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函
自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以來,張家口的冰雪產業熱度持續高漲,國網張家口供電公司以務實舉措弘揚“胸懷大局、自信開放、迎難而上、追求卓越、共創未來”的北京冬奧精神,“全力服務后奧運經濟發展”。
北京冬奧會后,到張家口滑雪成為新的時尚,也催熱了張家口的冰雪產業發展。2023年1月,冬奧會之后的第一個雪季,15.69萬人次滑雪游客春節假期在崇禮度過。“冰雪熱”的背后是電力的堅強保障。
1月28日,農歷正月初七,天剛蒙蒙亮,國網張家口市崇禮區供電公司配電運檢二班班長姚遠就已經收拾好工器具,開始了從云頂變電站到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間電纜隧道巡視任務。
姚遠所在配電二班成立于2022年,其班組負責范圍正是北京冬奧會后舉辦核心區所在地,班組負責區域包含了120千米電纜、13座開閉站,冬季最高運行負荷能占崇禮區三分之一,運維量與人員數量間形成著巨大反差。
“如果按常規運維模式,幾乎不可能完成如此龐大的設備運維管理,但受益于冬奧遺產配網智慧運維保障平臺和相關智能設備,大大提升了我們班運維和檢修工作質效”,姚遠道出了他的制勝法寶。
核心區電網設備數量雖然與崇禮老城相當,但借助機器人自主巡視、配網狀態感知、配網自愈等先進技術手段,讓配電二班日常巡視任務量和搶修出勤率都相對降低。即使遇到電力設備故障停電,配電網自帶的秒級故障恢復能力,第一時間可自行判斷切除故障點并恢復,避免了用戶停電。
“主動運維不僅是不停電,讓用戶對自己設備放心省心才是最好服務”崇禮公司營銷副主任韓雅坤介紹道:“我們在北京冬奧會籌辦中總結出一套完善的雪場服務保障體系,延續和繼承了北京冬奧會期間用戶保障的優秀經驗。”
用戶側定制版滑雪場“一戶一案”“一線一策”既明晰了用戶設備界面,也提升了設備搶修質效;善用能效賬單、網上電網輔助用戶完成遠期電力規劃設計;滑雪季前,隨用戶一起巡視線路,共同檢查消缺設備隱患,實現優質服務零距離。
不僅如此,“智慧運維+優質服務”冰雪運動產業電力服務經驗模式已經隨張家口各地冰雪運動的開展得到了進一步推廣應用。
春節剛過,距離崇禮100公里外的萬全冰雪裝備產業園內機器發出著轟鳴,天冰冰雪等冰雪裝備制造企業早早復產,開足馬力為國際訂單趕制產品。
“我們正在進行造雪機出場前的測試,目前,張家口生產車間已經全面進入復工復產。”2月15日,天冰冰雪張家口生產車間意大利籍生產總監米歇爾向來訪人員介紹。
天冰冰雪瞅準北京冬奧會契機,成為首批入駐張家口冰雪運動裝備產業園的外資企業,因為其全程全額開展綠電交易,綠電認證也讓天冰設備更具國際競爭力。
“萬全冰雪裝備產業園區目前有三家企業主動申請了綠電認證,這一數字還在不斷增長。100%綠電是北京冬奧會的綠色標志,冬奧會后,綠電認證也成為了眾多制造企業追捧對象,而張家口在這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國網張家口供電公司營銷部專責董彪解釋道。
2017年10月5日,張家口完成首筆“發電企業+電網+政府+用戶”的綠電四方交易,從四方交易機制雛形到今天完善的綠電交易市場,張家口參與四方交易機制和綠電交易用戶已達10.66萬余戶,共有144家本地發電企業積極參與到電力交易之中。
張家口公司不斷拓寬著綠電交易規模,鼓勵工商業用戶積極參與綠電交易當中,綠電從生產到消納的全過程就地消納方式已經成為張家口“雙碳”目標落地實踐的經典場景。
從滑雪場到冰雪裝備制造車間,北京冬奧會后,張家口因勢利導發展后奧運經濟,一條清晰的張家口冰雪產業鏈條已經形成。
一年來,張家口參與冰雪運動人次突破600萬,冰雪裝備產業年產值達17.78億元,“冷冰雪”真正滑出了“熱經濟”,“電力數據作為經濟運行的“晴雨表”和“風向標”,直觀反映著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截至2月底,崇禮區居民用電再度突破歷史同期最高水平,達到1752萬度,同比增長28.92%。自滑雪季開始冰雪產業每月電量呈現階梯式增長,反映冰雪經濟在北京冬奧會后熱度迅速爬升。除此之外,春節后冰雪裝備制造產業等冰雪相關產業負荷規模逐步擴大,呈現明顯上升趨勢。”張家口公司數字化部專責高曉婧介紹道。
張家口公司深挖電力數據價值,為冰雪經濟畫像,形成“電力看冰雪”專報呈送政府部門,從電力視角解析后奧運時代冰雪遺產創造,輔助政府完成智慧決策,助力區域特色經濟高質量發展。
智慧電力護航冰雪運動產業,綠色電力助力企業低碳轉型,數字電力輔助智慧政府建設,全力服務后奧運經濟發展,當好區域特色經濟發展“先行官”。2023年,張家口公司將進一步落實好“十二項舉措”,錨定發展目標,大力優化電力營商環境,深化“伏安滿垣”電力服務品牌建設,為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