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清末時期的東北,是帝國主義列強爭奪在華利益的關鍵地帶,1910年東北發生的大規模的鼠疫使得東北局勢更加復雜,日、俄兩國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試圖侵占中國主權,而一向倡導門戶開放政策的美國更是“積極”參與了疫情的防治。以美國對東北鼠疫防治的干預為出發點,能夠透視出近代中國面臨列強瓜分的危局及處境,也能夠對當代中國推動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有所啟發。
關鍵詞:東北鼠疫;門戶開放;以夷制夷
清末東北地區的突發性鼠疫本歸屬于清政府治理,但東北列強勢力盤踞,均想通過爭奪防治鼠疫的主導權來加強對東北的控制,為破解危局,清政府把目光投向日、俄之外的美國,這一形勢恰好符合美國于這一時期所推行的“門戶開放”政策,于是一場名為 “防治”實為“逐利”的防疫鬧劇開始上演。本文試以這一事件為主要背景,探尋這一事件所呈現出來的疫情防治,以及這一防治過程所能帶給當代中國的一定的反思和啟示。
1 清政府以夷制夷的努力
1910年,東北爆發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場鼠疫,影響范圍遍及整個東北地區,數萬人死于非命,僅僅兩個月就蔓延波及東北全境[1]。鼠疫首發于東北邊境城市滿洲里,并且迅速向哈爾濱、長春等地蔓延,不僅擴散到東北全境,甚至連河北、山東等地也被波及,共6省83縣、旗,6萬余人喪命[2]。
當時東北的政治局勢是較為復雜的:東北南部有以大連為中心的日本勢力,東北北部有以哈爾濱為中心的俄國勢力,而清政府對東北的管控范圍有限。鼠疫爆發后,日、俄欲想乘機侵占中國對東北的主權,于是紛紛以保護僑民為理由,爭奪防控疫情的權力。而美國則從門戶開放的對華政策出發,在東北疫情的防治和清、日、俄三國之間的政治交涉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東北疫情的爆發使東北當局面臨極其困難的境地,東北地區既缺少現代化的醫學技術,又缺少專業的鼠疫防治人才,這使得清政府的防疫行動舉步維艱,“全省防疫總局司道擬,縣防疫人員給予恤清單等級,一等防疫醫官外國人,有醫學博士學位者白銀一萬兩以下至七千兩以上[3],”撫恤金的金額之高昂,足以可見清政府對鼠疫的防治十分重視。但是在面對日、俄企圖通過獲得疫情防治權的野心的時候,清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利用美國來制衡日、俄,而美國在這場疫情防治當中也表現得極為熱情,美國駐哈爾濱領事認為,東北的局勢表明,美國參加這一地區的防疫工作“會比只有俄國人強”,美國國務院一面強調東北防疫問題的解決“取決于中國本身”,另一方面表示美國政府將不會“停止對東北提供支持[4]”。
出于防治疫情等多種層面上的需要,1911年4月,清政府于沈陽召開了萬國鼠疫研究大會,中、英、俄、美、日、德等11國代表共34人參加會議,會期一個月[5]。會前,日、俄兩國通過暗中增加參會名額、提前獲取疫情研究資料等方式試圖以防疫權威操縱會議,但美國政府卻在會議中發揮巨大的作用,早在2月份,美國參會代表們就從菲律賓來到沈陽,得益于清政府對美國科研人員的“特別”優待,美國代表獲得第一手科研資料的速度更快,因而在防治鼠疫方面較日、俄搶占了一定的先機,從而有效遏制了日、俄妄圖操縱大會的野心。
美國政府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鼠疫影響下日、俄加緊瓜分東北的危機局勢,這一過程既是清政府“破局”的需要,也是美國政府基于門戶開放政策下的政治選擇,不同于日本與俄國,美國在東北并沒有自己的勢力范圍,一旦東北為日本和俄國所徹底瓜分,那么美國在中國東北的利益必定會受到嚴重的損害。在鼠疫爆發的初期階段,美國政府所關注的并不是疫情的醫學意義,而是這場突發疫情背后所牽動的政治局勢,對中國的醫療援助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門戶開放”政策下的選擇,盡管如此,美國參與到東北防疫工作中的一系列舉措在實際效果上確實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得益于美國代表對國際防疫會議(萬國鼠疫研究會)的影響,避免了日俄完全操縱會議,最終由華人醫師伍連德擔任會議主席并建立“東三省防疫處”并在此后成功撲滅了1920年第二次東北鼠疫的流行。由此可見東北醫療衛生體系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推進了東北鼠疫的治理與防護,這其中與美國的“積極”作用有一定關系。
2美國援助東北的圖謀
