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暢
2022年末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從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各級領導干部要為民營企業解難題、辦實事,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在海南全力建設自貿港的大背景下,海南省工商聯應積極作為、主動出擊,著力完善政策指導、增強組織保障、強化干部隊伍建設、改進工作機制,充分發揮自身橋梁紐帶作用,做好民營企業的“娘家人”,助企紓困,協助本土民營企業融入海南自貿港建設大局,促進海南民營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據最新統計,截至2022 年12 月,海南省民營企業增長到74 萬戶,占全省企業總數的98%;2021 年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4496 億元,占全省同期GDP 的69%;民營經濟稅收達1210 億元,占全省稅收的82%。民營經濟已成為海南省穩定經濟的重要基礎。
近年來,海南省工商聯作為黨和政府聯系非公有制經濟領域的橋梁紐帶,以及政府管理和服務非公有制經濟的助手,立足自貿港建設實際,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開展了一系列實踐活動,在促進海南省民營經濟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思想政治引領。引導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愛國、敬業、誠信、守法、貢獻,做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是工商聯的重要職責。近年來,海南省工商聯常態化開展廉潔從業警示教育活動和教育專題授課,開創了對民營企業家進行思想教育的新模式。通過開展一系列的廉潔教育活動,民營經濟人士的廉潔從業意識得到了有力提升。
優化營商環境。營商環境的優劣決定著經濟發展的效率和質量。近年來,海南省工商聯積極探索優化營商環境新路徑,構建閉環管理工作模式,率先建立省級民營經濟發展軟環境評價機制,定期公布《海南省民營經濟發展軟環境評價報告》和《各市縣民營經濟發展軟環境評價報告》,使海南省營商環境改善工作走在時代的前列,推動了自貿港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
搭建服務平臺。工商聯是廣大會員的娘家和“服務中心”。近年來,海南省工商聯積極運用“互聯網+”技術,著眼海南自貿港建設,構建了網上工商聯智慧化服務平臺,匯總各類政策文件和民營企業信息,為海南各級黨委政府政策制定和民營企業的生產經營提供了充足的信息輔助。
助力鄉村振興。2022 年5 月20 日,海南省工商聯成立了鄉村振興聯盟,以聯系和服務民營企業積極參加海南省“百企聯百村”專項活動。在省工商聯的引導下,海南省民營企業主動融入鄉村振興大局,在鞏固脫貧攻堅的同時,也為民營企業自身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改善政策執行中的偏差現象。海南省工商聯應利用自身雙重代表的身份,向政府部門傳遞本土民營企業訴求,尤其是著力改善自貿港建設中海南政府對于外來企業和本土企業的區別對待問題,增強海南本土民營企業的獲得感、歸屬感。
調研發現,海南省工商聯在促進民營經濟發展中也面臨著政策指導、物質保障、人才隊伍、工作機制等多方困境的制約。
政策指導缺位偏離。根據調研反饋,海南省工商聯在海南自貿港建設中存在政策指導不到位現象。一方面,政策宣傳不足。海南本土民營企業對于海南自貿港建設,尤其對2025 年后封關運作的相關政策的認識和理解程度不足,反響不強烈。多數民營企業仍處于觀望態度,未做相關準備工作。一旦進行封關運作,海南本土民營企業將難以適應,極易出現生產經營陷入困境的問題。另一方面,政策執行有偏差。政府對于引進企業和本土企業存在區別對待問題,海南本土民營企業對于自貿港建設的獲得感偏低,各類生產要素保障不足,嚴重打擊了本土民營企業持續參與自貿港建設的熱情與信心。
