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 齊義新
魯迅先生說過: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只要邁開腳步走出家門,便是在路上。或鄉間小道,或崎嶇山道,或柏油馬路……陸路、水路、空路乃至飛天探月之旅,只要有人到達的地方都可以稱之為路。人到中年,汽車駕齡二十余載,幾乎天天在路上,到達一個又一個或遠或近的目的地,演繹著日復一日平淡的生活。陡然思來,不正像駕駛著自己生命的航船,走在漫漫人生之路上嗎?
駕車在路上,須熟記的就是交通法規。什么路段什么車速,彎道橋梁村鎮集市,都有明確規定。如果人人都照章行使,定會換來一路平安。駕車在路上,雖然不可能沒有一次違章,但若能及時糾正,走起來就會更加順暢。如果有成倍超速這樣的嚴重違章,事故發生的幾率就會大大增加。人生之路與此何等相似,雖然有法律法規、道德規范約束,但還是有人敢闖紅燈,違背黨紀國法、社會公德,走上不歸路,隨之而來的是可悲的下場。人的一生不可能一點小錯不犯,然而只要能經常自警自省并嚴格自律,就不會遇到太大挫折。
駕車在路上,要學會欣賞風景。戈壁大漠,高山峻嶺則雄渾壯觀;綠草茵茵,山花爛漫則秀美迷人;流水潺潺,夕陽西下則如詩如畫。當然,遇到諸如電閃雷鳴、風雨交加的險惡天氣或路段時,必須全神貫注、謹慎駕駛,確保行車安全,待風雨過后便會迎來燦爛的彩虹。人生的關鍵時刻何嘗不是如此。如果遇到斷橋或洪水時,千萬不要堅信“車到山前必有路”的古訓,不妨調轉車頭,另尋蹊徑,哪怕原路返回或暫時等待也是良策。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童年時一雙天真清澈的眼睛望著變幻莫測的世界,少年時五彩斑斕的夢想一個接著一個,青年時用不太成熟的理性思維去面對就業、婚戀等人生大事。人到中年,已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背負著社會和家庭的雙重責任。真正到了老年之后,該享受天倫之樂時,千萬不要生出“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悲涼,要有“老夫喜作黃昏頌,滿目青山夕照明”的氣度。
走上人生之路,就要用豁達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每個時期都有獨特的風景。如果始終能保持一顆平常心,不要過分在意別人的目光,那么就不會只顧趕路而忘了欣賞路上的風景,更不會犯下欲速則不達的失誤。可是,不經過一番風雨兼程的歷練,又怎會達到駕輕就熟的境界?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一路綠燈,坎坷和失意在所難免。當遇到逆境時,要勇敢面對,相信挫折就是財富。如若走錯了路,要及時回頭;若因涉世不深,遭到欺凌,或對某件事苦苦追求無果,對此不妨另選門路,切不可碰得頭破血流、遍體鱗傷。要對自己準確定位,探尋適合自己成長發展的路子。成功有成功的喜悅,失敗有失敗的教訓,善于總結,善于欣賞,成功是風景,失敗同樣也是風景。人的一生終將擁有一段怎樣的旅程,那是自己選擇的結果。帶著愉悅的心情走在人生之路上,隨車輪一起自由飛翔,到達終點固然是目的,但沿途欣賞風景,何嘗不是另外一種享受?當我們從生活的一個個起點出發,一路上會遇到斑斕的假象、美麗的誘惑,有的人便因此耽擱行程,甚至走了無盡的彎路。醒悟之時才發覺最珍貴的已擦肩而過,許多路途又要重新開始。
尤其是人到中年,更要從容地駕車行路,運用嫻熟的技能和沉著應變的能力處理路上所遇到的一切。空閑時間,檢修好自己的愛車,遵照路上的各類標志,駛向一個又一個目標。人到中年,何不愛惜好自己的身體,把握好手中的方向盤,平穩地駛向人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