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朱曉鵬,湖南省漣源人,1993年出生。14歲那年,由于父親意外身亡,他成為單親家庭的孩子,從此他立志撐起家庭的重擔。2010年通過自主招生考試,被保送至清華大學化工系本科。目前是清華大學數學系的一名博士生,即將完成博士階段的學習,他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倘若苦難沒有擊潰一個人,那么只會讓他更加強大”
體育達人轉眼成病人
“大一期末的一個備考之夜,我突然感到全身麻痹,無法動彈,試圖掙扎時卻摔倒在地,全身劇痛難忍。”經過幾天的搶救,朱曉鵬終于逃出死神之手,但被確診為脊髓血管瘤。
“住院那段時間是我人生中最黑暗的日子,身體上的折磨以及心靈上的苦楚讓人難以承受。”朱曉鵬回憶說,“原本馳騁籃球場的體育達人,轉眼成了病床上動彈不得的病人。突如其來的巨大打擊讓我差點崩潰,一時無法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同時,巨額的治療費用讓他束手無策,讓他的家庭舉步維艱。好在學校及時伸出援助之手,承擔了大部分費用。
歷經9小時的手術后,朱曉鵬的血管瘤被摘除,但也只是使他身體右半邊恢復了些許知覺,左半邊依然麻痹,并且“無時無刻都需忍耐巨大的疼痛以至于無法入眠”。他不得不暫時告別校園生活,回家休養。這一別就是兩年。
對夢想的熱情不曾熄滅
在這兩年的時間里,最初的吃飯、換衣服這些簡單的日常行為,朱曉鵬都沒辦法做到,只能依賴于母親的照顧,這讓他的脾氣越來越暴躁,想法也越來越悲觀。
他時常埋怨命運的不公:不僅在他14歲時帶走父親的生命,還讓貧困的家庭陷入累累外債,如今又毀掉了他的未來。
然而就在那時,朱曉鵬從霍金的《時間簡史》、史鐵生的《我與地壇》中,看到了自己夢想的影子,并且發現自己“對夢想的熱情依然不曾熄滅,還是想追逐她,想要靠近她。”朱曉鵬想通了,也接受了自己從“天之驕子”到“殘疾人”身份的轉變,便開始積極地投入到康復訓練中。從站立一秒到行走,他遭受了無數次的摔倒,然而他沒有選擇放棄。
2013年,朱曉鵬的身體情況有了很大的好轉,他申請回到學校繼續完成學業。因為身體的緣故,朱曉鵬不能再參加化學實驗,最終他轉入了清華大學數學系繼續學習。
重新出發
清華大學為朱曉鵬和前來陪讀的母親專門安排了一間有電梯的公寓,校友也贈送他一臺電動輪椅,讓他們可以更方便地生活。
2017年,成績優異的朱曉鵬被清華大學保送為數學系博士生。他將計算數學作為研究方向,繼續自己的學術生涯。在讀書方面,朱曉鵬永遠有著對知識的熱情和渴望,只要可以學習,他就永遠快樂著。
目前朱曉鵬即將完成博士階段的學習。這些年來,他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多篇論文,并獲得了國家勵志獎學金、清華大學學生年度人物等諸多榮譽。
3600余個白日黑夜,朱曉鵬和他的母親一道,憑借著頑強的毅力和堅韌,在求學和科研的道路上“跑”出一段又一段精彩傳奇的故事,到達思想和精神的另一個高度。
身體被禁錮在輪椅上,但靈魂仍然可以自由向上生長,只有努力才不負此生。
“倘若苦難沒有擊潰一個人,那么只會讓他更加強大。即使現在仍然不知道自己左半邊身體能否康復,但只要還活著,我就可以繼續追尋夢想,人生就還有希望。”朱曉鵬說,“博士畢業我會選擇繼續深造。如果幸運的話,也許我可以成為一名老師,一邊做研究,一邊教書育人。” (據新湖南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