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五年,曾國藩坐鎮南昌,急需一個謀士為自己出謀劃策。因為曾國藩手握重兵,前程似錦,應聘的人很多,最終只有三人得到曾國藩的親自考核,其中就有趙烈文。
曾國藩給出的題目只有一個:太平軍有多少人?第一個人說:“沒有去查,我不知道?!痹鴩獡u了搖頭說:“你可以走了?!钡诙€人給出的答案是:“大約十萬人?!痹鴩獡u了搖頭說:“你也可以走了。
最后輪到趙烈文,他說:“太平軍號稱百萬,實際差得遠,他們仿《周禮·夏官》之制,按‘五人為伍,五伍為兩,四兩為卒,五卒為旅,五旅為師,五師為軍的制度編組。軍設軍帥,下轄師、旅、卒、兩、伍,分設師帥、旅帥、卒長、兩司馬、伍長。最初他們只有五個軍,一軍自兩司馬至軍帥有軍官六百五十六人,伍長兩千五百人,圣兵一萬……”曾國藩聽趙烈文分析得頭頭是道,大喜,決定讓他來當幕僚,并派管家安排他的住處。管家安排完后回來問:“您說趙烈文的數字準嗎?”
曾國藩笑著說:“不準,我所知的人數遠遠超過他所說的?!惫芗也幻靼椎貑枺骸澳菫槭裁戳粝纶w烈文呢?”曾國藩說:“我要的不是答案,而是做事的態度。第一個人面對難題立刻退縮,用‘不知道回答,此人不可用;第二個人立刻說出一個數字,很明顯,遇到難題敷衍了事,此人也不可用;只有趙烈文遇到難題勇敢面對,去分析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且思路清晰,這才是有大用、堪當重任之人。”(摘自《演講與口才》 燕趙任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