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蘇格拉底帶領幾個弟子來到一塊麥地邊。地里長滿沉甸甸的麥穗。蘇格拉底對弟子們說:“你們每個人都去挑一株最大的麥穗,只許進不許退,我在麥地的盡頭等你們。”
弟子們按照老師的要求,走進麥地。他們埋頭向前走,仔細看看這一株,搖搖頭,又看看那一株,又搖搖頭。弟子們認為,眼前所看到的,肯定不是最大的那一穗(不符合老師的要求)。于是繼續一邊往前走,一邊全神貫注地挑選……
突然,大家聽到了蘇格拉底洪鐘一般的聲音:“你們已經到頭了!”這時,弟子們卻個個兩手空空。(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最大的麥穗》)
蘇格拉底是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他讓弟子去尋找麥穗,當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要告訴大家一個哲理:人的一生,仿佛在麥地中行走,有的人見到了一株顆粒飽滿的麥穗,不失時機地摘下了它;有的人則猶豫不決,以為最大的麥穗還在后面,錯失良機,導致最后一無所獲。
(摘自《上海法治報》 孫貴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