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龍舟坪鎮中心幼兒園 姜 蘭
二十八歲,多么美好的年齡,可它不是我的生理年齡,而是我的教齡。二十八年,見證了我的專業成長,也見證了我的家鄉——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
1995年8月,十八歲的我帶著對工作的熱情和憧憬開啟了教育之旅,也是那年,我深深地體會到了教育的艱難。
坐在上級領導為我們安排的卡車上,一路顛簸,轉過了一個又一個彎,正在我們暈頭轉向感覺望不到頭的時候,卡車終于抵達了工作的首站——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榔坪鎮梓榔坪小學。學校的海拔高達兩千多米,是一所完全小學。下車后,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兩排土房子,其中第一排是教室,第二排是師生宿舍。房子沒有粉刷,是純正的黃土顏色;沒有規整的窗戶,墻壁前后各挖了一個洞,用薄膜封著就是窗戶了;沒有水泥地坪,桌子要有選擇地擺放才不會搖搖晃晃……看著簡陋的校舍,我的心拔涼拔涼的。
課桌底下圓溜溜的、光滑的土坑是那年留給我最清晰的記憶。那年,我擔任學前班和一年級兩級復式班的班主任,教孩子們語文。此時,看著分成兩撥坐在教室里的三十多個孩子,我根本不知道怎么用在師范學校里學的理論知識,毫無經驗的我手忙腳亂,總是顧此失彼,教室里也亂成了一鍋粥。無法掌控全局的我便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一年級的孩子身上。學前班的孩子有的會跟著一年級的學生隨我咿咿呀呀地讀著,有的時不時地鉆到了課桌底下……只要他們不哭不鬧,我基本上也是聽之任之。一段時間后,有幾個學前班孩子的課桌下出現了碗大的光溜溜的坑。看著那些土坑,我哭笑不得,不知道該如何處理。
教育是苦的!
2013年5月,榔坪鎮中心學校組織“校本研修校校行”活動,我被選為送教隊伍中的一員到梓榔坪小學送教。那是我離開梓榔坪小學后第一次回到那里。
那天早上,天蒙蒙亮,一輛七座的面包車載著我們送教的一行人出發了。車在318國道上行駛了一段后拐進入了鄉村路。咦,怎么沒感覺到顛簸?轉頭看向窗外,我發現路雖然不寬,但是路面平整。一路前行,坡不是那么陡了,彎也沒有那么急了。
車停在了校門外,王校長熱情地把我們迎進了學校。他問我:“姜老師,再次回到梓榔坪小學,感覺怎么樣啊?”我看著眼前新建的教學樓,感慨道:“變化蠻大啊!”
上課了,我走進教室,室內寬敞明亮,水磨石地面平整光滑,單人課桌整齊地擺放著。孩子們響亮的讀書聲、敏捷的思維、有效的小組合作讓課堂妙趣橫生,給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課后,王校長帶領我們參觀了校園。操場雖然沒有完全硬化,但是籃球場、乒乓球臺、單杠、雙杠等體育設施齊全,操場周圍的柏樹、樟樹枝繁葉茂,場外那一梯一梯的茶樹還是那樣誘人,角落里的那顆核桃樹粗壯了不少……一間大教室里放了電視機、錄音機、烤火爐,還有一些凳子。王校長介紹說:“這是留守學生的活動室。老師會組織他們在這間教室開展活動,學生也可以在這里看看電視,豐富一下他們的課余生活。天冷了,老師會生爐子,學生可以在這里烤火取暖。國家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讓偏僻的農村學校享受到了好的政策,辦學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學生也得到了實惠。”
教育是甜的!
隨著《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的推進,榔坪鎮新建了一所公辦幼兒園。為讓幼兒園盡快地服務于廣大人民群眾,中心學校領導經過商議決定:2014年9月正式開園,我被任命為園長。從此,我與學前教育結下了不解之緣。
走上領導崗位后,我更真切地體會了什么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那年8月27日,當中心學校領導告訴我幼兒園目前只有四名教職工,想著還在建設中的操場,還沒完工的院墻,我真的欲哭無淚。但臨陣退縮不是我的個性。沒老師,招聘;沒有廚房師傅,招聘!可招聘也不是貼個招聘廣告就能解決的事。我說清楚要求,然后發動七大姑八大姨,委托同學、同事、朋友到處尋找合適的人選,終于湊齊了人手,確保按時開園。
提升保教質量是一所新建園的首要任務。沒有專業的保教主任,我只能挑起這份責任,可我也是“門外漢”啊!沒關系,學唄!我認真研讀《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幼兒園工作規程》《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等專業指導書籍;到縣里第一幼兒園跟崗學習,了解幼兒園一日工作流程;到鎮衛生院,學習幼兒保健知識……通過不斷的學習,我提升了學前教育專業素養,同時我把自己學到的理論知識再傳遞給老師們。每周四放學后兩小時是固定的學習交流時間,老師們聚在一起,有時一起學習理論,有時一起探討班上出現的問題,有時交流班級管理的方法,有時分享和家長溝通的心得,有時我也會當一個專職的“回收站”,讓老師們吐吐槽……
老師專業技能的快速成長為提升幼兒園保教質量提供了有力保障。我們科學制定幼兒一日作息時間,合理安排幼兒一日活動,保健與保教兩手共抓,短短一個月時間,幼兒園的各項工作走上正軌。因經費問題,在教玩具投入不到位的情況下,我們因地制宜,把傳統的跳房子、踢毽子、跳繩、老鷹捉小雞等游戲引進一日活動,很大程度上彌補了教玩具不足帶來的遺憾。看著孩子們純真的笑臉,聽著他們稚嫩的笑聲,家長笑了,老師們也都笑了……
教育是美的!
二十八年,轉瞬即逝,憶往昔,那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現如今,孩子們有時會親切地喊我“姜奶奶”,可我仍覺得自己很年輕,在從教路上我還會繼續努力,去譜寫屬于自己的歌。
教育感言

從教二十八載,我把最美好的芳華獻給了家鄉的幼兒教育事業。在未來的教育路上,我愿繼續做孩子們幸福的源頭,和他們一同成長、一起歡笑。