1899年9月6日美國國務卿?!ぜs翰向在華列強發出“門戶開放”照會,其主要內容為:承認列強在華勢力范圍和租借地及條約中的既得利益,保證各國在中國貿易與投資的機會均等。1900年7月7日?!ぜs翰向在華列強發出的第二次“門戶開放”照會中提出:“保持中國領土和行政完整,保護由條約及國際法所保證于各友好國家的一切權利,保障全世界與中華帝國各部分進行同等的公平貿易的原則?!薄拌b于美國既不能保證中國的領土完整,也不能使侵犯了中國主權的列強后退,于是麥金萊政府選擇了現實的做法:通過要求利益均沾,對美國貨一視同仁來保護美國的物質利益……” 在門戶開放政策的影響下,美國加快對自身在華利益的擴張,1910年東北鼠疫的爆發給美國提供了非常適宜的契機介入到東北防疫事務當中,通過一系列的援助手段擴大自己的在華影響力。
馬克思認為:“資產者的假仁假義的虛偽的意識形態用歪曲的形式把自己的特殊利益冒充為普遍的利益[6]?!泵绹鴮τ谥袊鴸|北的防疫援助并非是簡單出于同情心或者是人道主義,在多次派遣醫生來華援助的行動背后,美國加緊了對于中國東北地區的利益侵占,而這一切都是基于美國長期奉行的在華“門戶開放”政策而發生的,早在1899年、1900年,美國就曾兩次提出對華“門戶開放”宣言,1903年美中新商約又規定了開放奉天和安東[7]。鼠疫爆發后,美國政府試圖利用清政府對于日俄的恐懼心理來擴大自己的在華利益,1910年美國銀行駐中國全權代表斯特萊特在與東三省總督代表的談話中曾提到:“俄國人的打擊已經到來了。中方唯一的希望是馬上簽訂貸款協定?!?/p>
最初是東北寬廣的商業前景吸引了美國人,因為這一時期的美國需要一個像東北這樣能夠吸收并消耗掉美國商品的市場,但由于在與東北的距離上美國較之于日本、俄國來說不算位置優越,因而也失去了諸多的發展先機,導致了美國資本想要引入東北就難以繞開日本、俄國而獨立行事。在國內資本家渴望打開中國東北市場的熱情推動下,美國一度提出了東北鐵路“中立化”的計劃,這一計劃雖然名義上是宣稱能夠解決東北問題,但實質上還是以損害中國利益并將日、俄勢力驅逐出東北為目標的計劃,其提出后不久便引起了來自日、俄雙方的強烈反對,由于對手的抵制,美國試圖獨占中國東北利益的想法破滅了,但也更加堅定了其追求東北地區利益的信心[8]。
推動美國勢力進入東北的另外一大勢力是部分清政府官員,他們對東北局勢的認識并不清醒,東三省總督徐世昌曾認為,現階段中國的主要目的應該是努力把美國的貨幣和政治的影響引入東北。為吸引美國資本家赴華投資,許多外交官員在美國宣傳東北優越的自然條件,但是清政府的這種“以夷制夷”利用美國“門戶開放”政策的熱情去對抗日、俄侵略的外交策略是失敗的, 因為清政府“根本不是獨立自主地利用帝國主義列強間的矛盾,而是反過來把自己的生存仰賴于帝國主義列強間的矛盾[9]”。東北鼠疫的突然爆發恰好成為這一系列政治博弈中的關鍵樞紐,日、俄加緊對東北主權的侵占,清政府試圖通過借助美國勢力來制衡日、俄,而美國在其中扮演的是“破局者”和“參與者”的形象,一方面美國的援助對清政府防控東北疫情工作有一定的推動作用,而另一方面,這些援助的背后是美國圖謀東北利益的野心和對清政府恐懼心理的利用。
總的來看,在東北鼠疫的影響下,東北的政治局勢更加錯綜復雜,而美國的對華援助是清政府“以夷制夷”的外交策略作用下的結果,也是美國自身基于“門戶開放”對華政策下的現實需要,美國政府在這樣的雙重影響下所扮演的角色是復雜的,但本質上還是試圖擴大自己的在華利益,一次次調動清政府的政策使其有利于自己的計劃,因而當美國乘機要挾清政府的時候,清政府只能像賭徒一樣把自己的希望寄托于美國人身上,其實質無異于是飲鴆止渴,其結果也只能是惡性循環,最終加深了清政府對于帝國主義列強尤其是美國的依附。事實證明,這樣向帝國主義出賣國家權益的政府并不能在風雨飄搖的近代世界里站穩腳跟,中國人民自然會認識到,這樣的政府并不能給人民帶來真正的美好生活,鼠疫能夠通過醫療衛生技術得到防治,但政府的腐朽無能難以通過技術手段來解決,清政府的最終滅亡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3 啟示
清末東北鼠疫的相關事件距離今天已經過去百余年之久,落后的清政府也已經被歷史的塵埃湮沒,從這一事件出發,我們仍然能夠吸取到一定的經驗教訓,并對當代中國推進公共衛生管理事業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3.1獨立自主是處理公共衛生事件的必要原則
東北鼠疫的防治之所以如此艱難,歸根結底是在列強面前難以維護自身的國家主權。鼠疫發生在東北,應當由中國人自己來處理,堅持獨立自主的防治原則。東北鼠疫相關事件恰恰反映了清政府統治末期難以保持相對獨立的局面,在列強的干預下非但沒有警醒,反而還將希望寄托于美國來破解局面,這無疑是值得人們反思的。從歷史進程來看,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完成了反帝和反封建的歷史任務,逐步通過黨和人民的努力走出一條獨立而自主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縱觀百余年黨史,獨立自主是貫穿其中的基本經驗,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必須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必要原則。在處理公共衛生事件上,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聽之任之”,必須要從中國的視角出發,從中國的具體國情出發,獨立自主地解決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
