、6.38%(3/47)、4.26%(2/47)。
2.4 骨折愈合時間與住院時間
觀察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與住院時間分別為(80.14±5.30)d、(18.35±3.10)d;對照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與住院時間分別為(120.44±5.86)d、(25.87±3.73)d。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骨折愈合時間有顯著差異(t=4.967,P=0<0.05);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有顯著差異(t=10.630,P=0<0.05)。
3 結論與討論
椎管骨折也被稱之為是椎體骨折,患者臨床發病后,多通過CT診斷后選擇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干預。針對骨折病情較為嚴重,無法實行保守治療的患者,可實行手術治療干預[4]。患者術后營養狀況是影響患者手術后恢復情況的重要因素,老年患者椎管骨折手術治療后,會產生較大的手術創傷,術后需要接受組織修復等改變[5]。因此,在患者恢復期間,自身機體代謝能力不斷上升,增加其對于蛋白質以及脂肪的消耗量,可能會導致負氮平衡失調,降低患者日常營養狀況。通常情況下,患者骨骼手術后需補充較多的營養物質[6-7],改善患者手術后恢復情況。臨床治療中,絕大多數手術后患者均能按照醫囑以及家屬指導完成飲食干預。但部分患者對營養知識知曉情況不足[8-9],加之患者家屬對健康飲食的認知程度不足,可能會導致營養干預無法達到最佳效果的現象發生,使得術后營養干預無法滿足患者術后恢復期間營養需求。
此外,飲食干預中,護理人員禁止患者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保證患者飲食清淡且營養豐富,能減少飲食期間對患者胃腸道產生的刺激。因此,患者胃腸道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下降。擁有較為充足的營養支持[10],患者身體恢復速度大大提升,可顯著減少患者術后骨骼愈合所需的時間,并能縮短患者住院所需時間。
綜上所述,對椎管骨折老年患者實行微型營養評定法結合飲食干預,能顯著改善患者營養狀況,增加患者上臂肌圍與小腿直徑,提升患者體質量,縮短患者骨骼愈合時間與住院時間,減少患者胃腸道不良反應發生率,故具有較高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楊麗,陸靜雯,張櫻嚴.圍手術期循環飲食優化管理在兒童骨折擇期手術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22,38(4):290-297.
[2]王璐,胡玲玲,蔣衛賢.扁平化責任制護理模式在小兒肱骨髁上骨折手術治療中的應用[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22,19(4):94-97.
[3]白春霞.快速康復護理對股骨骨折術后患者的應用價值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22,26(24):133-135.
[4]敬勇君,盧普敏,陶武,等.皮內針治療踝部骨折患者術前焦慮綜合征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22,17(24):31-35.
[5]鄧愛群,黃春燕,許明.基于反饋式教育法的多元化健康教育在脆性骨折患者中的臨床研究[J].臨床護理雜志,2022,21(3):20-23.
[6]雷梅.飲食干預聯合微型營養評定法在老年椎骨骨折術后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傷殘醫學,2021,29(12):81-82.
[7]林樹青.椎管內麻醉方式在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內固術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醫藥衛生,2021(12):43-44.
[8]陳瓊,司徒美芳.加強飲食干預在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術后中的效果觀察[J].醫藥前沿,2022,12(8):76-78.
[9]楊華杰,李鑫.氣壓泵結合護理干預對老年股骨骨折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J].臨床研究,2021,29(11):179-180.
[10]胡夏青,劉瑞芳,王萌,等.延續性護理干預在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術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黑龍江中醫藥,2021,50(6):30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