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慶澤 高迪 孫婷婷
“塞罕壩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場,是守衛京津的重要生態屏障,我們通過電力大數據挖掘分析,從塞罕壩示范區的綠色發展、清潔能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等方面綜合分析其發展成效,用實際行動賦能綠色發展理念。”3月1日,國網承德供電公司數字化部主任張士然向參觀“電力看塞罕壩”數據分析可視化場景的河北省承德市發改委一行介紹說。
自2021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塞罕壩以來,塞罕壩生態能源和諧共贏示范區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清潔能源裝機規模持續擴大,電能替代高效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近年來,承德公司圍繞促進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等八大領域,通過電力大數據,不斷賦能綠色發展。
綠色發展水平持續提升
“我們收集了塞罕壩地區11個主要綠色產業的用電數據,深挖能源與生態發展、用電量與經濟活躍度關聯關系,研判電量發展趨勢,設計開發電力經濟景氣指數、綠色產業發展指數、生態文明發展指數、區域宜居水平指數等4類指數模型,形成塞罕壩發展大數據分析指標體系,為塞罕壩地區綠色發展提供更加豐富的數據支撐。”國網圍場縣供電公司副經理魯杰說。
經濟指數顯示,從2012年起,塞罕壩生態能源和諧共贏示范區電力經濟景氣指數均在臨界值100以上,特別是2017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批示塞罕壩精神之后,年度電力經濟景氣指數整體呈加速上升趨勢。
其中,塞罕壩國家冰上訓練中心作為北京冬奧會的重要附屬基礎設施,秉承“低碳、綠色、安全”的環保理念,采用二氧化碳電制冰技術,在全國率先實現綠電交易,場館用電全部實現全綠電化,用電成本降低20%以上。
風光儲清潔能源一體化發展
塞罕壩生態能源和諧共贏示范區是國家“十四五”規劃中九大清潔能源基地之一的冀北清潔能源基地,區內風、光、儲協同發展,已實現100%清潔能源裝機。
“豐寧抽水蓄能電站地處塞罕壩示范區,是目前世界上容量最大的抽水蓄能電站,隨著建設的不斷推進,已有7臺機組210萬千瓦投產。” 國網豐寧縣供電公司副經理趙陽介紹說,該電站在夜間、周末等用電低谷期,利用風電、光伏產生的富余能源,把水抽到落差約500米的上水庫,用電高峰時,上水庫開閘放水、帶動機組發電,最大程度地將生態效益轉換為社會和經濟效益。
2013年至2022年,塞罕壩生態能源和諧共贏示范區清潔能源裝機容量累計增長559.32%。2018年受《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驅動,光伏扶貧裝機容量同比增長率達到165.09%,成為光伏建設重要年度。儲能方面,“十四五”期間,該示范區將在抽水蓄能電站基礎上,進一步探索電化學儲能、機械儲能等新型儲能試點應用。
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全鏈條發力
塞罕壩生態能源和諧共贏示范區緊扣“源網荷儲”全鏈條發力,在電源側,圍繞“新能源并網消納”,提升新能源開發利用水平;在電網側,圍繞“電網全息感知和靈活控制”,提升集中式與分布式新能源送出能力;在負荷側,圍繞“多元負荷管理”,推進清潔能源本地消納;在儲能側,圍繞“新型儲能多元應用”,打造新型儲能規模化示范。
“塞罕壩生態環境特色突出、創新驅動基礎牢固、風光儲等產業蓬勃發展,我們將充分發揮這些優勢,將塞罕壩區域優勢融入到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中。”承德公司副總工程師兼雙創辦主任白雪松說道。
“電力看塞罕壩”大數據分析成果,通過電力數據對能源建設、經濟建設與生態建設進行分析,評估能源轉型對生態、居民宜居以及經濟發展帶來的改變,為經濟建設、能源建設提供環境安全決策支撐,服務政府決策的同時,為全面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提供數據支撐。
據悉,承德公司將基于電力大數據分析成果, 用數據說話,積極賦能塞罕壩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及全面綠色轉型。進一步落實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要求,以“電力看塞罕壩”為基礎,探索更豐富的數據服務模式,為“雙碳”目標落地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