3.2 人民群眾是處理公共衛生事件的核心立場
從東北鼠疫防治的這一事件來看,清政府在防疫主導權和同各國之間的關系等方面,其重視程度遠遠高出對東北疫區民眾的重視。雖然東北疫情最終得到控制,但是清政府忽視民眾淡漠民意的行為無疑是為其最終的滅亡埋下伏筆。這一事件反映出,防疫工作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核心立場,只有以人民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防疫工作才算真正落到了實處。中國共產黨的百年黨史就是一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人民史詩。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了黨的理想信念、性質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對黨的奮斗歷程和實踐經驗的深刻總結[10]。”近年來面對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共產黨以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腳步,堅持“動態清零”,以實際行動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支持,其關鍵就在于其始終以人民為立場謀劃公共衛生工作。
3.3 合作共贏是處理公共衛生事件的有效保障
東北鼠疫相關事件中,日、俄、美三國同清政府不僅沒有在鼠疫上達成實際性的重大合作,反而因為爭奪鼠疫防治領導權這一問題反復而爭論,一定程度上延誤了前期阻斷鼠疫傳染路徑的絕佳時機。這一事件警醒人們,面對突發性的公共衛生事件,世界各國應當共同面對,攜手并進。當今世界正處于前所未有的大變局,在大變局當中,各國人民的命運被全球化的浪潮緊密的聯系在一起。不同于東北鼠疫事件的利益爭奪,當今的公共衛生安全問題越來越成為全球性的問題,必須堅持合作共贏的態度,摒棄“零和博弈”的對抗,才能夠在全球性的公共衛生事件面前,保障好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實現人類的美好未來。
綜上所述,清末東北鼠疫一事引起日、俄想要通過爭奪疫情防控主導權來對東北加強侵略的野心,在鼠疫防治權的爭奪上,清政府寄希望于美國的同情和幫助。這在一定程度上爭奪到疫情防治的主動,但從根本上來說,美國的援助仍然是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慮,清政府對美國的信任無異于是飲鴆止渴,同時在這一期間,清政府過于重視防控主導權而忽視了對民眾的關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自身統治的垮臺。從東北鼠疫防治爭端這一事件出發,對當下公共衛生管理事業的發展能夠有所啟示,有助于在新的歷史時期繼續推進公共衛生事業的不斷發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1]紀樹立.鼠疫[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8.06.
[2]夏明方,康沛竹.20世紀中國災變圖史(上) [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04.
[3]中島真雄.盛京時報[N].沈陽:沈陽盛京時報社,1906.10
[4]王學良.美國與中國東北[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12.
[5]國際會議編輯委員會.奉天國際鼠疫會議報告[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0.01.
[6]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7]常城,崔丕.世界列強與東北[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5.
[8]焦潤明.清末東北三省鼠疫災難及防疫措施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1.09.
[9]胡繩著.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 2019.06.
[10]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07.
作者簡介:趙森,東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部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