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夢芊
在當前市場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著市場信息了解的盲目性、生產調整的滯后性、市場調節的自發性等弊端,從而導致市場機制失靈,亟須國家利用宏觀調控手段對市場進行調節。合理的財稅政策通過拉動消費、帶動投資、促進進出口貿易等可以有效地推動經濟發展。政府實施財稅政策在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市場經濟的持續高質量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要根據市場經濟發展的變化,結合實際不斷完善財稅體系,強化財稅監督,提高財政預算的準確性,充分發揮財稅調控的積極作用,推進財稅政策與市場經濟統一協調發展。
盲目性。在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都是分布在不同的領域中從事生產經營互動,彼此之間存在一定的信息壁壘。獨立的生產經營者由于與不同市場主體缺乏有效的溝通,不能很好地掌握市場信息的變化,對市場的發展趨勢和信息不能做出迅速的反應,在進行決策時很容易造成失誤,從而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
自發性。在市場規律的自發調節下,如果政府缺乏有效的管控,企業會以最少的成本費用投資獲取最高的利潤增長,但這種行為可能會導致質量不合格、假冒偽劣商品的出現,從而侵害消費者的權益,擾亂市場秩序,也將嚴重影響企業自身健康發展特別是中小企業的成長。
滯后性。在市場中,經營者是根據市場上消費者對此種產品的需求量來生產產品、決定產量的,而后則根據居民消費后反饋的信息再進行產量的調整。此時中間環節會有一個時間差,即生產者在經營決策時存在滯后性,這種滯后性很可能會出現當企業大量生產出一種產品投放到市場,而消費者此時卻已經對這種產品的需求降低的現象。這就使生產者只能以低價賣出,造成利潤流失,從而導致資源浪費,不利于市場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
國家通過實施減稅、降低市場準入門檻等政策,來相對地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增加居民的投資需求,從而激發企業的活力,擴大企業再生產的資金來源,實現資金在流通過程中的保值增值。
合理的財稅政策能夠拉動消費增長。財稅部門根據經濟發展的形勢制定稅收政策,通過減稅、免稅等稅收優惠政策,降低納稅人的稅賦壓力,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有更多的錢拿來消費,從而促進內需,拉動經濟增長。消費是促進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通過提升居民消費水平拉動市場經濟的快速增長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一般而言,國家降低稅賦后會得到居民的歡迎和支持。
合理的財稅政策能夠增加投資需求。國家通過實施減稅、降低市場準入門檻等政策,來相對地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增加居民的投資需求,從而激發企業的活力,擴大企業再生產的資金來源,實現資金在流通過程中的保值增值。與消費一樣,投資也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通過激發各個市場主體的投資活力,拉動經濟增長,并且能提高創新能力,增強國家經濟整體的對外競爭力。研究歷史相關數據發現,如果一個地區的投資水平整體較高,那么這個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與質量水平也處于高位態勢,兩者存在正相關關系,而合理的財稅政策會帶動投資的增長,進而推動經濟發展。
合理的財稅政策能夠擴大進出口貿易。對于國內外的貿易往來,國家通過調整關稅的稅率、計稅基礎、免稅政策來調節商品進出口數量,保持進出口貿易平衡,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動力。實踐證明,進出口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舉足輕重,而我國多年來在進出口貿易中取得的巨大成果對拉動國民經濟快速增長和高質量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合理的財稅政策能夠提高社會就業率,縮小收入分配差距。通過稅收減免政策來減輕企業負擔,促進經濟發展,不僅減輕了政府的包袱,也為地方帶來更多的資金擴大經濟規模,從而吸引更多的人才集聚,提升社會就業率,滿足國家對勞動力的需求,同時也滿足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對提高勞動生產率的要求,繼而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社會健康快速發展。當企業為社會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對于有勞動能力、有就業意愿的求職者提供了工作和增加收入的機會,更有利于縮小不同階層的貧富差距,調整行業、地區、部門之間的收入分配差距。
合理的財稅政策能夠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國家實施相應的宏觀調控政策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企業在良好的生產經營條件下便會為國民經濟發展帶來更多更大的效益。近年來,中小企業的經濟發展水平仍然較低,融資壓力也較大,而高新技術企業則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但由于資金回收期較長,投資風險也較高。為大力支持小微企業、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我國相繼推出了一系列的稅收優惠及財政補貼等惠企利民政策,幫助企業紓困解難、轉型升級、發展壯大。例如,在增值稅和所得稅方面,稅務機關在征收過程中對企業采取了大量的優惠措施;而對于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不僅會污染環境,而且已經不再適應當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理念,則通過提高稅賦來逐步減少甚至淘汰這類企業,以推動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向新型節能減排企業轉型,并通過降低轉型升級企業的稅收負擔,鼓勵企業堅定走可持續綠色發展道路。
完善統一協調的財稅體系。首先,要明確財稅政策與市場經濟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合理的財稅政策的實施推動國民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要基于當前市場經濟發展的目標制定相應的財稅政策,確保經濟發展與財稅政策的調整協調一致,構建安全高效的財稅政策調整機制。其次,要通過調整個人所得稅與企業所得稅之間的比例,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和貧富差距,構建更加科學和合理的財稅體系,適應當下經濟轉型的市場需求。最后,要充分利用直接稅收政策和間接稅收政策,調整與匹配兩項政策以適應經濟發展目標,維護穩定的社會秩序。
強化財稅監督機制。只有強化財稅監督機制才能使財稅體系釋放出最大效能,從而發揮財稅政策對經濟發展的調節作用。稅務管理中,偷稅漏稅行為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為了獲取經濟利益,納稅人通常會在賬戶上多列支出而少列總收入,或者通過偽造納稅申報或拒不申報來規避繳稅。這種行為嚴重減少了國家稅收,損失了政府的財政收入,不利于財政稅收職能的發揮,并影響了經濟的運行環境和國民經濟發展質量。針對偷稅漏稅違法行為要優化管理措施,強化監督機制,規范企業的納稅行為,同時注重提高稅務機關工作人員的素養與實際操作技能,從而確保稅務監管工作高效有序開展,營造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為國民經濟健康運行提供強力保障。
提高財政預算的準確性。政府預算是國家對下一年度的財政收支制定的計劃,科學有效的財政預算,對于發揮財稅政策宏觀調控國民經濟發展的作用十分關鍵。第一,要充分了解地方財政對預算資金的需求狀況,協調中央與地方政府的財政支出,選擇合理的預算方法,提升預算的準確性,避免資源浪費。第二,要樹立全國一盤棋的思想,劃分不同領域對預算資金的需求狀況,對于不同省份、不同領域因地施策,對于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地區給予較少的財政支持,而對于相對落后的地區則給予較多的財政支持,以縮小不同地區、不同領域之間的貧富差距。第三,要提高專業人員的精算能力,從市場經濟的角度選擇合理的精算方法,以實現預算資金帶來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量化,為實施合理的財政政策提供技術支撐。第四,政府部門應該提高風險預測能力,在政府預算階段將可能面臨的財政風險進行預測與細化,降低因數據搜集不準確而導致的財政風險問題出現的概率,最大限度地規避可能遇到的財政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