物質保障有待增強。充足的物質保障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基礎。但是,當前海南省工商聯在促進民營經濟發展中存在著工作經費不足和活動缺乏陣地的情況。一方面,海南省工商聯的活動經費來自省級政府的財政撥付,經費來源相對簡單且經費數額有限,大都只能滿足日常工作運行,限制了其他活動的開展。另一方面,海南省工商聯系統普遍缺乏獨立的活動陣地,尤其是基層工商聯更為突出,在開展民營經濟相關活動時大多需要和其他組織共享共用活動場所。活動陣地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海南省工商聯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進度和質量。
人才隊伍建設滯后。調研發現,海南省工商聯系統的機構建設滯后問題較為突出,隊伍素質亟待提高。一方面,機構人員結構老齡化問題嚴重。如海南省工商聯機關目前僅有公職人員37 人,其中九成干部年齡超過40 歲,年輕干部人數少、比重偏低。同時,機構人員編制超編問題嚴重,導致新鮮血液難以得到補充。另一方面,由于受歷史和干部選拔任用機制等限制,海南省工商聯系統招錄的工作人員專業化水平不高,主動服務意識不強。同時,金融、法律、管理等專業人才嚴重不足。專業人才的短缺,導致海南省工商聯系統難以適應自貿港建設形勢下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新要求。
工作機制仍需健全。從調研的情況來看,海南省各級工商聯與同級黨政機構的合作協調機制尚不完善,工作合力有待進一步加強。一方面,海南省各級工商聯自身工作力量較為薄弱,難以獨立開展工作,導致助企紓困能力不足。同時,在與其他黨政部門的合作中,由于缺乏常態化的溝通協商機制,跨部門協調合作效果差。另一方面,海南省各級工商聯在開展工作時還存在很多薄弱環節,組織形式單調、手段缺乏、力度不夠,不能有效整合社會資源,難以形成整體合力。同時,由于職能設置和機構定位不符,導致海南省各級工商聯承擔了大量的非本職工作,進一步限制了其功能的發揮。
完善政策指導。一方面,加強政策宣傳,尤其應加強對海南自貿港2025 年后封關運作相關政策的宣傳和講解。海南省工商聯應積極發揮自身橋梁紐帶作用,常態化舉辦自貿港建設及封關運作政策座談會、宣講會,加強與本土民營企業的交流與溝通。對于本土民營企業在自貿港建設及封關運作相關政策方面的疑點和難點,予以認真解答,切實提高本土民營企業對政策的理解與重視。另一方面,改善政策執行中的偏差現象。海南省工商聯應利用自身雙重代表的身份,向政府部門傳遞本土民營企業訴求,尤其是著力改善自貿港建設中海南政府對于外來企業和本土企業的區別對待問題,增強海南本土民營企業的獲得感、歸屬感。
加強物質保障。一方面,黨政部門應加強對工商聯工作的支持力度,在保障日常工作運行的基礎上,適度增加活動經費的財政撥付,設立工商聯建設專項資金,助力海南省各級工商聯開展民營經濟發展促進工作。另一方面,黨政部門應進一步提高對工商聯物質條件建設的重視程度,為其提供獨立的工作場所和活動陣地,改變工商聯與其他機構合署辦公、缺乏活動陣地的現狀。同時,黨政部門應適度賦權,增強工商聯開展工作的獨立性、自主性,進一步提升其在促進本土民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強化隊伍建設。首先,要優化機構人員年齡結構。海南省各級工商聯可以采取調崗輪換的形式,從基層工商聯抽調年輕干部到省工商聯工作,逐步提升年輕干部比重,增強干部隊伍活力。其次,要改進任用選拔機制。優化干部結構,根據自身工作特點,采用聘任、兼任、招募等多種形式,吸納具有法律、金融、管理等專業背景的優秀社會人才加入工商聯。最后,要加強在職干部培訓。海南省工商聯可以與海南高校加強合作,開展干部培訓,幫助各級工商聯在職干部增強工作能力,提升專業水平。
優化工作機制。一方面,各級工商聯要與同級黨政部門、社會組織等建立起跨領域、跨部門、跨機構之間的協調合作機制,加強橫向合作聯系,改變過去政出多門、“零敲碎打”的現象,整合多方力量,形成整體合力,共同促進海南省民營經濟的發展壯大。另一方面,要創新工作方式,積極順應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時代發展趨勢,整合信息、網絡、技術資源,打通線上和線下平臺,實現與民營企業的良性互動,對民營企業家進行潛移默化又有針對性的指導,積極打造互相促進、不斷融合的工商聯工作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